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段时间刚上手完RX 6800公版,也见识到RDNA 2架构显卡,AMD终于可以在高端领域中叫板NVIDIA,那感觉酸爽到不得了。奈何硬核精力和时间有限,没有第一时间尝鲜RX 6800 XT公版,趁着非公版解禁之际,今天就来开箱和测试XFX讯景推出的这款RX 6800 XT海外版。

在硬核印象之中,立式的显卡包装是比较少见的,一般只有高端型号才具备,看来里面藏着大家伙。中间的“MERC 319”不像是一个新的系列,因为它就叫做海外版,反而觉得是致敬奔驰319系列,上一代的RX 5700 XT海外版的设计神似肌肉车。

直接看本尊,XFX RX 6800 XT海外版外观变得非常霸气,和上一代RX 5700 XT相比多了圆点装饰,强迫症可能受不了,毕竟它是海外版顾及的是老外审美观。两侧10CM+中间9.2CM风扇的体系,导致整卡长度达到34CM,散热不强就很难说得过去了。这次海外版正面还有银色RADEON LOGO标识,和风扇的银圈很般配。

侧面部分是大面积的银色LOGO,再现RADEON同时还加入了RX 6800 XT,亮机效果非常有AMD信仰(见后面),除此之外就算不拆解,也能看到PCB和散热模组上的金属保护骨架,对于这种又大又长又重的显卡确实很需要。

双8PIN供电刚好满足RX 6800 XT海外版的用料和性能需求,既不过剩又是节约。双BIOS开关设计则是一贯的优良传统了,两种模式下的频率、功耗和温度上限都是不同的,后面详细介绍。最右侧也是有XFX字样的LOGO灯,搁在这个小角落,是否说明这次RX 6000系列是信仰=性能呢?

另一侧面就没有包裹起来,大面积露出鳍片群,盲猜也是为了散热性能,这次RX 6800 XT海外版采用7根6mm镀镍热管(回流焊)+纯铜底座设计,散热压力测试就有好戏可看了!

视频输出方面,RX 6800 XT海外版和公版同为是1*HDMI、2*DP1.4以及USB Type-C接口的组合,上一代RX 5700系列是没有Type-C的,最新的RTX 30系列却取消了,反而RX 6000系列引入,对于硬核来说,给手机快充是最常用的功能,或者一线连接显示器也挺方便的。另外这款显卡是非常接近三槽的设计,装机要注意一下兼容性问题。

背板设计比较特殊的地方,是在尾部有一个大面积开口的部分,按照官方说法,这个是贯穿鳍片的风道设计,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其他部分就以小孔的形式来形成开口,手写式的“MERC”和黑色背板形成强烈反差。

尾端这部分采用了保守的包边,避免直接裸露热管影响美观性。可惜的是,没有延续上一代RX 5700系列那种栅栏霸气侧漏的设计。拆解部分这次由于时间关系就略过了,大家都知道这款RX 6800 XT海外版用到了19相奢华供电了,因此会花更多时间去对比RTX 3080非公版。

这次使用的是酷冷至尊V1000白金牌模组电源,硬核使用多年有点战损了,10年质保还是妥妥的,RX 6800 XT建议电源瓦数是750W,对于这个1000W货色简直小菜一碟。

模组线缆达到16AWG标准,更强的耐用性,同时支持12V单路或者双路切换,这个功能挺方便超频玩家使用的,单路模式可以肆无忌惮地发挥大功率硬件的性能。

要说RX 6000系列非公信仰灯哪家强?那当然归属这款RX 6800 XT海外版信仰满分!因为本身其AMD灯光部分就占据了大部分位置,其他AIB厂商都是清一色宣扬自家产品线型号,海外版却显得很低调。

RX前缀一抹红就很画龙点睛,要是连RADEON都是红色就完美了。

整机效果,信仰灯只能固定颜色,所以和其他RGB配件会显得格格不入的。

配置介绍和游戏性能测试

其他配置方面,Ryzen 7 5800X开启PBO模式,主板是ROG CROSSHAIR VIII DARK HERO,内存是两根Hyperx掠食者DDR4-3600 8GBX2组成双通道,最新Windows 10 2004版本和X570芯片组驱动,AMD显卡驱动是Adrenalin 2020 Edition 20.11.2 Optional,NVIDIA则是GEFORCE GAME READY 457.30。

通过GPU-Z发现这款RX 6800 XT海外版左边BIOS的Boost频率可以达到2360Mhz,比公版标称要高出110Mhz,而右边的BIOS则是2340MHz,结合后面的测试,暂时来说,它属于RX 6800 XT的最顶级的非公了。这次测试对比加入一款RTX 3080非公版,Boost频率标称1770Mhz,中规中矩的水平。值得一提的是,两者都是SAM模式下测试的。

多说一方面,左边和右边BIOS配置文件带来不仅是频率的不同,而且功耗、温度以及风扇转速上限也是有差异的,按照这数据来看,个人会更倾向选择左边高频BIOS+狂怒模式(以下测试均是),毕竟风扇转速不足2000RPM就能判定噪声不会很大,当然关键还要看温度表现如何。

