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十大元帥之一,他一生幾乎沒有單獨指揮過一次重大的戰鬥,他的單兵作戰能力幾乎是墊底的那個,槍法也不太準。

他是十大元帥中唯一的大學生,長期從事軍隊的政治工作,可他在每一場戰鬥中的作用都不容忽視。

他對黨和國家的政治工作有着重大建樹,哪怕疾病纏身,他也不曾停下,他說:“有一份精力,就要爲黨多做一點工作”,他就是十大元帥中唯一的政工元帥,羅榮桓。

一身書生氣,滿腔正義情

1902年,羅帥出生於湖南省衡山縣寒水鄉南灣村,父親羅國理按照族譜的行輩爲他取名爲羅慎鎮,字雅懷,號宗人,小時候,大家都叫他“羅宗人”。

1914年他在家附近上小學時,時任校長的羅炳文認爲這個名字不甚好聽,羅國理便請校長給兒子另起一個名字,這便是羅榮桓,取自《詩經》“桓桓於徵”,“桓桓”者,威武也,“徵”者,征伐也。

校長解釋說,我看你兒子雖然年紀小,卻長得很是威武,現在我們國家正值多事之秋,他將來說不定很有可能會在沙場上建功立業一番,未曾想,一語成箴。

但其實最初羅帥的理想是成爲一名工程師。25歲之前,他一直奔波在青島、武漢、上海、廣州等地求學路上,和大多數青年學者一般,希望自己能夠努力學習,成爲一名工程師,實業救國。

或許正是學習過於用功使得羅帥早早近視,必須時時帶着眼鏡吧,羅帥的兒子羅進東還曾說,“父親一直覺得自己是近視眼,不適合從軍,卻沒想到自己終究還是參了軍,也沒想到會在軍隊裏幹一輩子”。

事實確實如此,社會的動盪、現實的黑暗及民族的危亡使得這個滿身書生氣的青年不得不放棄工程師的理想,投筆從戎,走上了這條命中註定般的軍旅之路,也開啓了他的人生輝煌之路。

1927年4月,羅帥於武昌中山大學讀書之際,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隨即轉入中國共產黨,那個時候正是大革命失敗的危機關頭,而於此時毅然決然地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羅帥,可謂是滿腔的勇氣與正義,着實令人傾佩。

三個月後,羅帥就被派往鄂南通城從事農民運動,參與組織通城、崇陽農民武裝,並於同年8月參加鄂南暴動,隨後參與毛主席領導的湘贛邊秋收起義。

當然,熟悉歷史的我們應該都知道,因爲敵我力量相差懸殊,起義軍遭受了重大損失,不僅傷亡慘重,部分士兵對革命悲觀失望,還有少數人甚至認爲革命失敗,脫離隊伍,背叛革命。

在這樣的時刻,毛主席做出了向井岡山進軍的決策,並於江西永新縣三灣村對軍隊進行了改編,這就是著名的“三灣改編”了。

在這一過程中,羅帥被任命爲特務連黨代表,成爲了紅軍中最早的七個黨代表之一,成爲毛主席最信任的左右手,也成爲最早的七個黨代表中唯一的元帥。

這裏可以說是羅榮桓人生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也是從這裏開始,羅帥成了毛主席的“鐵桿粉”,且一生未曾“脫粉”。

一生共事人,風雨誓相隨

說起毛主席與羅榮桓,那話可就太多了。從1927年跟隨毛主席上了井岡山開始,到1963年羅帥逝世,風風雨雨三十餘年,一路同行不曾辜負,對此,毛主席曾經說過,羅帥是他“一生共事的人”。

那很多人不禁會疑惑,爲何在毛主席心中,羅帥得以有如此高的評價,甚至有這樣一個說法,羅榮桓與鄧小平是毛主席最信任的兩個人,說到這裏,那就不得不深挖一下羅帥這個人了。

羅帥第一次讓毛主席注意、留心並留下深刻印象應該是在紅四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的時候,也就是歷史上所說的古田會議中,在會議上,羅帥反映了就他所發現的部隊中存在的一些情況,提出了廢止肉刑、反對打罵士兵的建議。

原來是因爲,他發現有個軍官打人過於兇狠,被士兵起了一個綽號叫“鐵匠”,意思是他打人就像打鐵一樣,雖然“打鐵”可能是出於對“鐵”的“鑄造”,但想要訓練士兵,當然不只打罵這一方法,甚至這還是最不合適的方法。

