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多家俱乐部都派出了残阵,甚至是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出征足协杯,因此在出征前,外界就已经把鲁能和足协杯冠军画上了等号。然而面对外援已放假,全替补出战的绿城,鲁能取得了一场并不算轻松的胜利。

重压下,鲁能的球员有些放不开!

18年和19年,鲁能两次足协杯决赛都是在抢占先手的情况下,第二回合被翻盘的原因所带来的舆论导向是完全不一样的;各方可以接受18年鲁能所取得的成绩,但去年最后在虹口被那样一支申花打爆则是外界不太能接受的。但前两次鲁能丢掉足协杯的原因,还是有不少的相似之处;比如说两次第二回合,鲁能的球员都出现了紧张,发挥大打折扣的情况;而“心理问题”对鲁能而言,也是由来已久的老问题。鲁能是上到俱乐部高层,下到教练、球员,抗压能力都不行;他们从十几年前打亚冠开始,一到关键时刻,就容易自上而下的紧张,越紧张也越容易导致自己的特点发挥不出来。

而这一次外界一边倒的把鲁能和足协杯冠军画上等号,其实也在无形中给鲁能球员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再加上鲁能目前正处于变革期,俱乐部内部情况也相对复杂,有不少球员已经跟其他俱乐部有过接触的情况下,这并不是一支人心很齐的球队,实际上鲁能是在一种有些复杂的情况下,出战的足协杯。因此了解鲁能的朋友,都能想到鲁能的足协杯不会像看起来那么的一帆风顺;但即便如此,面对绿城的纯替补阵容,鲁能在费莱尼破门前踢的如此之艰难还是有些出乎外界的意料。

谈及鲁能整个上半场都表现不太理想的原因,除了心理压力外,也跟郝伟本场派出了一些替补球员的练兵之嫌有关。然而像黄聪、李海龙,包括本赛季也踢了不少比赛的刘彬彬、宋龙,被外界寄予厚望的郭田雨,他们在上面的表现,多少会让外界感到有些失望。

鲁能不适合打传控,高举高打才能发挥出球员特点

相较于心理问题,本场鲁能上半场表现之糟糕也跟战术有关;而下半场的改变,也同样是源自于战术上的调整。

自打郝伟接手后,他试图用最短的时间给鲁能打下自己的印迹;相较于李霄鹏时期,郝伟带队后最大的改变在于进攻端。与李霄鹏时期地面推上去,两翼齐飞,试图去发挥中路的高点优势不同,郝伟接手后,鲁能开始更多的走地面,更为追求传控;战术变革的标志便是鲁能的进攻核心从佩莱变成了格德斯。

第一阶段鲁能14场进了19球,第二阶段鲁能6场进了16个球,单就从进球数来看,第二阶段鲁能的进攻火力确实有所提振。但是在鲁能进攻火力提振的背后,很多人也忽略了,第二阶段鲁能的进球基本上是无欲无求的排位赛中刷出来的;因此郝伟对进攻端的改造效果,终究还是得通过更为较劲的比赛来检验。打绿城的比赛,肯定算不上“较劲”的比赛,但绿城的替补阵容已经给鲁能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当鲁能的球员在地面推进中出现了非常多的失误,这里面跟部分替补球员比赛打的较少,场上球员缺乏默契度有关;但更大的问题在于,鲁能的球员并不善于这么踢。

自从安蒂奇下课后,鲁能就再也没有打过传控;而鲁能目前一线队的球员里,经历过安蒂奇时期的已经很有限了,这就导致鲁能的球员对于这套体系并不是很熟悉。而打传控不光得技术细腻,脑子还得灵活,在场上得有足够多的变化;然而鲁能现阶段符合这种条件的国内球员只有蒿俊闵,金敬道和段刘愚只算比较接近,其余球员连边都沾不上的背景下,实际上鲁能根本不具备打传控的基因;面对绿城的铁桶阵,鲁能这群糙哥在上面踢的失误率比较高绝非意外。

而上半场表现之糟糕,又面临着必须带队拿下足协杯的形势,下半场一上来就派上费莱尼,并让费莱尼一度站在了中锋的位置上,这代表着郝伟的妥协。而鲁能本场的两个进球,一个是定位球进攻中,费莱尼头球破门;一个是边路传中,段刘愚后排插上,第一次被扑,第二下补射中的,实际上鲁能的进攻又回到了李霄鹏时期的路子上。而在两球领先后,逼迫着对方压出来,身后空当越来越多,鲁能通过快速反击创造出了更多的机会;只是这样的快速反击,李霄鹏时期就没有么?

重压下的赢球,对于鲁能球员来说是一场释放。我们也不能因为一场比赛,就否定郝伟的努力;但至少到目前为止,李霄鹏依旧留着很深的印迹。而鲁能目前的阵容结构也决定了,这支球队不是打传控的配置,高空轰炸依旧是他们最熟悉的套路,早就在联赛第二阶段拿出“练兵说”的郝伟,在接下来的足协杯征程中,会坚持自己的改造,还是被迫向球员妥协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