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德云社越来越火,对于相声这门艺术的表演形式上,逐渐出现了一种声音,后来被冠之以“雅俗之争”的称呼。

时至今日,相声的高雅和低俗之争依旧不断被提起,即使相声行业中人也不断的对此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实际上,所谓的雅俗之争根本是个伪命题,从相声本源的角度来看,相声从来就不是什么庙堂文化,而是产生于最草根民间的艺术形式,和所谓的阳春白雪,根本不搭边。

刻意拔高相声到高雅的地步,本质上可能还是因为有些相声演员,对行业欠缺点自信心,想着用这种方式来抬高自己。

郭德纲一番对雅俗的解释非常精彩,所谓的俗,不是低俗,而是通俗,俗要俗的那么雅,雅要雅得那么俗,相声太雅了就没人听了。

无独有偶,一代相声大师马季生前也对相声本质的技巧,有过一段精彩描述,如果单纯从这个观点来看,马季先生也认为,相声并非什么高雅的文化。

常派相声作为相声行业的三面旗帜之一,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常派相声名家辈出,为相声的繁荣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正因为如此,常派才得以成为公认的相声三大家之一。

马季先生认为舞台上的伦理哏,是相声技巧最原始的东西,也是最原始的一种表达方式,他举了两个常派相声的伦理哏为例。

第一个例子是常连安先生给小蘑菇捧哏,小蘑菇打着板唱数来宝:你这个奶,怎么这么鲜,留着就为常连安。

常连安马上摇头:不不,我不喝。

第二个例子是双簧,坐在前脸逗哏的演员摇头晃脑道:我爸爸是卖笤帚的。这个时候常宝华,那时候还是小孩,扛着大笤帚就走上舞台,并且喊:卖笤帚喽。

时隔多年之后,马季对这两个包袱依旧记忆犹新,并且对此做出了极高的评价。

如果从包袱本身来看,确实不是什么太雅的包袱,但是仔细一琢磨,所谓的俗不伤雅不正是这样表现的吗?

总而言之,真正的相声包袱,不能大俗,也不能大雅,真正能够做到俗不伤雅才是绝妙的好包袱。

可能这也是一代相声大师马季心中最好的相声表现手法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