這一問題當然引起了毛主席的重視,也讓毛主席對羅榮桓有所重視,會後,毛主席甚至對隨行的祕書馮文彬說,“這個同志是個人才,是一位很好的幹部,對這個同志,我們發現晚了。”

被視作爲人才的羅榮桓很快擔負起了新的重任,當然,羅帥決不會因爲這樣就沾沾自喜,反而更加認真地做好他的工作。

30年的時候,我黨成立了紅一軍團,毛主席任政治委員,林彪任紅一軍團紅四軍軍長。

林彪,當然大家都知道,個性鮮明,較爲強勢,24歲的他就更不用說了,正是意氣風發、誰也不服的年齡,任軍長後先後與幾任黨代表的關係都鬧得很僵,想想《亮劍》裏的李雲龍與前幾任政委的關係,就可以知道了。

這樣一想給林彪派政委這個活可不就十分爲難。這個時候,毛主席就想到了羅榮桓,不得不說,這確實是個非常正確的決定,羅帥成爲紅四軍政委後,把他該做的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條,與林彪處起來也相得甚歡。

按理說,這般能幹的羅帥平步青雲指日可待了,可偏偏,毛主席被“雪藏”了,毛主席“鐵桿粉”的羅榮桓也受到了影響,被排擠甚者撤銷了職位。

當然,即便如此,羅帥也從沒有動搖過對共產主義的信念、對中國共產黨的擁護,仍然兢兢業業、腳踏實地、老老實實地爲我黨工作。直到遵義會議後,毛主席恢復了領導地位,羅帥也才重新嶄露頭角。

此後,可以說是毛主席下達的命令、指派的任務,羅榮桓無一不堅定信念、堅決執行,“我革命這麼多年,選定一條,就是要跟着毛主席走”。

這是羅帥逝世前反覆講給妻子和孩子們的話,也是三十餘年革命道路中,他始終堅守如一的一點。“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這是毛主席寫給羅榮桓的《吊羅榮桓同志》中的話,可想而知,也是毛主席對羅帥的最高評價。

但其實,羅帥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他有自己的原則性,對此,毛主席也頗爲讚歎,說他是一個有原則的老實人,這裏就不得不提到羅帥“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發言了。

先說羅帥這個人,教育孩子都要求他要做到理論聯繫實際,別說當時黨內盛行學習毛主席思想時,羅帥當面鑼對面鼓地在一次軍委會議上,直接指出了林彪“帶着問題學毛選”這一提議的不妥當,真真是驚呆了衆人。

彼時林彪已經是副主席了,會後甚至有人勸誡羅榮桓,不要過於剛直守則,也被羅帥堅決反駁了。

今天,當我們再度翻閱那些年那些史料去探究這個人時,可以發現,羅帥這個人,絕不僅僅只是因其“粉絲”的身份才得以有如今的殊榮,更是因爲他的學識,他的能力,他的信念,他的忠誠以及他的原則。

一省搏天下,決勝千里外

山東這個地方,在抗日戰爭時期,用毛主席的話來說,“山東把所有的戰略點線都搶佔和包圍了。只有山東全省是我們完整的、最重要的戰略基地。北佔東北,南下長江,都主要依靠山東。”

而羅榮桓,就是那個把山東整個盤下來的關鍵人物。從1939年率115師進入山東起,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六餘年的時間裏,羅榮桓與山東緊緊的聯繫在了一起,可以說,這期間山東革命事業的每一筆都離不開羅帥的運籌帷幄。

雖然他個人打不了仗,也用不好槍,但他提出來的一系列策略,下活了山東這一盤棋,也影響了整個戰局。

他參與指揮的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戰鬥,重創了日僞軍,他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確路線,堅持統一戰線中獨立自主的原則,團結山東人民抗日起義武裝和愛國進步人士,發動人民羣衆,創建、鞏固和擴大了抗日根據地。

在日軍的“大掃蕩”中,他提出了著名的“翻邊戰術”,豐富了毛主席的游擊戰思想,相信在這裏大家更想知道的是,羅帥提出的這個戰術,到底是怎麼搞出來的,那我們就來詳細說說這個事。

