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黄花梨小箱,长38.2宽21高18.1厘米,箱顶微拱,四边踩平,立墙白铜叶并不包到底,留出半分收成圈足形。注重细节即为讲究,品位立刻提升一个等级。

除此之外,上下左右前后,外观上它都和普通素箱无异。

揭开盖子,露出另一片天地:四面立墙闷榫角结合,盖顶内表面中间踩低。

好好的平板上造出落堂效果的四方轮廓,其目是为消除材料残余应力,防止曲翘变形,同时增加线面层次,起到装饰作用。

箱子里面,板条隔出四个部分,两横三纵上下排列,满当当超过箱口一指宽距离,一直延伸到顶盖过半处。

这是一层活动屉盘,上面部分和左右封闭,中间一块手掌大敞口位置,方便放些各式小东西。

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板材看面打洼,正所谓不经意之处见功夫。

出于口沿强度的考虑,上盖下箱以平口相合,而不采用更为精密的子母口结构,这是与内置浅盘模块相适应的。

左右小室上的盖板,可以向下滑动拉开,露出光素内壁,用来存放印章类小件。

抽拉盖端头45度斜切,和浅屉立墙拼成一线;两侧边踩薄,插入小室旁边的凹槽,构成藏有玄机的密闭空间。

浅屉上方的盖板向左拉开,通长尺寸足以容下毛笔,推测此处是用来放笔的。

方材拉手虽小,依然开凿榫卯和滑盖连接,滑片两翼之薄、之精细,非紫黄硬木所不能为。

整体取出,浅屉露出庐山真面目,从正面看如图所示。

昨天文章中提到的四角短柱,至此也已真相大白,它们是专门为支撑活动屉盘而设计的。

屉盘下方空间较大,可放入墨砚纸张等更大的物品。带上这只黄花梨文具箱,古代文人书生外出挥毫泼墨,或者上学赶考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