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谈

时光飞去,年华易逝,等到了足够衰老那一天,我们或许更喜欢旧的事物,譬如唐诗宋词。

我们还钟情于回忆,不厌其烦地给儿孙说起从前。

2020年,我们过得有多辛苦,走得有多艰难。

好在,这一年行将结束。

大家终于可以松一口气,335天都挺过去了,还怕最后的30来天吗?

生活有时也像电视剧,而电视剧里最常见的套路叫做转折。

在印度,有一个叫阿南德的14岁少年,最近做出一则预言。

“2020年12月20日,木星和土星星象重合,人类将从这天开始,遭遇更严重的灾难。”

看过这条预言,大部分人会嗤之以鼻。

先别着急下结论,我们且把目光,拉回到2019年8月份。

就在那时,他也曾发出类似的警示:“从19年11月份开始,一场威胁全世界的灾难,会在全球蔓延,人类将会迎来非常艰难的时期。”

“灾难首先影响世界经济和航空服务,慢慢蔓延至各行各业。”

我们已然知晓,阿南德的预言早已成真,那场横行世界的灾难,就是新冠肺炎。

回首过去,所有的一切,都像是梦中的情境,但所有的一切,也的确是客观存在着。

我也不知道,应当如何看待这则预言。

就像是无从知晓,阿南德此人,到底是江湖骗子,还是灵童转世。

毕竟,预言类似于谣言,越是有鼻子有眼,越是不可信。

最起码在中国,阿南德还没有太出名,关于这个小孩的名字,甚至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翻译。

他是否是预言家,还有待商榷,但这个少年,无疑是一个天才。

阿南德虽然还是个孩子,却能通晓英语、梵语等六门语言。他精通占星术,获得了草药微生物学的研究生文凭。

阿南德如今攻读的专业叫“金融占星学”。

印度人脑路清奇,我们不能理解,算卦竟能和金融结合起来,在一所大学里,堂而皇之的成为正式学科。

我们也不太能接受,阿南德满嘴咖喱味的英语。

我以为,这丝毫不影响阿南德神童的称谓。

这个少年很谦逊,他说自己既不懂通灵,也不是外星人转世,他所倚重的学科,叫做“吠陀占星术”。

天上有雨雪风雷火,地上有花鸟鱼虫人,宇宙间有日月星辰,世界有万事万物。

古印度人相信,星辰的变化和万事万物,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占星术便由此而生。

“吠陀占星术”有个特点,它无意于人事上的钻营,极少涉及个人性格与心理的占卜。

它所谋者,乃是一个国家的命运与走势。

把视线拉回国内,煌煌华夏文明五千载,既不缺神童,也不乏关于国势的研究。

宋朝儿童游戏图

神童成群出现,玄奥之学研究的鼎盛时期,发生在宋代。

在今人眼中,宋代的中国,武力值欠缺,不太擅长于秀肌肉,但在文化领域,却取得令后世侧目的成绩。

近代大儒陈寅恪,也曾有言曰:“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文化之繁荣,得益于人才,而神童的交替出现,则为文艺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宋朝著名诗人黄庭坚,就当得起神童之名。他后来师从于东坡,与老师并称作“苏黄”,是北宋时期最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诗人。

黄庭坚幼年之时,就有不同于常人的见识。五岁那年,他曾问道于老师:“世人皆言有六经,为何今人只读其五?”

老师说:“《春秋》微言大义,故不必读。”

黄庭坚笑道:“这是何话,既然被称为经,则不可不读。”

言罢,黄庭坚便通读《春秋》,十日便能背诵,无一字之差错。

《春秋》之书,其文字过于简质,艰深晦涩,后人不易理解,以至于衍生出所谓“春秋笔法”的修辞。

孔子总结出一部《春秋》,尚不足两万字,后世的左丘明等人,又相继写了三本书,专门为解释此书。

五岁的黄庭坚,用十日的时间,能通读《春秋》,熟练背诵。

不怕天才聪明,就怕人家更努力。

除了谙熟儒家经典,小小的孩童,对于功名利禄,也有超前的思索和理解。

黄庭坚于七、八岁的年纪,曾作过一首《牧童诗》: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纵观宋朝的文化名人,可谓群星璀璨,苏东坡垂青于黄庭坚,并给予极高的评价,从他童年时期天才般的表现,我们大可得出这样的结论:

苏东坡的眼光,真毒!

