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碧是甄嬛同父異母的妹妹,這個甄嬛在進宮前甄父才告訴甄嬛的。

怪不得浣碧和流珠穿的衣裳總是不一樣。在甄嬛進宮去祈福時,浣碧的衣裳就更華麗一些,她表現出一副自己是大丫鬟而流珠是粗使丫鬟的感覺。

她早就知道自己本應該是甄家的小姐,只是因爲母親的緣故,纔不能有一個家族該有的名字。她始終是帶着怨氣的,恨甄家對她不公,恨自己與甄嬛本不該有差距。

後來愛上果郡王,沒想到果郡王也是愛甄嬛,所有的氣都應該出了,出嫁前她悄悄地對甄嬛說:“我怕王爺的心裏永遠都會只有你。”這句話讓甄嬛無比難堪,臉色也非常不好,頓感噁心。

一、心氣高

因爲自己母親的身份,導致母親沒有牌位,自己也沒有一個該有的名字。她從來沒有將自己看成丫鬟,總是以一個小姐的身份去看待事情。

甄嬛得到的東西,自己也應該得到。

甄嬛說自己會幫浣碧尋一個好人家,想着她跟着果郡王的小跟班阿晉關係挺好的,就說不如和阿晉在一起好了,浣碧十分不願意,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甄嬛受到皇上的寵愛,每天都有好東西送過來。並且聽流珠說:“聽說當今的皇后也是庶出呢!”她覺得既然甄嬛可以,爲什麼自己不可以,爲什麼自己就只能做丫鬟,既不能當小姐,又不能當皇上的妃子呢?

於是她將自己打扮的很顯眼,甄嬛問她,她說:“皇宮中太乏味了,女婢打扮的鮮豔一點壓壓日子。”浣碧爭着要給皇上送茶,和甄嬛說:“我來,皇上請用。”

一次皇上認出她是浣碧,她很高興的說:“皇上好記性。”這樣的凸顯自己,怎麼不會被皇上注意呢?皇上知道她的心意,開玩笑說:“朕今日就娶了浣碧去吧!”浣碧知道皇上是在羞辱她,就哭着跑了出去。

二、耍手段

她知道果郡王袖口裏的小像是甄嬛的,也是講小像故意放在果郡王袖子裏,等到果郡王喝醉了,小像就掉出來了。

這時,大家都看到了小像,並且小像十分像甄嬛。浣碧就出面說:“此物是奴婢的小像。其實我和果郡王早就心意相通了。”結果雍正爲了化解自己心中對果郡王的疑慮,賜婚給了浣碧和果郡王。

不得不說,浣碧這一場自導自演的戲碼真的是絕了。表面上是果郡王自己不小心將小像掉出來,然後遭到皇上對自己的懷疑,局面一發不可收拾,是浣碧救了果郡王和甄嬛。

其實只是自己想要快速得到果郡王而已。雖然她耍了手段,成爲果郡王的福晉,但是自己也知道甄嬛在果郡王心中的分量。所以還甚至向甄嬛求救,“怕王爺的心裏永遠都只會有長姐”。還戳甄嬛的心,問:“不知道長姐後不後悔?”

三、嘆命運不公

浣碧其實很悲,她從來只是活在甄嬛的影子裏。

皇上愛甄嬛,於是自己模仿甄嬛,引得皇上注意。果郡王愛甄嬛,自己就用點小計謀,因爲自己和甄嬛長得像的緣故將果郡王騙到手。但其實從來他們的心裏沒有過浣碧。

而她也只是會嘆息命運的不公。出嫁前嘆息自己本是小姐卻沒有小姐該有的東西,自己的母親沒有牌位,靈魂無處安放。她從來沒有活成一個自己的樣子。

出嫁後,果郡王不搭理她,她跑到宮中和甄嬛訴苦:“我心裏苦啊,長姐,我不願意見到她。”而和她相反,果郡王的另一個側福晉,緊隨浣碧入宮,和果郡王一起入宮赴宴,還在甄嬛面前秀了一把恩愛。

在她出嫁前對甄嬛說的話裏面,表明了她對自己的極度不自信,甄嬛對自己的這個妹妹十分嫌棄了吧,自己做的事情,就要有膽量將它完成纔是,不要說可能別人不會接納她。

這樣求得同情,反而是對一直照顧自己的姐姐諷刺了一回啊。相愛的人不能在一起,反而是浣碧,可以這樣跟在果郡王身邊,還問自己後不後悔沒有和果郡王在一起。

這種話一說出,想對她好都難了。如果你是甄嬛,聽到浣碧說這樣的話,你會是什麼感覺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