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十大元帅之一,他一生几乎没有单独指挥过一次重大的战斗,他的单兵作战能力几乎是垫底的那个,枪法也不太准。

他是十大元帅中唯一的大学生,长期从事军队的政治工作,可他在每一场战斗中的作用都不容忽视。

他对党和国家的政治工作有着重大建树,哪怕疾病缠身,他也不曾停下,他说:“有一份精力,就要为党多做一点工作”,他就是十大元帅中唯一的政工元帅,罗荣桓。

一身书生气,满腔正义情

1902年,罗帅出生于湖南省衡山县寒水乡南湾村,父亲罗国理按照族谱的行辈为他取名为罗慎镇,字雅怀,号宗人,小时候,大家都叫他“罗宗人”。

1914年他在家附近上小学时,时任校长的罗炳文认为这个名字不甚好听,罗国理便请校长给儿子另起一个名字,这便是罗荣桓,取自《诗经》“桓桓於征”,“桓桓”者,威武也,“征”者,征伐也。

校长解释说,我看你儿子虽然年纪小,却长得很是威武,现在我们国家正值多事之秋,他将来说不定很有可能会在沙场上建功立业一番,未曾想,一语成箴。

但其实最初罗帅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工程师。25岁之前,他一直奔波在青岛、武汉、上海、广州等地求学路上,和大多数青年学者一般,希望自己能够努力学习,成为一名工程师,实业救国。

或许正是学习过于用功使得罗帅早早近视,必须时时带着眼镜吧,罗帅的儿子罗进东还曾说,“父亲一直觉得自己是近视眼,不适合从军,却没想到自己终究还是参了军,也没想到会在军队里干一辈子”。

事实确实如此,社会的动荡、现实的黑暗及民族的危亡使得这个满身书生气的青年不得不放弃工程师的理想,投笔从戎,走上了这条命中注定般的军旅之路,也开启了他的人生辉煌之路。

1927年4月,罗帅于武昌中山大学读书之际,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即转入中国共产党,那个时候正是大革命失败的危机关头,而于此时毅然决然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罗帅,可谓是满腔的勇气与正义,着实令人倾佩。

三个月后,罗帅就被派往鄂南通城从事农民运动,参与组织通城、崇阳农民武装,并于同年8月参加鄂南暴动,随后参与毛主席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

当然,熟悉历史的我们应该都知道,因为敌我力量相差悬殊,起义军遭受了重大损失,不仅伤亡惨重,部分士兵对革命悲观失望,还有少数人甚至认为革命失败,脱离队伍,背叛革命。

在这样的时刻,毛主席做出了向井冈山进军的决策,并于江西永新县三湾村对军队进行了改编,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了。

在这一过程中,罗帅被任命为特务连党代表,成为了红军中最早的七个党代表之一,成为毛主席最信任的左右手,也成为最早的七个党代表中唯一的元帅。

这里可以说是罗荣桓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从这里开始,罗帅成了毛主席的“铁杆粉”,且一生未曾“脱粉”。

一生共事人,风雨誓相随

说起毛主席与罗荣桓,那话可就太多了。从1927年跟随毛主席上了井冈山开始,到1963年罗帅逝世,风风雨雨三十余年,一路同行不曾辜负,对此,毛主席曾经说过,罗帅是他“一生共事的人”。

那很多人不禁会疑惑,为何在毛主席心中,罗帅得以有如此高的评价,甚至有这样一个说法,罗荣桓与邓小平是毛主席最信任的两个人,说到这里,那就不得不深挖一下罗帅这个人了。

罗帅第一次让毛主席注意、留心并留下深刻印象应该是在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的时候,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古田会议中,在会议上,罗帅反映了就他所发现的部队中存在的一些情况,提出了废止肉刑、反对打骂士兵的建议。

原来是因为,他发现有个军官打人过于凶狠,被士兵起了一个绰号叫“铁匠”,意思是他打人就像打铁一样,虽然“打铁”可能是出于对“铁”的“铸造”,但想要训练士兵,当然不只打骂这一方法,甚至这还是最不合适的方法。

