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撐不過今年夏天,武漢並非孤例。早在2月5日,中國實體書店聯盟公佈了一項調查報告:“基本可以判定自2013年以來的實體書店回暖復甦期將宣告結束,未來一段時間內將會出現大範圍的中小實體書店應急調整甚至閉店現象。”7月,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公佈數據統計結果,2020年上半年圖書零售市場同比下降9.29%,其中實體書店渠道同比下降47.36%。

物外書店微信公號6月28日截圖

記者調查發現,在武漢,一方面大型書店紛紛關張,但另一方面,又有新的知名書店將進入這座城市。

11月25日, 帝斯曼購物中心時見鹿書店。 記者許魏巍 攝

5月以來,文華書城漢街店、物外書店漢口店先後宣佈閉店,光谷書城始終沒有開門。人們在網絡話題中感慨,書店真難呢。秋去冬來,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的武漢首店即將亮相,四川言幾又公司也透露將進駐武漢,文華書城將易址重生,時見鹿新店將開。一“死”一“生”之間,書店還是叫書店,但書店的模樣在悄悄變化。在這“死生”之中,藏着書店逃不開的經營猶冷,與料不到的人氣尚熱。

那麼大的書店,說關就關了

“我最愛去的書店,她也沒撐過這個夏天。”小半年來,這句歌詞幾度縈繞在羅佳的腦海中。大學畢業3年多,他依然保持着逛書店的習慣,“在書店裏找個位置坐下來,跟着一本書進入另一個世界,就能忘記加班和業績,像是回到了校園裏的日子。”但近半年來,他喜歡的書店一家接一家地關張。

5月22日,文華書城漢街店停止對外營業,自2011年9月30日開業以來,這座佔據了4層樓的大型書店,被認爲是漢街商圈的文化擔當。

文華書城資料圖。武漢文華書城 供圖

6月30日,物外書店漢口店掛出了“閉店回饋”的海報。遙想2017年4月23日,物外書店進駐漢口大孚銀行舊址,成爲武漢首家開進優秀歷史建築的書店,也成爲很多人心目中的“武漢最美書店”。

物外書店漢口店門前。記者彭年 2017年攝

羅佳最常去的光谷書城,今年一直沒開門。自2004年開業以來,這家書店已成爲不少人的童年、青春回憶。7月之後,坐地鐵2號線下班回家時,羅佳幾次中途下車,“從下地鐵出站,到站在光谷轉盤邊上看到書城的名字,到處都是人。下臺階往書城走,刷地一下就安靜了。”在武漢光谷書城責任有限公司8月28日發佈的《公告》上,焦急的讀者們留言道:“開門吧,學生黨求!花錢的哦!”“我要寫讀書筆記,要書!”據悉,光谷書城由武漢市新華書店與武漢光谷廣場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共同持股。市新華書店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雙方合作期限於2019年到期,目前正就後續事宜進行探討。

光谷書城兒童書籍區。 記者高勇2019年7月23日攝

關於閉店,書店給出了“疫情影響”“戰略調整”“租期問題”等等原因。

書店靠賣書養不活,靠賣情懷行嗎?

“如果把書店當成一門生意,靠其維持生計,會非常艱難。如果不靠其喫飯,當成一項燒錢的愛好,倒是可以樂在其中。”深秋午後的西北湖,安靜而生動,湖邊掩映着剛歸來的德芭與彩虹書店。

2018年10月29日下午,曾剛悄悄關掉亮了8年的彩繪玻璃小燈。 記者胡勝 攝

2018年10月,德芭與彩虹武漢天地店停業,蜂擁而至的讀者不僅買空了店裏的書,連桌椅、地板都被預定。當時,整個德芭與彩虹品牌只剩與漢陽希爾頓酒店合作的大堂一角,創始人曾剛不知道還會不會有下一家店。

2018年10月29日深夜,德芭與彩虹武漢天地店提前一天拆除,消失在夜幕中。 記者胡勝 攝

將近600天后的2020年6月21日,書店在西北湖廣場“復活”。160平方米的玻璃房子,開了三面門,小朋友們笑鬧着穿堂而過。這一次,曾剛學會了“不看賬本”,即使偶爾看一眼,內心也不再起波瀾。

