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本身是我們護理牙齒、獲得清潔口腔重要方式,通過按時刷牙,遠離牙齒疾病,但是,在生活中,也有一些大麻煩,會不知不覺找上你。不少人在刷牙的時候,出現牙齦出血,這樣的情況,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會有什麼疾病會導致牙齦出血呢?

什麼是牙齦出血?

牙齦出血,顧名思義,就是指牙齦自發性的或由於輕微刺激引起的少量流血。輕者表現爲僅在吮吸、刷牙、咀嚼較硬食物時唾液中帶有血絲,重者在牙齦受到輕微刺激時即出血較多甚至自發性出血。一般而言,牙齦的慢性炎症是牙齦出血的常見原因,故牙齦出血多見於牙周炎和牙齦炎患者;但有時也可以是某些系統性疾病的口腔表現,這時應予以足夠重視。

牙齦出血的原因有哪些?

1、齲洞刺激

牙齒在靠近牙齦處,因蛀牙形成了黑褐色的齲洞後,邊緣不整齊而成鋒利狀,就會刺激到牙齦發生潰瘍引起出血。

2、全身性疾病

全身免疫力下降,進而導致對於局部刺激的抵抗力下降,誘發牙齦炎症。比如血液系統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肝腎功能異常,腫瘤等等。

3、內分泌的改變

當體內的性激素升高,孕酮激素升高的時候,會使得牙齦組織在輕微的刺激下,引發特異性炎症,導致牙齦出血滲出增多。比如在青春期、妊娠期內分泌的改變。

4、牙周疾患

當牙齒周圍發生病變的時候,主要症狀是牙齦水腫發炎,新生血管充血擴張等等,一旦咀嚼食物或者是刷牙的時候就會引發出血。若發生牙周病則發展爲齒槽膿腫或牙齒鬆動,更易發生牙齦出血。

牙齦出血怎麼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