这一问题当然引起了毛主席的重视,也让毛主席对罗荣桓有所重视,会后,毛主席甚至对随行的秘书冯文彬说,“这个同志是个人才,是一位很好的干部,对这个同志,我们发现晚了。”

被视作为人才的罗荣桓很快担负起了新的重任,当然,罗帅决不会因为这样就沾沾自喜,反而更加认真地做好他的工作。

30年的时候,我党成立了红一军团,毛主席任政治委员,林彪任红一军团红四军军长。

林彪,当然大家都知道,个性鲜明,较为强势,24岁的他就更不用说了,正是意气风发、谁也不服的年龄,任军长后先后与几任党代表的关系都闹得很僵,想想《亮剑》里的李云龙与前几任政委的关系,就可以知道了。

这样一想给林彪派政委这个活可不就十分为难。这个时候,毛主席就想到了罗荣桓,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个非常正确的决定,罗帅成为红四军政委后,把他该做的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与林彪处起来也相得甚欢。

按理说,这般能干的罗帅平步青云指日可待了,可偏偏,毛主席被“雪藏”了,毛主席“铁杆粉”的罗荣桓也受到了影响,被排挤甚者撤销了职位。

当然,即便如此,罗帅也从没有动摇过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仍然兢兢业业、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地为我党工作。直到遵义会议后,毛主席恢复了领导地位,罗帅也才重新崭露头角。

此后,可以说是毛主席下达的命令、指派的任务,罗荣桓无一不坚定信念、坚决执行,“我革命这么多年,选定一条,就是要跟着毛主席走”。

这是罗帅逝世前反复讲给妻子和孩子们的话,也是三十余年革命道路中,他始终坚守如一的一点。“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这是毛主席写给罗荣桓的《吊罗荣桓同志》中的话,可想而知,也是毛主席对罗帅的最高评价。

但其实,罗帅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有自己的原则性,对此,毛主席也颇为赞叹,说他是一个有原则的老实人,这里就不得不提到罗帅“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发言了。

先说罗帅这个人,教育孩子都要求他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别说当时党内盛行学习毛主席思想时,罗帅当面锣对面鼓地在一次军委会议上,直接指出了林彪“带着问题学毛选”这一提议的不妥当,真真是惊呆了众人。

彼时林彪已经是副主席了,会后甚至有人劝诫罗荣桓,不要过于刚直守则,也被罗帅坚决反驳了。

今天,当我们再度翻阅那些年那些史料去探究这个人时,可以发现,罗帅这个人,绝不仅仅只是因其“粉丝”的身份才得以有如今的殊荣,更是因为他的学识,他的能力,他的信念,他的忠诚以及他的原则。

一省搏天下,决胜千里外

山东这个地方,在抗日战争时期,用毛主席的话来说,“山东把所有的战略点线都抢占和包围了。只有山东全省是我们完整的、最重要的战略基地。北占东北,南下长江,都主要依靠山东。”

而罗荣桓,就是那个把山东整个盘下来的关键人物。从1939年率115师进入山东起,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六余年的时间里,罗荣桓与山东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可以说,这期间山东革命事业的每一笔都离不开罗帅的运筹帷幄。

虽然他个人打不了仗,也用不好枪,但他提出来的一系列策略,下活了山东这一盘棋,也影响了整个战局。

他参与指挥的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战斗,重创了日伪军,他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路线,坚持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原则,团结山东人民抗日起义武装和爱国进步人士,发动人民群众,创建、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

在日军的“大扫荡”中,他提出了著名的“翻边战术”,丰富了毛主席的游击战思想,相信在这里大家更想知道的是,罗帅提出的这个战术,到底是怎么搞出来的,那我们就来详细说说这个事。