3DMARK理论测试做成一个图表方便浏览了,没必要截图贴出来,毕竟RX 6800 XT海外版无论是DX11还是DX12项目,以及哪种分辨率,都是毫无悬念领先于对手RTX 3080的,DX11领先幅度比较夸张,而DX12领先5%以内,理论成绩还只是参考意义,当然还得看游戏测试,以下都是同屏对比截图,详细硬件动态数据可见视频。

《全面战争:三国》

首先就给RX 6800 XT海外版来个有挑战性的硬件杀手,极高画面设置下,2K分辨率两者不分伯仲,4K分辨率RTX 3080还是会略微领先一些, 幅度大概在6%左右。

《古墓丽影:暗影》

接着是一款NVIDIA阵营的游戏,最高非光追画面设置下,RX 6800 XT海外版成功完成反杀,2K领先大致有8%幅度,而4K分辨率优势就缩小了只有2%领先幅度。

《看门狗:军团》

来两款11月份发售的新游戏,也是最高非光追画面设置下,《看门狗:军团》还是属于NVIDIA一直以来的深度合作伙伴,2K分辨率两者依然不分伯仲,但是4K分辨率略输于RTX 3080 8%幅度左右。

《刺客信条:英灵殿》

英灵殿狂战士还是非常热门的,它属于AMD阵营游戏,但是领先幅度就有点夸张了,远远大于上述任何游戏,RX 6800 XT海外版在2K分辨率可以拉开40%的差距, 而4K依然能领先23%幅度,AMD在这款游戏里面有点过于霸道了。

《荒野大镖客:救赎2》

R星出品必属精品,这款游戏也没必要讨论属于哪个阵营了吧,2K分辨率,RX 6800 XT海外版2K分辨率领先9%左右,而4K分辨率在帧数稳定性上略胜一筹,平均帧数基本一致。

光追游戏测试方面,只挑了一款《古墓丽影:暗影》,就像NVIDIA RTX 20系列刚面世那时候,RX 6000系列还是属于初生婴儿,当然会落后于第二代光追的RTX 3080,而且重点是与DLSS抗锯齿抗衡的AMD FidelityX Super Resolution技术还没诞生,所以现在对光追有需求的话,NVIDIA还是适合你,否则对于传统光栅化游戏来说,RX 6800 XT相比RTX 3080还是有一些优势的,某些游戏领先会领先非常多,落后其实没落后多少,就一个手动超频的事情。

超频、散热和功耗测试

超频是RDNA 2架构的拿手好戏,作为非公版的RX 6800 XT海外版自然也是不在话下,拉满+15%功耗情况下,频率可以拉至2760MHz,显存拉至2150Mhz,个人感觉目前这款BIOS还是比较保守的,不然肯定可以2800Mhz以上。另外这里为了节省时间,并没有进行降压超频。

简单跑个Fire Strike Extreme项目,能够顺利通过,实际频率最大可以达到2725Mhz,相比默认提升8%左右,而此时显卡核心温度最高只有68℃,风扇转速居然只有1222RPM,要知道这可是狂怒模式+高频率BIOS,转速和官方数据的安静模式相当水平,非常保守的成绩了。

《全面战争:三国》RX 6800 XT海外版超频核心2760MHz,显存2150Mhz

荒野大镖客:救赎2》 RX 6800 XT海外版超频核心2760MHz,显存2150Mhz

超频情况两款游戏实际都能稳定2720Mhz以上,比原来领先5%~9%左右(频率提高了280MH左右),就以运行时间最长的《荒野大镖客:救赎2》Benchmark为例,显卡到测试末端时候,核心温度最高为72℃,风扇转速则是和Fire Strike Extreme理论测试基本一致,这样的散热和噪声表现你满意吗?

当然,进一步验证散热性能,最后再跑个所有散热测试当中压力最大的光追项目(调用硬件光追CU),结果也是非常不错,因为第一眼就看通过的稳定度,能达到99.3%程度的显卡其实还是少数(说明核心频率非常稳定),同时核心最高温度为77℃。

别看温度上升了一点,这是因为本身海外版的风扇策略决定的,毕竟风扇转速最高只有1505RPM,不足官方数据的1750RPM,并且离2000RPM噪声明显阶段还有一段距离。不看噪声和转速来谈温度,都是甩流氓的行为。

整机功耗方面,也是直接跑光追压力测试来验证,RX 6800 XT海外版峰值功耗其实和非公RTX 3080差不多(并不是顶级非公,官方TGP数据两者就差不多),硬要说谁能耗比更好一些,那当然还是RDNA 2架构的显卡,毕竟它是台积电7nm工艺。

总结

当然,再好的用料、能耗比和散热表现也离不开价格,目前XFX RX 6800 XT海外版定价5999元,持平于RTX 3080中规中矩的非公版。除公版之外,它外观属于非常务实,却很有AMD信仰的一款非公显卡,19相豪华供电,超频能力突出,散热、噪声和功耗控制良好,游戏性能(包括光追游戏的话)综合来看,至少和RTX 3080能打个平手,如果你刚好购入锐龙5000系列处理器,是值得一套信仰拿下的,最后提一句,无关信仰,RX 6000系列的出现,只会对我们消费者有利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