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警惕】31歲女性便血2個月以爲是痔瘡,檢查發現竟是腸癌,這類人羣需要警惕了……

綜合自:健康廣東、中山青浦分院、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小欣是一位漂亮的杭州女孩,31歲,平素很喜歡運動健身的她身材高挑,是多家廣告公司的簽約平面模特。因爲工作的原因,經常會加班熬夜,還不能按時喫飯,生活沒有規律,但是也沒生過什麼病,從小到大醫院去的很少。

便血2個月,以爲是痔瘡

其實是腸癌

最近兩個月來,她經常 感到肚子隱隱作痛,然後就急着要往廁所跑, 大便次數比以前也有增加,更讓她擔心的是, 有時候大便還混有暗紅色的血液。通過上網搜索, 她自己給自己診爲“痔瘡”。於是在小區附近藥店買了痔瘡膏外用,可是用了半個月,症狀並沒有減輕,這讓她有點緊張起來。

聽好閨蜜推薦,她到醫院求診。醫生仔細詢問了她的病情並查體後告知, 她肚子痛和便血不是痔瘡引起的,很可能是腸子裏其他的問題,建議做個結腸鏡檢查,就可以水落石出了。小欣起初有些拒絕,認爲自己年紀輕輕不會得什麼大病。於是醫生翻出了不久前自己發的一條朋友圈給她看:

小欣看完當即改變了主意,去做腸鏡。無痛腸鏡顯示,她的直腸上長了一個腫瘤。而更壞的消息還在後面。5天后的病理報告顯示——腺癌,一種直腸最常見的惡性腫瘤。

小欣覺得自己年紀輕輕就得了這樣的病,老天對自己太不公平,越想越委屈,在醫生辦公室裏,眼淚就嘩嘩直流。

醫生又耐心安慰她不要擔心,因爲她警惕性很高, 及時就診,發現還比較早,可以手術切除;而且直腸腫瘤距離肛門有大約十公分遠,手術肯定可以保住肛門,這樣手術後她仍然可以像以前一樣工作生活。

直腸癌發病容易會忽視

腸癌的起病很容易被忽視, 因爲一般沒有臨牀症狀,或者被患者自行診斷爲“痔瘡”。一部分患者出現便血、黏液便、腹痛等異常,這些症狀常常缺乏特異性,因此, 腸道疾病的確診,還是需要依賴結腸鏡等檢查。

有數據顯示,中國總人口只佔全球總人數的17%,但是直腸癌患者在全球的佔比卻達到了31%!更有科學家預測說,不久的將來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可能超過肺癌及胃癌,成爲癌症榜首。

結直腸癌可防可治,爲什麼發生率只增不減?又爲什麼有這麼多病患在中國?

結直腸癌的四大“元兇”

經濟富裕了,日子過好了,但大家卻未必過得健康~

1

“三高一少”的飲食

隨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飲食習慣隨之發生改變——從過去以素食、粗糧爲主,變成經常性的大魚大肉。而這種“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低纖維”的飲食特點,恰恰就是直腸癌的致病因素之一。

過多攝入肉類飲食,會刺激膽汁大量分泌,從而刺激到腸道黏膜;再加上,動物蛋白質攝入太多後,會使糞便中的致癌物質甲基膽蒽增加,從而增加直腸癌風險。

另外,飲食中的纖維素少了,腸道蠕動就會隨之減慢,進而會導致腸道內容物的傳遞和排出減慢,一些有害物、致癌物在腸道的停留時間增加,就更容易刺激到腸粘膜,升高致癌風險。

2

抽菸、喝酒的習慣

統計學研究發現,吸菸的人比不吸菸的人,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要高1.27倍。而且隨着吸菸年齡和吸菸支數的增加,風險會越來越高。

菸草燃燒產生的致癌物質,比如多環芳烴等,會損傷結腸上皮細胞DNA,形成DNA加合物,影響染色體的穩定性,從而引起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變。

而酒精進入人體後分解成的乙醛,也可以直接損傷我們的DNA鏈、誘導基因突變,從而誘發癌症。研究顯示,酒精攝入量大於45g/d,大腸癌的患病風險增加1.5倍。

2

久坐不動的生活

以前什麼活都要自己動手幹,現在連做家務都是各種機器幫忙,活動量越來越少。尤其是現在很多上班族一坐一整天;下班時走路、騎車能省則省,坐公車、開車成了常態;然後回家又是癱坐在沙發上玩手機、看電視……一天沒能動幾個小時~

但久坐的人,腸道、胃部蠕動減弱減慢,代謝廢物、有害成分等易在結腸內滯留,刺激腸黏膜;而且久坐還會使得腹腔、盆腔、腰骶部血液循環不暢,導致腸道免疫屏障功能下降,結腸癌風險就更高了。

2

四面八方的壓力

上學時候的成績壓力;工作後的升職壓力,中年時又有“上有老下有小”的養育壓力;人際關係緊張等,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使得很多人處於易怒、急躁、焦慮、緊張、憂慮、抑鬱等情緒中。

而心理壓力過大,也會增加結直腸癌發病風險。

長期精神壓力會通過大腦皮層影響植物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進而引起腸道粘膜血管收縮,腸道功能紊亂,導致腸炎和潰瘍的發生。

高壓還會降低人體免疫力、促使大量自由基生成,從而使得細胞更容易癌變。

拖出來的“不治之症”,預防之後大不同

腸癌的發生過程一般是:正常黏膜→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變,需要10-15年的時間。

早期結直腸癌的5年生存率超過90%,轉移性結直腸癌的5年生存率僅爲14%!但可惜的是,在我國,大多數患者發現時已經是晚期~

這主要與老百姓缺乏早篩意識有關——調研數據顯示,97%的結直腸癌患者患病前未做過腸癌篩查。許多患者往往等到身體已經出現不適纔去醫院檢查,錯過最佳治療時期,從而導致“一發現就是晚期”的悲劇。

如何篩查

有以下任意1條或者1條以上者,列爲高風險人羣,高風險人羣需根據醫生建議行結腸鏡檢查:

1.一級親屬有結直腸癌史

2.本人有癌症史(任何惡性腫瘤病史)

3.本人有腸道息肉史

4.同時具有以下2項及2項以上者

①慢性便祕(近2年來便祕,每年2個月以上)

②慢性腹瀉(近2年來腹瀉累計持續超過3個月,每次發作持續時間在1周以上)

③黏液血便

④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

⑤慢性膽道疾病史或膽囊切除史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

45-74歲人羣中 每兩年接受1次大便潛血檢測;40歲以上的人羣, 最好每5年接受1次腸鏡檢查;如果有炎症性腸病、大腸息肉,最好 每1-2年接受1次腸鏡檢查。

預防:記住這16字箴言

16字箴言:規律生活,健康飲食,定期體檢,經常運動。

具體來說,就是一定要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不要熬夜,飲食均衡。

日常飲食可以這樣喫:

1.減少脂肪類食物的攝入(包括動物油和植物油),以及魚、禽、瘦肉、低脂奶製品代替動物油過多的肉食,以煮、蒸食物代替油炸食品。

2.增加綠色葉類和根類蔬菜、水果的攝入。

3.多喫澱粉和纖維多的食物。

4.保持適當的體重。

5.每天的食鹽攝入低於5克。

6.多喫新鮮食物,少喫醃燻食物,不喫發黴食品。少喝酒精飲料。

早篩查早治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