时值1941年,中国抗日最为艰苦的时期,日军在山东地区特别是沂蒙山区展开了疯狂的大“扫荡”,而当时115师师部、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的领导机关共3000余人就驻扎在沂蒙山区腹地沂南县的一个小山村——留田,临危受命的罗帅担负起带领这3000余人突围出去的重任。

随着日军包围圈越来越小,罗帅当机立断指出要向南突围,而根据侦查的信息南面20公里处就是日军的大本营临沂,此举引得众人不解时,罗帅坚定道:“敌人能杀到我‘家里’来,我就不能钻到他老巢中去?根据最新情报,临沂之敌已倾巢压向我们这儿,后方空虚。兵家主要讲一个“奇”字,我们趁机插到敌人的大本营,就能变被动为主动,牵着敌人的鼻子走,粉碎他们的大‘扫荡’!

事实证明,罗帅的判断十分正确,队伍未费一枪一弹,未损一兵一卒,成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翻边战术”也在罗帅的此后的多次实践中被正式提出。

山东的整风运动,在罗帅的领导下,可谓是十分人道了,在这一运动中,他提出了鲜明而又正确的一则论断:“我们的干部,敌人早就给我们审好了”,因此,只整风气不整人成为山东整风运动的方向,这对随后罗帅在山东巩固、发展根据地,动员、指挥部队展开大反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今天的齐鲁大地上,红色革命情展现在每一寸土地上,也牢刻在每一个人民的心中,罗荣桓元帅的贡献,也必定被这片土地铭记。

一任为官者,修身齐家风

罗帅这一生,老实、踏实、又朴实,老实是指他做人老实厚道,原则性强,对党忠诚,对人有意见,也是背后少说,当面多说;踏实是指他做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朴实是指他作风,朴素严谨,遵纪守律,信念坚定,凡此种种,无不表明了新中国第一任检察长这一职务,罗帅当之无愧。

其实最初,罗帅对于这一委派是有所顾虑的,这一顾虑,不在于工作的艰难,而在于对他自身身体的担忧。

众所周知,在常年征战中,罗帅的身体状况不甚良好,他曾多次负伤,也曾因劳累而身患疾病,并且经过多次手术,甚至曾在担架上指挥战争,但为了国家、为了党、为了人民,他最终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挑起这一重担。

因为他十分清楚这一位置的重要性,他被称为“党内圣人”,被评价为“最守纪律”,他在严于律己的同时,也为新中国的检察事业、党内的纪律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如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怎能不令人敬佩?

罗帅不仅严格要求自己,更是如此教育子女,“不能忘本”是他告诫子女最多的话,“家风严谨”这个词,也决不止是口头说说而已,罗帅是真正把它落到了实处。

子女任何言行不当之处,都会被他指出并监督其加以改正,其子罗东进曾回忆到,“我爸爸经常对我讲,你们绝不能做满清的八旗子弟,躺在父辈的功劳簿上,不思进取,不学无术,整天就知道提笼架鸟,专横跋扈。”也正是因为罗帅的以身作则与悉心教导,其子女皆如父亲一般,“成为人民的勤务员”,为党和国家的建设事业而奋斗。

1955年9月,罗荣桓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他都在为党和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而呕心沥血,“有一份精力,就要为党多做一点工作”,是罗帅说给人们听的,也是他做给人们看的!

细数他这一生,曾为革命放弃理想,曾运筹帷幄征战沙场,曾赤胆忠心殚精竭虑,曾脚踏实地砥砺前行……

他是十大元帅中唯一的大学生,曾以努力学习成为工程师为理想,欲求以实业救国。

他是十大元帅中唯一不会打仗的元帅,却多次流血流泪,阵前战后,都有罗帅的声影。

他是唯一终身从事政治工作却功勋卓著的元帅,是十大元帅中唯一的政工元帅。

他是毛主席最信任的人之一,曾获“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的追悼。

他是罗荣桓,曾一身书生气,满腔正义情;曾一省搏天下,决胜千里外;也曾一任为官者,修身齐家风。

文| 已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