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這幾年,受到房地產調控的影響,但是各地房價還在上漲,於是就有一批炒房客紛紛入市囤房,希望樓市能夠再續昔日輝煌。目前全國各地房產平均空置率普通達到歷史新高就是明證。與炒房客相比,房地產業內大佬們卻對後市看得有些悲觀,不僅去年大家熟知的萬科打出“活下去”的口號之外,還有多家房企開始去房地產化,甚至連業務的重心都轉向高科技領域、養豬業、環保汽車業等。

最引人關注的房地產大佬要數李嘉誠、王健林,還就有是連續四年嬋聯中國女首富的碧桂園的楊惠妍。對於房地產大佬來說,要拋售名下房產並不難,往往是整棟整幢的拋售房產,總歸找得到接盤俠,關鍵是在價格上是否談得攏,但是對於炒房者來說,就沒這麼幸運了,要想變現,先要看是否達到限售令的要求,還要看能否賣得出去,可能一二套也容易脫手,但是要有七八套以上的房產,每套動輒幾百萬,要想全部變現會很難。

很多人感到奇怪,像李嘉誠、王健林爲什麼要拋售內地的房產呢?當然,他們拋售內地房地產出於各種原因的,但最主要有兩點是最爲關鍵的:一方面,中國的經濟和民衆的購買力,根本支撐不起國內高房價。2019年全球房價最貴的城市的前六名中,我們中國就佔了4個席位。除了頭把交椅的中國香港不說,後面幾個就是深圳、上海、北京這三個一線城市。這意味着,我國居民拿着發達國家的人七分之一的收入,在苦撐國內高房價,即使有二三十年的房貸作爲支撐,也是不可持續的。

另一方面,我國政府已經定調了“房住不炒”。各地房地產調控政策“因城施策”開始就紛紛出臺,調控的力度一年比一年厲害。可能在短期內房地產調控效果不明顯,但長期來看,只要籬笆扎得緊,總會對樓市產生壓制的效應。像北京周邊的那些三四線城市,執行的房地產政策就很嚴,所以這些地方房價率先出現了大調整。房地產大佬們早已感受到了國內樓市不能再抄了,所以,他們選擇及早變現,落袋爲安。

先說一下李嘉誠拋售內地房產。李嘉誠早在2014年就開始拋售名下房產,很多人認爲李嘉誠過早拋售名下房產有些太早了,但李嘉誠也堅信“不賺最後一個銅板”的原則。實際上,李嘉誠拋售房產是把籌集來的資金放在歐洲,投資歐洲的基建項目,當時歐債危機剛剛結束,歐洲基礎建設設施價格便宜,還有李嘉誠也預感到國內房地產的調控要“風雨欲來”,之後國家便出手打擊囤地炒房者,李嘉誠拋售內地房產還是比較順利的。

還有王健林,王健林宣佈不再與房地產開發有半毛關係。早在2017年開始,王健林就開始要“輕資產”運作,要把萬達集團過高的負債率給降下來。王健林之所以退出房地產,就是房地產回收週期長,容易導致較高的負債率,再加上房地產市場要調控,房企的融資渠道很容易被掐斷,這樣房企的流動性就會堪憂。王健林的設想是,由別人貸款出錢,把商業地產項目交給萬達去做,由萬達來選址、建設、招商等,這樣輕資產化運作,萬達也就輕資產化了

最讓業內感到震驚的是,碧桂園的女首富楊惠妍也要逐步將業務從房地產業轉出,將碧桂園從之前的純房地產企業,打造成多領域跨行業發展的集團型企業。雖然現在碧桂園房地產業務增長勢頭依然不錯,但楊惠妍已經開始佈局投資智能機器人,以及新零售業態了。發展智能機器人,是因爲將來工人越來越少,只能通過機器人來解決人工短缺的問題。而發展新零售商店,就是讓碧桂園的業主們輕鬆購買到品質一流,質量上乘的商品。

隨着今年國內房價出現分化,東南沿海城市房價上漲,而北方、西北、西南等地的二三線城市房價在跌,房地產業的好日子似乎將要終結。所以,房地產大佬們該轉型的轉型,該變現的變現就不足爲奇了。而炒房者往往是房產買進容易,變現就很困難了。目前國內經濟正在調整結構,國民的收入和經濟實力也支撐不起國內的高房價。所以,明年房價下跌的城市將會越來越多。房產大佬們的先知先覺,也是在給那些炒房客提了個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