2020年11月25日,德芭與彩虹西北湖店外景。記者許魏巍 攝

自2009年誕生以來,這個始於情懷的書店品牌就特別能“折騰”。曾剛回憶道:“當時我們在珞珈山大廈2601室開圖書設計出版公司,正好2605室空出來了。想着反正我們喜歡看書、買書,不如做一個共享的資料室。”營業到凌晨3時,一杯紅茶3元錢,不花錢也歡迎來看書……德芭與彩虹成爲寄託夢想的溫暖“網紅書店”。

2010年,武漢天地店開業,此後又進入景區、工業園區、社區、酒店。目前,西北湖店是該品牌唯一的一家門店。

德芭與彩虹西北湖店內景。記者許魏巍 攝

賣書養不活書店,甚至“賣得越多,虧得越多”。圖書的進貨價通常是定價的6.5折,如果書店規模巨大,可以爭取到多一點折扣。否則,就需要用35%的利潤空間來負擔房租、人力等各種成本。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一些書店在得到“低租金”乃至“零租金”的優惠後,才能實現“微盈利”。

德芭與彩虹西北湖店內景。記者許魏巍 攝

賣書“薄利”,“多銷”更難。時見鹿帝斯曼店藏書20萬冊,東湖店藏書30萬冊,可海量圖書並沒有帶來高銷量,書籍銷售額只佔全店整體銷售額的不到20%。“逛書店、看書、拍下封面,然後網絡下單是很常見的現象。”時見鹿文化總經理紀曉東說,“會員購書可以享受8.5折,在這個折扣下,書店其實已經沒有利潤了,就是搬運工。”

帝斯曼購物中心時見鹿書店一隅。 記者許魏巍 攝

對實體書店而言,網絡售書堪稱“降維打擊”。《2019中國圖書零售市場報告》顯示,網絡售書平均折扣爲5.9折,實體書店爲8.9折。遇到滿減、贈券,網絡平臺折扣可達4-5折,2折、3折也有可能,而這是實體書店“進貨都進不到的折扣”。2019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碼洋規模繼續保持兩位數的較高增長,首次超過千億元,增長的主力是網絡,同比提高24.9%,實體店則同比下降4.24%。網絡售書的碼洋佔比達70%。

時見鹿書店卡座上的讀書人。 記者許魏巍 攝

在很多書店中,書籍、咖啡、文創三合一的複合經營已成標配。然而,“咖啡養書店”也只是看起來很美。“人們不會因爲你賣咖啡賣茶,就走進這家書店,吸引人的核心仍然是書。”在曾剛看來,書店的文化氛圍與商業氛圍之間,有着太微妙的平衡。

商場里人氣最旺的,竟然是書店

看紙質書的人少了,來書店買書的人少了,但人們真的不需要書店,不喜歡書店了嗎?現實卻給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

恢復開放後,時見鹿東湖店有時會請讀者在門外暫候,出於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要求,店內需要控制人數。即便如此,書店仍然迅速恢復到了去年同期的客流水平,其日常一年的接待量是千萬人次。時見鹿帝斯曼店所在的商場裏,客流量冠軍是盒馬鮮生,亞軍便是這家書店。去年底,音樂人秦昊來此籤售,書迷擠滿了幾層樓,商場當天銷售額增長了70萬元。

帝斯曼購物中心時見鹿書店如今“限流”入內。記者許魏巍 攝

言幾又文化集團公共事務部總監周娟也提到:“截至目前,言幾又在全國有近60家門店,大部分開在購物中心裏,很多時候我們都是購物中心的客流聚集地。”周娟解釋道,很多人走進書店時並沒有想好要買什麼,言幾又每月都會更新主題陳列,引導讀者閱讀和瀏覽。與其他業態相比,人們在書店會停留更長時間,即便什麼都不買,也能待上個把小時,這無形中會爲購物中心吸引和留住客流。

在江漢路的咖啡店裏見到朱超,是趕在他兩場簽約的間隙。隔着一條馬路,一棟4層樓正在緊張施工,上海三聯READWAY武漢首店將在這裏開業。總經理朱超剛從西安店來,他記得,2019年西安店開業時,顧客多到連上手扶電梯都要排隊。國慶期間,商場單日入店1萬人,有7000人是直奔READWAY而去。

