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壯的謝幕:曾可達自戕

時至今日,《北平無戰事》這部劇我已看了多遍,這部劇之精彩,可謂是近年來民國曆史劇之冠!劇中人心之複雜,劇情之跌宕,演技之精湛,讓一衆網友至今回味無窮。有網友曾經評論說,這部劇中最令人震撼的鏡頭無疑是曾可達之死了!私以爲曾可達之死之所以令人覺得震撼,是因爲他的死象徵着一個瀕臨死亡政權在自救失敗後的悲壯謝幕!

曾可達出場就是一把“殺人利刃”,他是建豐同志的絕對心腹,左手握着國防部預備幹部局的大印,右手拎着鐵血救國會的手槍,殺林大濰、斃侯俊堂、審方孟敖、懟徐鐵英,一堂庭審下來把他“孤臣逆子,鐵血報國”的人設暴露的顯現無遺。

就此來看,很多人都說曾可達就是建豐同志的替身,是愚忠!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據我來看曾可達是信念高於一切的人,他追隨建豐同志是因爲他認爲建豐同志是他的領路人,而不是因爲他忠於建豐同志才做這一切。從他很多對建豐看似忠誠但卻陽奉陰違的做法可以看出來,他真正忠於的是他自己的理想,這一點和梁經倫是相似的。

只不過越到後來改革的希望越渺茫,尤其是當曾可達發現他所追隨的建豐同志也只是“一個孝子”的時候(最後由方孟敖把話給挑明瞭),曾可達就已經對建豐失望了,所以他要在力所能及的地方自己幹,然後有了記錄梁經倫談話,私賣軍糧等一系列舉動。

曾可達的理想和蔣建豐的報復

我記得《琅琊榜》中,梁帝曾經說過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我覺得很能說明曾可達和蔣建豐的關係,梁帝說“林燮想要的那個朝局朕給不了他,沒人給得了!"

不過也有一點不同,林燮要的朝局梁帝是給不了,可是曾可達要的朝局卻有一個人能給得了,可惜這人不是建豐同志,而是建豐他爹!關於這一點,曾可達不明白,或許建豐同志一開始也不明白,不過隨着事情的發展,建豐同志先明白了,而曾可達直到臨死之前才徹底參透玄機。

可以說劇情過半之後,曾可達的內心是極其矛盾的,首先他是有自己的執念的,但是同時他又得做建豐同志的忠臣!曾可達是建豐在贛南時期從普通軍人提拔起來的,算是建豐的嫡系初期老部下,而建豐讓他這個無太大軍功,也沒經濟才能,閱歷一般的人火箭升職爲少將,自然少不得受許多同行側目(甚至連方孟韋也明白),他自己明白這點,所以潛意識裏一方面極渴望向建豐,向同行證明自己的價值,來回報建豐對他不吝的栽培,另一方面又覺得自己有一定的能力,資本,纔會被建豐這個未來的一把手,現在的太子拔升。

可惜的是,無論曾可達如何努力,他也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那就是建豐並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麼寵信自己,這種彼此互相降溫的走向冷卻纔是他走向絕望的原因。

致命的最後一通電話?

也有人說,建豐同志的最後一通電話纔是導致曾可達自殺的直接原因,其實不然,最後電話的囑託既是拋棄,也不是拋棄,拋棄是因爲曾可達沒有通過考驗,不是建豐期待的那種,自己真正的心腹,所以不管他了,沒有拋棄是因爲建豐還是想用曾可達,不管也是一種保護,讓曾低調做人低調做事,只要懂得惜身,將來建豐東山再起還是需要曾這樣的人爲他劈山開路!

這就是所謂用人要疑,疑人也要用!可是曾可達不這麼想,他想表達的是,他是一個忠臣,忠於信念,以死明志!

這是多麼鮮明的對比,基層被忽悠的不惜生命爲代價捍衛政權,高層不惜以基層生命爲代價撈錢,其實這何嘗不是一個警示呢?腐敗害死了曾可達,也害死了南京政權,如果繼續腐敗也會害死其他人其他政權!

結語

毫無疑問,在《北平無戰事》裏面的曾可達,是個具有理想主義悲劇色彩的人物,他清廉自律,有能力有操守,他對建豐同志的崇拜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以至於他相信以建豐同志一人之力就能拯救民國。同樣,建豐同志也對這個智力不足、勤奮有加的下屬十分器重,領導們最器重的往往不是最有能力的,他們最喜歡的是忠心耿耿的人,曾可達毫無疑問就是這類人中的佼佼者。

所以,建豐同志可以放心的讓他獨當一面,坐鎮北平,總的來說,不論他的理想是否成功還是失敗,他不愧是一名勇往無前不計成敗光明磊落的英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