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梨文具箱,長38.2寬21高18.1釐米,斷代爲清早期,成交價46萬元,這是上個月的事情。

46萬元買一隻三十幾釐米長的木箱,顯然不是因爲黃花梨尺寸大、木料多。箱內帶暗格的活動屜盤極具特色,將素小箱的路份,拔高到文房箱的等級。

然而有淺屜也不是賣出高價的主要原因,幾百克海黃料成本及工費很容易被算清,並不值大幅超出的價錢。

高價背後,是活屜特色加上老物件的唯一性,兩者結合在一起就變成了稀缺,無論海黃老料新做的同款再多、再精美,藏家都不會將它們相提並論、放在一起來比。

也許有木友會問,文具箱裏看着挺乾淨,憑什麼說它是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老東西?

俗話說:沒有比較就沒有發言權,有圖有真相,讓我們來對箱子裏外作個對比。

注意上圖中間尖頭朝右的山峯形紋理,文具箱經過上百年使用,污漬水汽凝結,再加上光照日曬和空氣氧化,表面形成緻密光亮的包漿皮殼,木紋變得模模糊糊。

打開來看,板材內表面明顯不同,不僅顏色光亮如新,山峯紋也細膩清晰,沒有厚重皮殼包裹顯然是不一樣的。

同樣的對比可以在各塊板上進行。小箱左側面朦朦朧朧,已看不出成形的圖案輪廓。

轉到裏面,三隻鬼眼按口鼻位置排列,木紋行雲流水構成臉龐形,沒有老皮殼的內壁大相徑庭。於是再次證明,此文具箱是不折不扣的傳世品。

歸根結底,精緻講究、沒有雷同纔是藏家們所看重的。構造獨特、存世量少,清黃花梨文具箱拍出46萬元,也就不足爲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