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時任花旗總統的布萊克-奧巴馬宣佈,花旗將參與TPP談判。

TPP全稱爲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最初的成員國爲新西蘭、智利、文萊與新加坡。TPP原本是四個小玩鬧過家家,翻不起大風浪,然而伴隨着花旗的有意加入,情況就變得不一樣了。

花旗是藍星第一強國,錢多權重,他想加入,瞬間把TPP的逼格抬的極高。正所謂武林盟主發出號召,哪有不給面子的道理?一時之間,便彙集了包括加拿大,墨西哥,日本,越南,馬來西亞,澳大利亞,新西蘭列國參與。共同組成一個十分強大,且層次分明的貿易圈。

其版圖內的各成員國,分工明確,各司其職。花旗&日本,提供資金,技術與市場;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提供原材料;越南&馬來西亞&墨西哥,承接中低端加工製造,並提供廉價勞力。

促成花旗參與TPP談判的,是這麼一件事兒。2005年,曾經風光無限的網民第一論壇天涯,出現了個神貼。ID名爲“雪亮軍刀”的網友預測,中國的GDP將在2030年超越日本。

在當時,中國GDP大抵只有日本的三分之一,敢這麼預測無疑需要勇氣。也正是由於這樣的緣故,雪亮軍刀被罵的狗血淋頭,公知們紛紛嘲諷“這人腦子是不是出毛病了。”

但同樣在2005年,昔日基辛格助理,彼得森經濟研究所所長弗雷德-博格斯坦提出了Group of Two的概念,即使G-2。G-2即美國與中國,在博格斯坦的看來,G-2的建立基於以下幾點:

中國必定將超越日本,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中國與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貿易國家;

同時中國與美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排污國家;

美國是最大的財政赤字國與債務國,而中國則是世界上最大的財政盈餘國與美債持有國;

美國是高收入與工業化的代表,而中國則是發展中國家與新興市場的代表,兩國產能佔據全球一半。

基於這麼幾點,博格斯坦認爲中美兩國理應共同治理世界,即義務與責任對等。除此之外,中國理應更多的購入美國國債,應當設法扭轉貿易不平衡,以幫助美國消除財政赤字。

博格斯坦的理念得到了大戰略家布熱津斯基的強烈贊同,作爲地緣戰略的頂級高手,布熱津斯基於2009年1月,在中美慶祝建交30週年之際,在北京公開提出了這一構想。隨後的2009年7月,雙方在華盛頓,就這一構想舉行了首次對話。

花旗對此十分熱情,一致認定中國會接受花旗的盛情。G-2嘛,東西並立,共同治理,聽起來多拉風。講的再通俗點兒,武林盟主看得起你,給你擺張位置坐,你有啥理由不同意?然而,令花旗意想不到的劇情發生了。

中國婉拒了這一盛情。

爲何拒絕?不少國人都喜歡文史,而讀過文史便一定知道五國伐齊。而五國伐齊的源頭之一,莫過於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的捧殺戰略。面對向來很飄也很浪的齊國,秦昭襄王提出了這樣的概念:

齊爲東帝,秦爲西帝,還怕幹不死三晉那些冚家產?

對於這樣的提案,齊愍王欣然接受,誰不想把王換成帝呢?升級完畢後,齊國立即隨即攻宋,號稱五千乘之勁宋的宋國,面對齊國的全力一擊無法抵禦,只能亡國。

看似齊國大賺特賺,實則擊滅泗上諸侯之首宋國的這一行徑迅速引發列國恐慌,秦趙韓魏燕五國合縱就此達成,公元前285年,五國伐齊,以泰山壓頂之勢。將昔日的強齊打的支離破碎,儘管田單日後復國,但國力自此凋零,退出列強行列。

五國伐齊距離東西二帝,不過過了三年罷了。

以史爲鑑,令中國很清楚的意識到,無論G-2包裝的如何花裏胡哨,終歸只是花旗的捧殺戰略罷了。2009年,中國沒有任何一艘航母;2009年,中國沒有殲20也沒有055;2009年,中國的東風快遞還沒有亮出新品;同樣是2009年,中國的GDP只有5萬億出頭,只有花旗的零頭。

更重要的是,當你不具備足夠的實力,卻貪圖虛名,必然會損耗國力,並招致大量的怨恨。正所謂花旗槍多錢多,當大哥也便罷了;你算老幾,也想當大哥?一旦國力損耗,怨恨累積,屆時花旗若突然發難,又當如何應對?

