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掌門1對1

ID丨zmlearncom

作者丨小飛俠

“你知道我爲什麼這麼努力嗎?我這麼努力,就是爲了離開你!”

一向乖巧可愛的楊紫竟然聲嘶力竭地控訴了母親26分鐘,還因此上了熱搜!

在獨白劇《聞聲她說》中,楊紫扮演了小雨一角,她的母親是一個控制慾極強的人。

丈夫在她孕期時出軌,她把所有痛苦轉換成讓丈夫身敗名裂的報復中,之後,便把自己全部注意力轉移到小雨身上。

從小到大,小雨都生活在母親的控制下:

讀書時最好的朋友,都是母親用零花錢收買的間諜。

工作後隨時隨地都要無條件、無理由的接媽媽電話。

戀愛時由於媽媽覺得男孩配不上女兒,便強行拆散了小雨和男友。

......

這樣的環境壓的小雨喘不外氣,她對着鏡頭向媽媽說出了心裏話:

“你常常跟我說,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人愛我那就是你,可是你這份愛,真的讓我覺得好窒息......”

是啊,都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付出的,但這樣看似方方面面爲了孩子着想,實則對孩子全方位控制的愛,着實讓人想要逃離。

或許小雨的母親從來沒有想過:恰是自己這種入侵式母愛,成爲了讓孩子痛苦不堪的根源......

01

還記得嗎?在熱播劇《少年派》中,林妙妙也被這種入侵式母愛逼到時刻想逃......

林妙妙平時住校,母親就要求她天天打一個電話彙報情況,而週末回家的妙妙,更是進入了母親全方位監控中。

小到天天刷幾回牙,洗手要怎麼洗都有嚴格的控制。一旦她看到女兒上廁所的時間過長,便用幾近刻薄的語言質疑孩子躲在衛生間裏玩手機。

嘮叨、說教、控制、要求......

妙妙的生活被壓縮到沒有自由呼吸的空間。

倍感壓力的她試圖挽勸自己的媽媽:“媽,你該有點興趣了,像爸爸一樣喜歡畫畫什麼的,不要只關注我。”

而母親卻回答:“媽的興趣就是你。”

長期在生活在母親窒息的愛下,林妙妙說:“我巴不得趕快上大學,就可以遠走高飛了。”

實在有時候,不是由於孩子不夠優秀,而是父母但願孩子能活成自己想象中的樣子。

在電視劇《小歡喜》中,陶虹扮演的媽媽宋倩更是差點把品學兼優的女兒逼到要跳河!

當考入重點班的女兒心花怒放地回家想要跟母親分享喜悅時,卻換來一臉陰沉母親的訓斥:“第二名有什麼好興奮的?你要趕快努力了。”

她不同意興趣天文的女兒報考南大,甚至在學校舉行的高考誓詞大會上,強行把孩子的志願,改成了“考上700分”。

英子被母親逼出了抑鬱症,面對着崩潰到要跳河的英子,母親宋倩對着她大喊:“媽媽都是爲你好啊”

是啊,做父母的,哪個不是在爲兒女好?但是做孩子的,卻未必能承受家長的這份善意。

《無聲告白》 中,有這樣一句話形容家庭關係:

“家庭,有時候會是一個以愛的名義設置的牢籠,其恐怖在於,門上無鎖,你卻不敢排闥而出,只能呼嘯的接受一切愛的安排,直到最後溺亡其中,或是被時間所離散。”

在這入侵式的愛中,父母藉着爲兒女好而處處控制,但孩子感觸感染到的,不是來自父母的愛意,只是無法逃脫的窒息。

02

在過剩的愛中長大的孩子,不懂自食其力。而這,卻也成了父母痛苦的開端。

前段時間火爆全網的教育動畫短片《巨嬰》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男孩從睜眼開始,就沉醉在自己的遊戲之中,衣服媽媽幫他穿,喫飯媽媽主動喂,就連鬍子也要媽媽來幫他刮。

