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海峽頻道11月26日訊(彭成燦) 11月29日上午,慶祝寧德撤地設市20週年暨2020屏南茶鹽古道村莊越野賽與“四季屏南鄉村有約”壽山茶鹽古道文化節將同時在壽山鄉開幕。

茶鹽古道村莊越野賽於白玉村啓動,途徑前墘、白凌等村,運動員們可沿途踏尋鄉村記憶盡享山嵐清風,品味徒步的魅力。茶鹽古道文化節於壽山村開幕,涵蓋民俗文藝匯演、省級非遺亂彈戲表演、壽山風景圖片展、文創集市、農產品展銷、特色小喫街共6大板塊,歡歌笑語、古老唱段、美味小喫、優美景觀、土特產品……多元的體驗必將帶給您不一樣的鄉村之旅,期待您的到來。

壽山鄉地處屏南縣東部,鄉域面積106.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755米,地形以低山丘陵爲主,素有“地無三尺平”“九山半水半分田”等戲稱,全年平均氣溫16.8℃,被國家環境保護部授予“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壽山鄉茶鹽古道自古是閩東沿海通往中原內陸的一條重要貿易通道,在屏南境內,古道北接雙溪舊縣城,南上前墘、白凌,下門樓隘入寧德境,屏南茶葉、硋瓷、木材、紅粬、土紙等農產品,由擔夫沿古道挑往莒洲金鐘渡,裝船(排)從霍童溪水運至三都澳碼頭出口海外,用以換取維持生命之要素鹽巴,以及魚蟹等海產品,故而稱作“茶鹽古道”。1932年中國共產黨開闢了以茶鹽古道爲幹線的交通線,連接壽山、東盤、降龍、白玉、前乾等數十村,建立了寧屏邊革命根據地,並在石坊岔與敵方激戰。

壽山鄉集鎮所在地壽山村2014年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該村具有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其開基於明代,歷經21代,全村以蘇姓獨居,世代傳承耕讀文化。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壽山亂彈戲於清末在壽山村逐漸成型,曾廣泛流行於閩浙贛三省。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八音嗽語”,據傳爲戚繼光軍中密語,通過茶鹽古道傳入壽山。2019年,壽山村引入縣文創總策劃林正碌團隊,設立壽山村公益藝術教育中心,完成壽山文化廣場改造升級,新建層疊式風雨長廊約300米,新建商業空間9處,吸引了5名新村民入駐創業。

白玉文旅特色小鎮,緊靠天星山國家森林公園,距白水洋鴛鴦溪5A級景區27公里、衢寧鐵路進站口8公里、縣城22公里、寧德80公里,是福建省第十六屆運動會皮劃艇激流回旋賽事所在地,也是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是以“皮划艇運動休閒”爲主題,集運動、訓練、體驗、休閒、創意、康養於一體的文旅特色小鎮。

降龍村位於壽山鄉東南部,2016年11月降龍村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爲老區村、省級鄉村治理試點村、縣級扶貧開發重點村,擁有摩尼文化遺存以及閩東北地區典型古民居等諸多文化遺產,曾舉辦過多屆傳統民俗文化節,村內臍橙質優價廉,吸引了周邊許多遊客前來遊玩採摘。

前墘村海拔約930米,是羅經山景區所在地,其自然景觀豐富,有公雞寨、頑雄巖、日上巖、萬仞山、大力神杯蘑菇石、天柱石、羅經石等景點,旅遊開發潛力巨大。同時,村內高山蔬菜水果產業逐步走入正軌,蔬菜種植規模達200餘畝,且因海拔較高,病蟲害較少,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白凌村是茶鹽古道取道寧德的必經之路,村內山高谷深海拔高差較大,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雲海梯田景觀,秋季映入眼簾的梯田奇麗壯闊,猶如層層波浪從山上傾向谷底,而青綠赭黃色彩相間、富有層次動感的梯田,以及梯田之間散佈的像一個個田螺姑娘一般的黑色岩石,總能給攝影師以美妙靈感。

此外,壽山還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百祥橋、號稱東南第一險橋的龍井橋、河谷冰臼風光、紅色歷史遺蹟等諸多自然人文景觀,等您來探索。更有米燒兔、腸中腸、筒骨酒等特色美食,等您來品嚐。

期待在冬陽融融的暖意裏,和您在壽山相聚,不見不散。(照片由壽山鄉政府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