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笑道:“御弟呵,這一去,到西天,幾時可回?”三藏道:“只在三年,徑回上國。”太宗道:“日久年深,山遙路遠,御弟可進此酒:寧戀本鄉一捻土,莫愛他鄉萬兩金。”三藏方悟捻土之意,復謝恩飲盡,辭謝出關而去。——《西遊記》

我們祖先向來虛懷若谷,從善如流,比如唐朝的和尚玄奘,他就曾到西天求取真經,彌補了當時唐朝的不足。後來就用“取經”代指向遠方的人學習。

在清朝末年,廢除了科舉,八股文退出歷史舞臺,繼之而來的是考數理化了。數理化因爲西方人涉足的比較早,所以在清末就曾派遣很多留學生去西方求取真經,比如比較出名的有詹天佑等等。

在數理化裏面,數學更是各種自然科學的基礎,很多自然科學都以數學爲工具。所以在大多數時候,一些理化學家,都是數學家。我國爲了自然科學的發展,在很多大學都設置了數學專業。

然而數學專業的學習是很枯燥的, 而且很難轉化爲經濟效益,所以研究和學習數學的,大部分都是有天賦而且能耐得住寂寞的。尤其是那些在數學領域能有所建樹的,往往都是天才級的人物。

許晨陽,1981年出生於重慶,曾被譽爲數學天才,從小就表現出了在數學方面的與衆不同。在中學時期,許晨陽在學校裏就在數學方面讓老師讚歎不絕。許晨陽在初中階段,就入了國家數學集訓隊。也正是因爲他數學優異,被保送到了北大。

大學裏面彙集了全國的數學尖子,因此許晨陽很快就發現自己不僅不是一騎絕塵,而且自己以前接觸到的都是人類在一、兩千年前就知道的東西。而那些最新的數學研究成果,在教科書裏看不到,只會出現在雜誌上。

在大學的教科書上,也僅僅是“幾百年來很多非常傑出的數學家搭建起來的東西”。也就是說,許晨陽發現自己大學畢業時,接觸的數學內容,其創立者都是古人。

這讓許晨陽意識到,自己只能往上爬,才能摸到更新鮮的果實。

許晨陽僅用了3年便拿到了學士學位。又用了2年拿到了北大數學碩士學位,如願考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數學博士學位。後許晨陽又到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進行博士後研究。

就在許晨陽在國外埋頭學習的幾年,北大設立了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總負責人是田剛,他是許晨陽曾經的導師。當研究中心成立後,田剛便代表北大熱情地邀請許晨陽回國。

就在外國學者認爲許晨陽不會回國的質疑中,許晨陽回到了祖國。許晨陽在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做了教授,在學術研究和成果方面,也取得了諸多突破,這讓他在世界數學界倍受矚目。

人才自古以來就是爭奪的焦點,只有人才可以支撐起科技創新,所以許晨陽在數學領域備受矚目後,國際頂尖的學府頻頻向他招手。

許晨陽終於還是告別了工作5年的北大,接受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聘請他爲終身教授的邀請。他在出國之前對媒體表示,他不過是想去世界頂尖的地方看看,他走了也不代表永遠不回來。對此,有人認爲他這是羽翼豐滿了就飛遠了,有人認爲他追求個人理想就不顧家國情懷。當然也有人表示理解,認爲他這樣的數學天才肯定需要頂級的發展平臺。(參考:《頂級數學家許晨陽:科學人才流動無問西東》等)

當年不顧家人反對,堅持嫁給黑人的清華女學霸,如今怎樣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