時值1941年,中國抗日最爲艱苦的時期,日軍在山東地區特別是沂蒙山區展開了瘋狂的大“掃蕩”,而當時115師師部、中共山東分局和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的領導機關共3000餘人就駐紮在沂蒙山區腹地沂南縣的一個小山村——留田,臨危受命的羅帥擔負起帶領這3000餘人突圍出去的重任。

隨着日軍包圍圈越來越小,羅帥當機立斷指出要向南突圍,而根據偵查的信息南面20公里處就是日軍的大本營臨沂,此舉引得衆人不解時,羅帥堅定道:“敵人能殺到我‘家裏’來,我就不能鑽到他老巢中去?根據最新情報,臨沂之敵已傾巢壓向我們這兒,後方空虛。兵家主要講一個“奇”字,我們趁機插到敵人的大本營,就能變被動爲主動,牽着敵人的鼻子走,粉碎他們的大‘掃蕩’!

事實證明,羅帥的判斷十分正確,隊伍未費一槍一彈,未損一兵一卒,成功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翻邊戰術”也在羅帥的此後的多次實踐中被正式提出。

山東的整風運動,在羅帥的領導下,可謂是十分人道了,在這一運動中,他提出了鮮明而又正確的一則論斷:“我們的幹部,敵人早就給我們審好了”,因此,只整風氣不整人成爲山東整風運動的方向,這對隨後羅帥在山東鞏固、發展根據地,動員、指揮部隊展開大反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今天的齊魯大地上,紅色革命情展現在每一寸土地上,也牢刻在每一個人民的心中,羅榮桓元帥的貢獻,也必定被這片土地銘記。

一任爲官者,修身齊家風

羅帥這一生,老實、踏實、又樸實,老實是指他做人老實厚道,原則性強,對黨忠誠,對人有意見,也是背後少說,當面多說;踏實是指他做事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樸實是指他作風,樸素嚴謹,遵紀守律,信念堅定,凡此種種,無不表明瞭新中國第一任檢察長這一職務,羅帥當之無愧。

其實最初,羅帥對於這一委派是有所顧慮的,這一顧慮,不在於工作的艱難,而在於對他自身身體的擔憂。

衆所周知,在常年征戰中,羅帥的身體狀況不甚良好,他曾多次負傷,也曾因勞累而身患疾病,並且經過多次手術,甚至曾在擔架上指揮戰爭,但爲了國家、爲了黨、爲了人民,他最終還是毅然決然地選擇挑起這一重擔。

因爲他十分清楚這一位置的重要性,他被稱爲“黨內聖人”,被評價爲“最守紀律”,他在嚴於律己的同時,也爲新中國的檢察事業、黨內的紀律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如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怎能不令人敬佩?

羅帥不僅嚴格要求自己,更是如此教育子女,“不能忘本”是他告誡子女最多的話,“家風嚴謹”這個詞,也決不止是口頭說說而已,羅帥是真正把它落到了實處。

子女任何言行不當之處,都會被他指出並監督其加以改正,其子羅東進曾回憶到,“我爸爸經常對我講,你們絕不能做滿清的八旗子弟,躺在父輩的功勞簿上,不思進取,不學無術,整天就知道提籠架鳥,專橫跋扈。”也正是因爲羅帥的以身作則與悉心教導,其子女皆如父親一般,“成爲人民的勤務員”,爲黨和國家的建設事業而奮鬥。

1955年9月,羅榮桓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直到他生命的最後,他都在爲黨和國家的建設和發展而嘔心瀝血,“有一份精力,就要爲黨多做一點工作”,是羅帥說給人們聽的,也是他做給人們看的!

細數他這一生,曾爲革命放棄理想,曾運籌帷幄征戰沙場,曾赤膽忠心殫精竭慮,曾腳踏實地砥礪前行……

他是十大元帥中唯一的大學生,曾以努力學習成爲工程師爲理想,欲求以實業救國。

他是十大元帥中唯一不會打仗的元帥,卻多次流血流淚,陣前戰後,都有羅帥的聲影。

他是唯一終身從事政治工作卻功勳卓著的元帥,是十大元帥中唯一的政工元帥。

他是毛主席最信任的人之一,曾獲“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的追悼。

他是羅榮桓,曾一身書生氣,滿腔正義情;曾一省搏天下,決勝千里外;也曾一任爲官者,修身齊家風。

文| 已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