或許是震驚於中國的態度,亦或許是挖坑被識破有些惱怒,於是便有了奧巴馬政府參與TPP談判,這麼做的意圖大抵是敬酒不喫喫罰酒,既然不願乖乖到我的碗裏來,那就設法孤立你。

這招同樣高明,本質上來講,TPP就是花旗讓渡市場,提供資金,扶持諸如越南&墨西哥,搞產業鏈轉移的做法,是相當高明的陽謀。這招高明就高明在認清了主要對手,並計劃執行“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的策略。只要能把中國的上升節奏打斷了,還不是想怎麼來就怎麼來?就那幾個扶持起來的小玩鬧,鐮刀一揮,分分鐘割韭菜。

事實上當G-2概念一經提出並得到大量認同時,便意味着花旗內部制定大戰略的人士已然認清,誰纔是花旗最大的對手。不是看似經濟發達實則一盤散沙的歐盟,也不是當時經濟總量與中國旗鼓相當的日本,更不是“每天一盃恆河水,來世再做印度鬼”的三哥,而是中國。

但要執行這一戰略,需要時間,大量的時間,奈何對於當時的奧巴馬政府來講,時間一點兒也不充裕。

因爲奧巴馬的任期快要到了,哪怕2015年10月5日,花旗、日本、澳大利亞等12個國家結束TPP談判並達成TPP貿易協定。儘管合同簽了手印按了,但其前景仍十分黯淡。理由很直白,花旗國內對於這一協議十分不滿。老百姓不滿,認爲我們憑什麼要讓渡市場?領導也不滿,2016年,民主黨與共和黨的幾位候選人,都表態反對TPP。這其中包括桑書記,當然也包括大統領。至於希婆,則顯得搖擺不定。

身爲曾經的第一夫人與國務卿,希婆還在琢磨TPP與選票之間有沒有必然的聯繫。但大統領卻已按捺不住了,並將反對TPP當成了正兒八經的競選口號,順帶在總統辯論大會上以此爲由攻擊希婆:

“TPP爛透了,是全世界有史以來最爛的貿易協議,與你老公簽下的NAFTA(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一樣爛。”

至於四年前的選舉結果,鄉親們都知道了。上任首日,大統領便急不可耐的宣佈廢除TPP這個喪權辱國的協議。2017年1月23日,大統領正式在白宮簽署行政令,宣佈退出TPP。

花旗退出TPP,最失望的莫過於日本,日本的想法很直白,借TPP的東風,打斷中國的上升節奏。站在日本角度,最理想的局面莫過於身旁的龐然大物經濟大而不強,技術全而不精,最終成爲日本產品的傾銷地。奈何伴隨着大統領的退出,TPP幻化爲虛無,接下去該咋整?惆悵之餘,日本與其餘列國搞了個CPTPP,即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

搞是搞出來了,可惜缺少花旗大哥站臺,終歸搞了個不倫不類。也正是由於大統領引領花旗悍然退出的緣故,另一項貿易圈子的談判進程,開始加速。

早在2011年11月,RCEP,即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便被提上議程,這個經濟圈子包括東盟十國,以及中、日、韓、澳、新。與TPP起初是由新西蘭、新加坡、智利與文萊鼓搗的不同,RCEP最初是由東盟提出。然而東盟沒有一個能帶頭的,因此當初便把東亞怪物房裏的中、日、韓,以及澳大利亞與新西蘭統統拉進來。

構想當然是好的,但談判進程卻異常緩慢,以至於談到2017年談了差不多15、6輪,都沒談出個大致框架來。不過伴隨着大統領退出TPP,談判進程悄然間開始加速,並於前些日子正式談成,進而簽字畫押。這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全球最大貿易集團建成;

意味着該貿易集團,將覆蓋22億人口,約佔全球總人口的3成;

意味着該貿易集體的GDP總額,達到26.2萬億;

意味着這是中國有史以來加入的第一個多邊自貿協定;

還意味着中國與日本,亞洲兩大經濟巨人之間首次有了自貿協定,程度上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取得的巨大進展。畢竟東亞自貿區由於花旗的干擾始終無法達成協議,所以乾脆搞迂迴好了。

按照路透社的說法,RCEP的建立,很可能進一步強化中國與東南亞、與日本、與韓國的經濟夥伴地位,同時在地緣角度,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興許會在潛移默化中,令東南亞與東亞逐漸捆。很淺顯的道理,一旦經濟彼此抱團,形成你中有我我中你有的格局,接下去勢必會發生一堆奇妙的化學反應。比如我本來只想在昆明修個高鐵,怎麼一不小心修到曼谷去了?不過沒事,路一通,人流物流一順,大夥齊發財。

想想當初歐盟是怎麼成立的?不就是法德牽頭,組織大夥抱團搞經濟,最終令歐盟成型的嘛。

講的再通透點兒,不僅國家能從中受益;平頭百姓也能享受好處。以中日兩國爲例,RCEP簽署後,中國將逐漸取消87%的日本汽車零部件、鋼鐵產品以及家用電器的關稅,出口到中國的工業產品未來會有86%免稅;日本也會在農業、漁業以及工業領域做出稅收相應讓步。簡言之————

