原標題:設計師必修課:設計思維的優先級都有哪些?

經常被掛在嘴邊的產品思維、設計思維到底是什麼?有什麼優先級嗎?設計師需要產品思維還是設計思維?兩種思維方式會在工作中衝突麼?帶着這些問題,本文作者從以下3個方面闡述產品思維和設計思維的優先級都有哪些,希望對你有用。

01、前言

這個題目源自馬力老師的分享,我也想借由這個方向聊聊我的看法。

首先拆題:

1、什麼是產品思維?

上一篇文章講了產品思維,這裏就不多說了,詳情請看—— 工程師聊產品思維。

2、什麼是設計思維?

我還未做專門並且專業的研究,可以自行搜索。

3、什麼是優先級?

一流設計網(yiliusheji.com)提示關於優先級的探討,我們按照產品經理的職業場景來說,他們需要權衡:權衡做哪個需求亦或是解決哪個問題的優先級問題,權衡人力或是物力的資源優先級問題...

那麼爲什麼有優先級呢?

02、關於優先級

爲何要權衡優先級,實則是因爲資源的有限性(稀缺性)。

根據百科詞條解釋:資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對於人類無限增長的需求而言,在一定時間與空間範圍內資源總是有限的,相對不足的資源與人類絕對增長的需求相比造成了資源的稀缺性。

正因爲人類的需求是無限的,這裏也可以理解爲人類的慾望是無限的,而此時資源是有限的,那麼在人們想要達成慾望之時,必然會在這些有限的資源裏,考慮更多的因素,對其衆多欲望作以權衡取捨,從而達成最小成本化和最大利益化的目的。

比如說人們的時間、精力、經濟能力等都是有限的,我們既想要這個,又想要那個,在權威以及金錢能力極大的前提下,你當然可以坦然自若的說:我全都要。

那人生中更多的可能還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當我們面臨需要做出選擇的事情時,實際上,你也是在指定做事的優先級,也就是對資源進行合理化的利用。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 孟子《魚我所欲也》

03、五個優先級

既然對資源利用的優先級如此重要,那麼在產品設計過程中,我們該如何利用好優先級問題呢,這裏借用馬力的分享做出相應的結論。

1、信息優先級

結論:信息優先級要關注內容的組織關係、輕重緩急。

在沒有進入互聯網的時代,比如我們沒有手機,沒有電腦,那時候要傳播信息,除了口頭或是肢體當面交流,我們靠的是紙質媒介(當然現在也有)。

比如報紙雜誌,一份報紙的產出,有很多不同的版塊,每個版塊內部有不同的字體字號,大標題,小標題,文本段落等。這種信息的展示方式靠的就是其文字組織關係,內容的層次結構。

再看如今的新聞客戶端,微信公衆號等文章,對信息的展示依舊如此,作爲產品經理,在設計這些信息時,希望給用戶提供的就是結構化,組織化的信息。

2、視覺優先級

結論:視覺優先級重在引導用戶視線和行爲軌跡。

還記得黑白電視/電影時代嗎?說實話,問這話的那刻,我想槓自己。

因爲我幾乎沒有看過黑白的電視電影節目,除了腦海中依稀記得卓明林的電影片段。我對黑白的唯一印象,就是白色的身體,黑色的頭髮和衣服,此刻除了卓明林,我不記得還有誰。

那麼我們進入的彩色時代呢?依稀記得在剛開始寫代碼那會,有時候在瀏覽器上刷新頁面,猛地看見刷出來一些文字信息,都堆在一起,那時候知道這是頁面沒有加載出來,樣式沒有加載出來,當然,現在這樣沒有loading的場景比較少見了。時代在變化,互聯網在優化。

而那時候就知道CSS(層疊樣式表Cascading Style Sheets)很重要,畢竟這個語言絕大情況下可以將設計稿描繪出來。

而設計稿,便是我們此刻要說的視覺呈現。設計師將產品經理的原型稿設計出來,就有了對應的優先級。

曾經我在一篇文章中說過,我們爲什麼幾乎不會拿錯產品,因爲產品都有個性,那時候有朋友詢問我爲什麼這樣說,我解釋道:產品都有logo或是形態,我這裏擬人化,將其定爲有個性。

在你看到某個產品的視覺層面的時候,其實是產品在展示它的個性,也就是視覺層面在引導你的關注點,現如今,每一個產品都是獨特的,產品經理和設計師協作時,勢必需要在視覺層面引導用戶,將用戶的關注點放置在有價值的信息上。

