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陳雲兵,2016年6月到普定縣猴場鄉任黨委書記。

猴場鄉是貴州省100個一類貧困鄉(鎮)之一,全鄉轄10個行政村均屬於一類貧困村,其中深度貧困村8個,貧困發生率高達38.18%。面對如此之高的貧困發生率,來猴場上任的第一天,我就對黨員、幹部說,“骨頭再難啃,攻堅難度再大,無論如何,絕不能漏下一戶一人,一定要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陳雲兵(左1)與老黨員探討產業發展方向

來猴場鄉任職後,我深入各村支部,瞭解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與羣衆交談,瞭解羣衆的所思所想所盼,把羣衆的增收致富作爲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精準扶貧,黨建先行”,調研中,我深刻體會到,必須把支部建設作爲脫貧攻堅的第一抓手抓緊抓牢,發揮黨員、幹部凝聚力,不然脫貧攻堅便成了紙上談兵。

陳雲兵(左1)到貧困戶家中進行走訪

羣衆事、無小事。作爲基層幹部,不僅要落實各項政策,指導發展方向,做好羣衆引路人。同時,我們也要抓小抓細,每個貧困戶都是我們應該關注的對象,特別是人窮志堅的人,更應倍加關注。仙馬村癱瘓女孩李芬想學習技術自力更生,我把自己的電腦及設備送到她家裏,請人教她設計苗族服飾圖紙,現在家就業每月還能賺到2000元左右。

陳雲兵(右2)到小谷毛村村級公司瞭解公司運營情況

猴場鄉山高坡陡、處高寒地段,地表破碎,人均耕地面積不足0.5畝,產業發展成爲了關鍵中的關鍵。於是,我們藉助全縣推進“村企合一”政策機遇,按照“村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制,精準佈局、精細謀劃,產業基地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真正實現產業的遍地開花。

2019年底,猴場鄉10個一類貧困村全部脫貧摘帽,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真正意義上摘掉貧困的帽子,實現猴場“里程碑式”的“轉身”。

2020年,猴場鄉結合實際部署2020年產業發展‘322’模式。通過種植韭黃1300畝、辣椒1600畝、巨菌草500畝、養殖種兔9000餘隻、蛋雞90000羽、雪蓮子加工、巨菌草加工,預計實現收入4280餘萬元,解決就業56200餘人次,支付土地流轉金137萬餘元,發放務工工資432萬餘元;實現戶均增收3000餘元,不折不扣落實好扶貧政策,鍥而不捨爲鞏固脫貧成果,按時高質量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助推鄉村振興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年來,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我把辛勤的汗水灑在猴場鄉的民生改善上,把雙腳牢牢地踏在猴場鄉的產業發展上,帶領黨員幹部扛起了猴場鄉全鄉老百姓脫貧的重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