不可否認,書店裏不少人是“拍照、打卡、發朋友圈,然後離開”,朱超甚至見過有女孩帶着幾套衣服,拍完一套去衛生間換一套,出來繼續拍照。然而,在書店經營者看來,這絕非壞事。時見鹿東湖店開業前,紀曉東打開手機地圖統計周圍的高校數量,“3公里內7所,5公里內37所,8公里內43所”,年輕學生未必是主力消費羣體,但他們會成爲品牌、IP的傳播大戶。周娟坦言,“網紅書店”的打卡熱潮通常只能維持2個月,對書店而言,更靠譜的是在熱潮退去後用文化內核留住讀者。

來往客流中,一些留下來的人成了會員。時見鹿的會員權益卡從399元至1999元不等,可享受會員折扣、咖啡兌換、民宿禮券等福利,僅東湖店就擁有3萬多名會員。2月,言幾又在發出的“家書”中呼籲會員參與“希望之光”儲值活動,金額從300元到1000元不等,並與外賣平臺合作開通“精神食糧”同城配送圖書渠道。周娟說:“我們給出最大誠意的福利,讀者們也反饋了令人感動的熱情,活動的效果超出預期。”

未來書店,書是核心但不是主力

一些書店消失了,一些書店又將新生。上海三聯READWAY在江漢路的第一家店正在裝修,言幾又也將進駐武漢,文華書城將移址曇華林重新迎客,時見鹿新店將在解放公園裏24小時營業。

死死生生中,書店繼續在變化。

已有86年曆史的上海三聯,以“人文精神,思想智慧”爲理念。創立僅3年的上海三聯READWAY,則面向26歲至35歲的羣體,在武漢首秀的形象是“大國青年的精神家園、都市潮流文化策源地”。其位於一、二、四層的網紅品牌、潮流商品、武漢美食,將把位於三層的書店包裹其中。入駐品牌將以經營狀況爲標準,每半年進行一次末位淘汰。然而,書籍的選擇遵循着幾乎相悖的邏輯,“只選人文社科、藝術設計,連《三體》都不在選書範圍內”。

時見鹿解放公園店則將是一座24小時開放的園林式人文書院,在紀曉東的設想中,人們白天在園林裏逛書店、學花藝茶道、欣賞藝術畫廊,晚上可以在漢服女生們的引領下,在古風市集裏進入聲光電的表演,書與畫在廊亭中呈現出來,形成如同遊園驚夢的沉浸式體驗。未來,他還想打造宮崎駿筆下的水上世界,“我不想違心地說開書店是做公益,但確實要有做公益的思想準備,從書中找靈感、找IP、找創意,延伸到更多元的經營中去,它就有可能盈利。書店就是一個造夢的地方”。

德芭與彩虹博西北湖店玻璃牆外的綠植。 記者萬建輝 攝

而在德芭與彩虹,曾剛探索着另一條小型化、主題化的路徑。突如其來的疫情,使西北湖店的“復活”從2月2日推遲到了4個多月後。恰是這段空當,讓他和團隊製作了4本立足武漢本土的博物主題書籍——或細緻介紹古籍中的植物,或關注武漢人在陽臺上看到的鳥。“德芭與彩虹創立之後,書店就比圖書設計公司要出名得多了。這麼多年來,很大程度上是圖書設計公司在養着書店。現在換一個角度來想,公司和書店兩相結合,以‘前店後廠’的模式,在一個很窄的選題範圍內做產業鏈的上下游結合,或許會有廣闊天地。”

德芭與彩虹書店如今主打博物主題的圖書。 記者萬建輝 攝

書店,正在成爲更包羅萬象的公共文化空間。上海三聯READWAY西安店每年會舉辦200餘場活動,多數都爲免費。而在時見鹿,主動提出來籤售的作家太多,以致每年百餘場活動,只有部分作家能“勝出”。開業4個月,德芭與彩虹已舉辦了20多場公共活動,請武漢的博物大咖開講,也辦主題畫展,活動空間正從店內延展到店外,以後讀者或將在公園綠地裏“走進自然讀自然”。

未來的書店,書籍所佔的空間或許越來越小,但店主們說,“書是核心力量”“書是信仰”“書包含萬千變化,永遠神聖”。

讀者在德芭與彩虹書店閱讀。記者萬建輝 攝

結束採訪,曾剛送記者走出德芭與彩虹書店,回眸時,他看着玻璃房子裏的讀書人,說:“你看,總有看書的人。”(長江日報-長江網首席記者萬旭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