比如你再打開你的淘寶,首頁比較明顯的按鈕是【搜索】,某一個商品詳情頁比較醒目的按鈕是【加入購物車】和【立即購買】。這個在心理學上可以稱之爲錨定效應:人在做決策的時候,會根據特定的值作爲起始點。(可自行搜索查看更多)

基於此,你看到的那些按鈕,都在離你的手更近的位置,可以說:人在做相對決策的時候,相對距離越近,認可感越強。這些按鈕在視覺上的呈現,會吸引你去觸達點擊慾望,也就是購買慾望了。

3、交互優先級

結論:交互優先級要區分主線和支線任務。

談及交互,這個詞一般和邏輯並用,我們稱爲交互邏輯。

而說起邏輯,我們能想到的詞是理性和思維。而理解交互邏輯確實是往這樣的詞上靠的,交互邏輯就指需求功能怎麼用,使用什麼方式流程用。

比如你使用的手機軟件,大多是靠手勢操作,比如點擊、左滑右滑、上滑下滑、長按等,亦或是通過聲音喚起,比如一些導航類app的語音識別等,這都屬於交互的範疇。

那我們如何理解交互的優先級呢?設想一個場景,你在某讀書app裏閱讀,從屏幕一頭閱讀到一屏幕展示完結,此刻的界面除了書籍文字,沒有任何的顯性按鈕,但是你依舊可以通過滑動翻頁,或者是點擊屏幕查看底部設置功能。

這個時候,你的主線任務是閱讀,並且是沉浸式閱讀,除了你自己打擾自己,不希望別人能打擾你,當你需要設置屏幕亮度,你點擊了屏幕,此刻,你中斷了閱讀,切換的場景我們稱之爲支線任務。那麼,這一過程,你完成了主線任務向支線任務的轉變。

交互優先級就是如此,需要區分主線和支線任務,產品經理需要權衡此優先級,給予用戶最佳的用戶體驗。

4、需求優先級

結論:需求優先級要平衡用戶目標和商業目標。

說到需求,我們都已經很熟悉了。產品經理在需求的優先級上需要平衡用戶目標和商業目標。

那麼什麼是用戶目標呢?就是用戶想要的東西,用戶想被滿足的需求。

那麼什麼是商業目標呢?從做出這款產品的企業層面說,也就是公司的利益。

爲什麼要達成這兩者的平衡呢?企業以產品爲媒介,與用戶進行價值交換,進而達成創造商業價值的目的。

用戶想要產品的使用價值,企業想要用戶更多的使用或是在產品上進行交易,能很好的平衡這兩點,是在追求雙方利益最大化。

5、用戶優先級

結論:用戶優先級要界定核心用戶是誰。

說到用戶優先級,這裏產品要界定核心用戶是誰。

那麼核心用戶是什麼呢?根據百科詞條解釋: 核心用戶是指與企業關係最爲密切,對企業價值貢獻最大的那部分用戶羣體。

既然核心用戶如此重要,產品經理在考慮需求時必然優先滿足這一部分用戶的需求。

這裏需要普及一個知識點,都有哪些種類的用戶:

1、核心用戶:比如常年累月、忠貞不移的使用某app,並且充值會員,內購其功能的用戶。

2、適應型用戶:比如只是作爲普通用戶使用某app,也不經常分享,也不經常充值的用戶。

3、外圍用戶:比如你知道王者榮耀這款遊戲app,但你作爲不玩遊戲黨,你根本不會下載這個app的用戶。

產品經理在做出某個功能時,需要知道核心用戶是誰,有時候你會有這種感嘆,爲什麼這個產品這麼設計,完全設計不合理,有這種疑惑很正常,很可能,你並非該產品的普通用戶,更甚者你不是其核心用戶。

產品經理需要處理用戶的優先級,有時候,犧牲普通用戶的用戶需求,可能是在滿足核心用戶的用戶體驗。

”每天都有5億人在說我們做的不好,
還有1億人想教我怎麼樣做產品。“
—— 張小龍

04、總結

從上面5個優先級來看,我們在分析一個產品的時候,就感覺清晰很多了。

不過,純靠這5個方向看一個產品也是不夠的,更深入的還需要看市場、功能、數據、推廣以及變現層面。

產品經理最重要的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好這種思維模式,對解決問題是很有幫助的。當然,在生活中,想清楚這中間的利害關係與思維模式,想必也是極有益處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