國與國,地區與地區之間物流更通暢,貿易更頻繁,經濟聯繫更緊密,平頭百姓也能以更實惠更低廉的價格,買到更豐富,更優質的商品。

幾個非常有趣的細節:

日本原本嚷嚷着“印度不加入我就不籤”,近來還與花旗聯繫挺緊密並就一些敏感問題嗶嗶個不停,但反手就把協議給簽了,老變色龍了;

澳大利亞貿易部長西蒙-伯明翰期待,RCEP的簽署能緩和中澳關係,並希望雙方儘快能就先前的貿易問題開啓談判。講到底還是那句話,維持世界運轉的基本法則是利益,而不是意識形態。意識形態重要嗎?重要,但並不是最重要的;

南波灣十分惆悵,表示“又在鴨霸我們,擠壓我們空間並持續令我們邊緣化”,同時有聰明人認爲,這明明就是1823年門羅主義的翻版,旨在逐漸消除花旗在亞洲的影響力,並令亞洲真正成爲亞洲人的亞洲;

印度掛機中。

回眸RCEP的最終簽訂,或許你真得感慨,四年前辣個男人的上任改變了一切。以里根爲偶像的大統領,希望復刻里根當年,贏得另一場Cold War。只是大統領終歸只是里根的粉絲,一味刻板的,不顧實際的去模仿偶像。中國與前蘇聯太不相同了,前蘇聯製造業嚴重跛足,且過於窮兵黷武。而中國絕非如此,中國有門類齊全的製造業,有確保主糧安全的農業(前蘇聯最窘迫時生活物資都很緊缺),還有堅定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賺錢高的信念。生搬硬套拿當年的“以實力求合作”,玩極限施壓後的極限接觸,怎麼行得通呢?

更別提如今的花旗,也不再是羅納德-里根時期的花旗了。里根時期的花旗,蘇聯花式作死,日本短板明顯,令花旗高高在上一覽衆生,整一副獨孤求敗的架勢。而如今呢?伴隨着兩場戰爭,以及中國的崛起,花旗原本堅不可摧的霸主地位正在鬆動,更別提新冠疫情如黑天鵝般橫掃全球,更是無形中拉近中國與美國之間的距離。你敢說RCEP最終落地,與中國這次應對疫情,以及成爲疫情期間唯一堅挺的經濟體無關?

山巔之城本身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大統領忘了,花旗能在冷戰中勝出,能打垮前蘇聯。靠的絕不是一己之力,而是合衆盟友之力,才完成對經互會,對華約的絞殺。事實上爲了打贏冷戰,花旗甚至願意對中國低頭,一度將中國拉入自己的陣營。因此從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來看,奧巴馬政府的策略理應是靠譜的。因此如若時光可以倒流 ,花旗或許會捶胸頓足,會換希婆上臺將奧巴馬政府的策略貫徹到底並將完成絕殺。

可惜換不得。

至於有朋友猜測瞌睡喬上臺後將重啓CPTPP以對抗RCEO,當然存在這樣的可能。但問題在於實施起來的難度,哈佛大學的教授格雷厄姆-埃裏森表示,“瞌睡喬會遇到巨大的挑戰,因爲在花旗國內政治方面,民主黨人,尤其是民主黨基層,相較共和黨更具保護主義。”而相較國內政治氛圍,更大的隱患在於,大統領已經如同內鬼般,給民衆洗了整整四年腦了。

回想過往四年,除MAGA外,大統領喊得第二多的口號是什麼?是America First,美國優先。美國優先當然是一句政治極其正確的口號,畢竟在花旗人民看來,美國理所當然應當優先,應當享盡好處,這不是天經地義嗎?因此即便今年把國內搞到一團糟,仍有超過7000萬花旗民衆爲大統領投票,這意味着花旗至少有一半人,認爲America First是正確的主張。

但一部經整整喊了四年,相當於花旗人民被洗了四年腦。當然未必是洗腦,因爲America First深得紅脖子與龍鳴的認同。哪怕從政治正確上來講也沒什麼不對的,在花旗人民看來美國該優先嗎?美國當然該優先了,這不是天經地義嗎?所以今年搞成這樣還有7000萬人給他投票,現在你特麼瞌睡喬剛上任就想重啓談判,設法加入CPTPP?

你丫是國賊吧,天誅國賊!

有位長者曾這麼說過,一個人的命運,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也要考慮到歷史進程。

投放到國家領域,能讓RCEP落地爲安,當然得依靠各成員國彼此之間的努力推進,但也要考慮到歷史進程。

那個歷史進程,就叫大統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