文化名人,成群结队的出现,宋代的文化,也取得极快的发展。

诗词的发展,今人有目共睹。除此之外,所谓“帝王之术”,也在暗暗滋生壮大。

这类学术被称作“七政四余”,它与古印度的“吠陀占星”颇为类似,从来不问个人之吉凶,着眼的是天下大势。

古代帝王认同天人合一的理论,他们相信,天上的星辰变化,也预示着人间的兴亡更迭。

“七政四余”的学说,发展至宋代,已臻于完备,因为在北宋初年,出现了一位神人。

时至今日,众人提起他的名讳,也常抱着尊敬的态度。道门之人称呼怹为:陈抟老祖

陈抟也是个神童,实际上,关于他的传说,多少带些神秘的色彩。

按照《宋史》的说辞,四五岁那年,陈抟在水岸边玩耍,有个穿青衣的老妇人给他哺乳,陈抟便日益聪颖。

读经史百家之言,一遍即可成诵,悉无遗忘。

陈抟生于唐末,当时的中国,刚刚经历大唐的盛世,等待天下臣民的,将是前所未有之乱世。

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战乱发端于唐末,兴盛于五代十国,终止与北宋。

生逢乱世,陈抟便过起隐居的生活,此时的他,还未了却尘缘,仍旧关心时事变化。

陈抟的眼光也很毒辣。五代十国的皇帝,如走马观灯般,换了又换,每每遇到改朝换代,他常常紧皱眉头,却又不以为意。

后来听闻赵匡胤做了皇帝,陈抟便拍手称好道:“天下总归是定住了。”

其实,早在称帝之前,赵匡胤就和陈抟有过渊源。

传说,两人曾在华山下棋博弈,赵匡胤虽然贵为帝胄,显然还是敌不过旷然出尘的陈抟。

皇帝和道士下棋,成就了一段佳话,也给后世诗人,提供了无限多的题材。

蓬蓬万物等毫毛,枉费纵横百战劳。看透人间无敌手,陶唐一着总输高。——《宋太祖未遇时与陈希夷对弈图》

周世宗、宋太祖以及宋太宗,都是得道的明君,他们皆有意招陈抟出山。宋太宗最是执着,他不厌其烦的,作了很多夸奖陈抟的诗歌。

陈抟最终还是拒绝了皇帝的邀请,临告别之时,宋太宗问他治国方略,陈抟略加思索,写下四个大字:“远近轻重”。

皇帝不解其意。

陈抟悠然解释道:“远招贤士,近去佞臣,轻赋于民,重赏三军。”

言毕,陈抟飘然离去,不复归来。

皇帝如此重视陈抟,其一,他有半仙之体,活了一百多岁,经历太多朝代更迭;其二,他精通星象之术,能够知晓帝王命数。

陈抟喜好《易经》,手不释卷,他参透人间大道,遂作《易龙图》。这一张图包罗万象,关乎中华文明之起始,是中华政治、哲学、道学、武学、医学、数学等诸多学说的源头。

天下大道,得知而不传,必遭天谴;所传为非人,亦遭天谴。

陈抟最终想出一个折衷的办法,《易龙图》随同陈抟归仙而失传,解释图谱的《龙图序》却保存下来。

陈抟所著之《龙图序》,不足四百余字,用文简洁,用心艰深,其意隐晦,其心灼灼。

《龙图序》局部

陈抟老祖留给后世的,是一个伟大的谜题,谜面用四百余字写就,谜底也很诱人,是破解天下大势的密匙。

除了高深莫测的易学,陈抟另一门绝学,就是他的睡功。

说起睡觉,似乎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权,他们能睡出个“天昏地暗”;这种成绩,比之于陈抟相去甚远,他能睡出“地老天荒”。

《宋史》里说他,“常百余日不起”,周世宗本着不信谣的态度,将他安置在房中,考察其睡功何如,过了一月有余,陈抟竟然酣睡如昨。

睡觉对陈抟来说,也是一种修行,他曾经把睡觉的心得写下,送给友人。

至人本无梦,其梦乃游仙。真人亦无睡,睡则浮云烟。烟里长存乐,壶中别有天。欲知睡梦里,人间第—玄。——《赠金励睡诗二首》

这个玄而又玄的得道之人,说起易经来总是三缄其口,谈论起睡觉,又总是绘声绘色。

或者,陈抟是在告诉我们,这才是对待生活的真正态度。

作为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对于古人对于未知,我们也要心存敬畏。

一副图谱,一则预言,竟能昭示人类的明天,我们不可轻信,亦不必嗤笑。

2020年12月20日,总归还会如往昔般美好,希望诸位在那天过去之时,还能打开这篇小小的文章。

一切困难与苦痛终将过去,不是么?

-作者-

老谈,always talk,老是夸夸其谈之人,除此外,别无长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