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議話題

最近冷鏈食品頻頻被爆出致使人感染新冠的新聞。 進口物資被病毒污染範圍從冷鏈食品擴展到集裝箱。更是變成了“人傳人”與“物傳人”共存的情況。

冷鏈食品一時間成爲了大家的“禁忌”。那麼,冷鏈真的那麼恐怖嗎?

進口冷鏈食品爲何屢成“雷區”?

今年6月以來,全國多地局部疫情源頭都指向進口冷鏈食品,三文魚、厄瓜多爾冷凍蝦等產品屢次被檢出攜帶新冠病毒。

國外正處於新冠疫情暴發期,跨境運輸過程中冷鏈食品及外包裝極有可能成爲攜帶新冠病毒的載體。

近期,各部門和各地加大對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的檢測和抽檢,隨着檢測頻次、頻率及覆蓋範圍增加,發現陽性的概率隨之增加。

這也說明,我國在加強物防方面採取的措施是有效的。截至目前,全國抽檢監測的陽性率是萬分之零點四八,而且主要集中在食品外包裝。

進口冷鏈食品還能不能喫?

目前並沒有發現因爲直接食用這些冷鏈食品引起的感染。感染風險主要是在搬運、操作等環節。

對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表面進行安全有效的消毒,可以實現將新冠肺炎病毒滅活,消毒後再接觸表面,感染風險是非常低的。但是病毒核酸仍可能存在,如果進行過消毒後,核酸檢測仍呈陽性,公衆不必過度緊張。

烹飪過程也要保持清潔、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生熟分開、燒熟煮透、保持食物的安全溫度。

進口冷鏈食品是如何全面消毒的?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日前印發《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要求在進口冷鏈食品首次與我境內人員接觸前,實施預防性全面消毒處理。

據此,海關總署對口岸環節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消毒工作作出具體部署,包括明確口岸環節預防性消毒的工作要求、作業流程、消毒技術規範及配套監管措施。一些口岸規定冷鏈食品外包裝消毒用500mg/L二氧化氯消毒液或0.2%至0.4%過氧乙酸或3%過氧化氫,噴灑或擦拭消毒外包裝的六個面,作用30分鐘,用清水沖洗乾淨。

自方案發布截至24日24時,口岸環節預防性消毒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累計160多萬件,重量3萬多噸,消毒範圍包括被抽中進口冷鏈食品的外包裝、集裝箱、空運托盤等。

相比常規消毒,對進口冷鏈食品進行低溫消毒更加困難。目前正在加緊研究相關技術方法。

接觸進口冷鏈食品後,公衆應該怎麼辦?

先消毒、後洗手、防飛濺、查周邊、高溫洗、速處理。

公衆在接觸進口冷鏈食品時,應首先對外包裝表面進行消毒,隨後進行手部清潔與消毒。處理外包裝時,要避免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同時做好周邊環境的清潔與消毒,接觸食品的炊具及時清洗,使用過的殘渣單獨包裝及時處理。

在採購新鮮食材時,避免用不乾淨的手觸摸口、眼、鼻。從流行病學溯源分析來看, 感染人羣是特定環境下反覆接觸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的高風險人羣,比如搬運工等。

來源|上海科普訂閱號

【免責聲明:本平臺部分文章來 源或改編自其它互聯網及其公衆平臺,主要目的在於分享信息,讓更多人獲取健康資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僅供參考,如有侵犯原創版權或權益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將盡快處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