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每日資本論

聯手中原集團抱團取暖?

中國產業互聯網SaaS(通過網絡提供軟件服務)第一股正在褪去光環。

11月20日,深圳房多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 房多多)發佈了2020年第三季度未經審計的業績報告。

財報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房多多的營業收入爲8.19億元(約1.2億美元),同比下降13.6%,淨利潤爲2190萬元(約320萬美元),同比暴跌72.7%,非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淨利潤爲4800萬元(約合710萬美元)。

證券市場迅速做出反應。截至11月20日美股收盤,房多多股價爲7.32美元/股,大跌8.5%,總市值5.84億美元。從周線圖上看,該股處於歷史低位附近橫盤震盪。

令人咋舌的是,今年6月9日,房多多股價在午後兩小時內飆漲超12倍,最高達129.04美元,盤中因漲跌幅波動異常觸發熔斷14次。在尾盤接近一個小時的暫停交易後,房多多在收盤前1分鐘打開熔斷,股價瞬間跳水,截至收盤其股價爲47.06美元,股價漲幅394.85%,市值達37.58億美元。

公開資料顯示,房多多成立於2011年,2013年7月完成由鼎暉投資、分享投資等投資的6000萬元A輪融資,2014年7月完成由嘉御基金、鼎暉投資等共投資的5250萬美元B輪融資,2015年9月完成由方源資本領投的2.23億美元C輪融資。

2019年11月1日,房多多迎來其高光時刻,其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這意味着,其正式成爲中國產業互聯網SaaS(通過網絡提供軟件服務)第一股。房多多的主要股東中,房多多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段毅、董事兼首席運營官曾熙、董事兼首席技術官李建成將持有公司的全部B類普通股。IPO後,段毅依然爲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17.9%,擁有44.4%的投票權。

值得一提是,房多多一直在變——先是靠賣新房爲突破口,然後轉戰二手房市場。2014年11月,萬科副總裁、有着“金牌董祕”之稱的肖莉加入房多多,擔任副總裁一職,也震驚了半個地產圈。肖莉加入後,房多多開始搞金融服務,包括爲開發商找便宜資金、加速首付貸款審批等,形成了“地產+互聯網+金融”的佈局。

但好景不長。2016年,相關部門聯合發文,禁止中介機構提供或與其他機構合作提供首付貸等違法違規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商品房銷售明碼標價專項檢查在全國鋪開,直接掐住了房地產互聯網電商平臺們的命脈。

房多多不得不開啓O2O模式,即“直買直賣”——繞過中介,讓買賣雙方自行交易,自己則從中收取很低的交易費。但與低費用相伴的卻是服務上的“差評”。二手房交易過戶中間涉及幾十個環節,缺少了中介的交易過程,令購房者焦頭爛額。房多多的O2O模式,再次折戟。

2019年3月,房多多的商業模式再次轉變爲“To B”,其高調宣稱,要做經紀人的生意,賺經紀人的錢。

但外界似乎對此並不買賬。爭議焦點主要集中在,房多多既不爲中介服務,也並沒有提升用戶的效率,反而是爲房產經紀人服務,但是這中間存在悖論,既然房產中介已經能夠獲得交易,爲什麼還會需要房多多這個平臺呢?

因爲從用戶角度來說,選房購房會選擇中介,用戶也是爲中介付費,之後中介已經可以到手的交易,不必要再去選擇房多多平臺,因爲房多多平臺賺取的就是交易佣金以及一些創新項目及增值服務。而且就算房多多解決了房產經紀的效率問題,但是最終買單的是用戶。

更讓人擔心的是,房多多的負面消息似乎並不少。2015年中,房多多被曝出欠傭8個月未還,中介湧入房多多總部討債的醜聞。2017年,房多多裁員1352人,員工數從2016年的2754人驟降到1402人,裁員比例將近一半;2018年,房多多進一步裁員,員工數減爲1353人。

從數字層面分析上更爲直觀。房多多招股書顯示,自2011年成立至2016年其連年虧損,2016年全年淨虧損3.321億元。隨後的2017年和2018年其淨利潤有所好轉,分別64.90萬元和1.04億元。但2019年也就是其上市的第一年又鉅虧5.1億元。

今年以來,有關房多多裁員的消息又不絕於耳。公開消息顯示,2月21日,十餘名上海公司軟件開發與測試人員突然接到裁員通知,理由爲“結構性優化”。據悉,這是房多多近期發生的第二次集中裁員,春節後公司已將一批還在試用期的員工直接“炒了魷魚”。4月,多名員工在社交平臺爆料稱,房多多將承諾員工的1比1的期權壓縮到25比1,而且到期拒絕員工行權,並且“威逼利誘籤緩發協議”“不籤就離職”。

顯然,房多多在減員增效。而根據其前三個季度的業績表現,到年底想扭轉虧損局面並不容易實現。如果不能再繪製宏偉的藍圖,一旦失去資金的關注,房多多的故事還能講多久?

最新消息,近期房多多與傳統老牌房產中介公司中原集團進行戰略合作。雙方將對中原集團旗下加盟服務平臺“原萃”進行科技賦能,以期做大原萃、在市場中分得更大的“蛋糕”。其中,房多多爲中原集團提供技術和系統支持,而中原集團則爲房多多帶來線下資源基礎。

【每日資本論】系今日頭條連續四年簽約作者。歡迎通過私信、留言等方式提供新聞線索。常態化防疫,不能鬆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