所有的事情,張口一句“媽”,就能解決。想要的東西,只要動手指一下,媽媽就會給他買。

後來,男孩的父親車禍去世,一家人失去了收入來源。

但不懂事的男孩還沉醉在自己的世界裏,無奈的母親只能一次又一次變賣傢俱,滿意兒子的物質要求。

直到最有一天,男孩在電視上看中一款新的VR眼鏡。可母親已經無力承擔起高昂的用度。

男孩很氣憤,他摔了遙控表達自己的憤怒,不忍心讓兒子失望的母親,不惜把自己的腎臟挖出來交給兒子,男孩開心的用它換了遊戲機,而母親倒在了血泊裏。

沉醉在遊戲中的男孩渾然不覺,等到他玩累了,到處也找不到食品,纔想起了自己的媽媽。可這一次,無論他怎麼叫喊,也沒人應答。

不知所措的男孩,乾脆再一次鑽回了母親的身體。

7分鐘的短片無比真實,令人壓抑。可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孩子硬生生的被父母一手培養成了這樣的巨嬰呢?

社會上這樣的新聞事件屢見不鮮:

父母不幫兒子帶孩子,兒子就以跳樓威脅父母

上海男子當街暴打母親,只因母親沒有2萬塊錢幫兒子還貸款

哈爾濱男子嫌父母預備的婚房小沒有面子,竟然在售樓處用膝蓋撞父親的頭,打母親的臉

......

父母本到了該享福的春秋,他們卻由於沒有滿意子女的要求,一次又一次的被打罵虐待。可悲的是造成這樣的結果的,恰是他們自己。

這無節制的愛,剝奪了孩子長大的權力,成爲了毀掉孩子的根源。

硬生生的把他們培養成了思惟和行爲上的巨嬰。讓他們既沒有面對題目的勇氣,也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03

聞名主持人楊瀾曾表達過這樣的教育觀念:

“一個媽媽的成功就是讓你的孩子成功的離開你。”

深認爲然,父母對子女最好的愛,就是學會放手!

記得前段時間“皇后娘娘”蔡少芬曾曬出6歲的女兒小包子做飯的照片。

圖片裏的小包子看起來十分享受做飯的過程,不僅切菜、炒菜、一氣呵成,還舉着自己的戰利品開心的對着鏡頭照相。

可評論區的網友似乎並不買賬:“廚房也是一個‘刀光見影’的地方,這麼小的孩子,一不小心就會受傷。”

但蔡少芬的回應讓我很是賞識:“做飯是最簡樸的鍛鍊,擔心孩子受傷是正常的。但實在,柴米油鹽也是一種成長和修行。”

是啊,教育真正的目的,不是事無鉅細的關心照料,而是學會放手,讓孩子成長。

當了媽媽以後,我更是能感同身受。

在兒子剛有意識獨立完成自己的事情的時候,由於擔心孩子會出錯,就想着小事情我就幫他做好。

可後來卻垂垂髮現孩子越來越依靠我,明明自己能動手的事情,也非要爸爸媽媽幫他做。

一旦拒絕孩子的要求,他便哭、鬧、躺在地上撒潑打滾。

一開始我心疼孩子,大冷天的這樣折騰,萬一感冒了如何是好?但一旦孩子發現我心軟,不久便會故技重施,直到達到自己的目的爲止。

痛定思痛的我決定狠下心來,當他發現自己的哭鬧不再管用,他便自己開始努力的嘗試。

垂垂地我們驚訝的發現,實在他自己也能很完美的做到最好。

你看,實在我們做父母的老是過度擔心,可不給他們出錯的機會,他們又如何更好地成長?

直到現在我都覺得,學會對孩子放手,是我做過最準確的決定。

04

龍應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是啊孩子總歸會長大,我們也總歸會老去。

或許今天,我們可以站在爲孩子好的角度上,萬事包辦。可等到我們老去的那一天,誰又能替我爲他遮風擋雨?誰又能爲他扛起生活的重量?

更何況我們給的過度的愛,說不定早已成爲了孩子心理負擔,讓他們想逃,卻無處可逃....

那不如就適當放手,他們脫離呵護,也讓他們有機會更好的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