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寫作中,交談中無不應用到俗語,而恰當地運用俗語,還能增加語言的鮮明性和生動性。真是“行行有狀元,處處有能人”吖,咱村的小李沒啥文化,但是種菜卻能喫得了那苦,受得了那累,現在承包一百多個大棚,年收入估摸着有個幾十萬”。另一個老人說“那可不,只要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幹啥事都能成功”。短短的兩句話加上俗語就顯得特別生動。

俗語不僅有學習類的,它還包括有農業,氣象,衛生,社會,婚喪嫁娶,經驗總結等等。總之是包羅萬象,雖說俗語多是以口語的方式表現出來,但卻在千年的傳承中沒有遺忘,而且還散發着燦燦金光,影響力絲毫不亞於四書五經,這是因爲俗語中含有豐富的知識,經驗。比如下面這則俗語,“豬七,狗八,羊對中”其包含的經驗就是書中學習不到的。

簡單來說,這句俗語其實說的是豬,狗,羊的出肉率,一頭生豬的出肉率大概是七成,一條狗的出肉率大概是八成,一頭羊的出肉率大概是五成。

相信生活在農村的小夥伴都見過宰豬,快過年時,家家戶戶都會宰一頭豬,有的家戶即使沒餵豬,也會買上一頭來宰,畢竟走親訪友的還要送禮。然而許多小夥伴都有過這樣的疑惑,一頭需要幾個成年人才能抓住的豬,宰完後卻沒有多少斤了。其實這是很正常不過的事了,因爲豬的內臟、血液、蹄子、生殖器、鬃毛等部位都要被割去。腎臟以及舌頭這些最起碼能佔豬重量的3成。也就是說,一頭豬300斤的豬它只能產出210斤左右的肉。

當然品種不一樣出肉率也會有所不同,如農村一般養的約克夏豬出肉率在78%,而北京黑豬的出肉率則在74%。蘇太豬出肉率則爲79%。

狗的出肉率則是在八成左右,當然這說的是飼養肉狗出肉率,而一般家戶飼養的狗,由於餵養和品種不一樣,一般情況下出肉率最多能達到七成。

常年餵羊的都知道,不論是什麼品種的羊,什麼性別,以及飼養方式,年齡,出肉率基本上在40%-55%左右,如而正處於成長階段的羊出肉率相對較低,一般在40%左右,甚至更低。筆者有一同學,前些年辭去了城裏的工作,回到老家承包了一塊地開始養羊,他主要以白山羊爲主,全年放牧,等到長成宰了一頭80多斤羊,去掉內臟,羊頭,才產出23斤肉。

其實也正是因爲羊的出肉率低,才導致羊肉的價格一直在高位運行。

那麼想買活羊如何挑一頭出肉率高的呢?有幾個小技巧教給大家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第一,看羊的肚子,如果買了這樣的一頭羊,那麼你的錢有許多都是付給肚子裏的草了。

第二,看外觀,一頭活潑走路迅捷的羊,其肉質和出肉率都是十分好的。

第三,儘量挑公羊,即使挑母羊,也要看它十分懷孕,因爲剛懷孕的羊雖然胖,但是買回去後果一段時間就會消瘦。

那麼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牲畜的出肉率是多少呢?歡迎在評論區告訴我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