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段時間剛上手完RX 6800公版,也見識到RDNA 2架構顯卡,AMD終於可以在高端領域中叫板NVIDIA,那感覺酸爽到不得了。奈何硬核精力和時間有限,沒有第一時間嚐鮮RX 6800 XT公版,趁着非公版解禁之際,今天就來開箱和測試XFX訊景推出的這款RX 6800 XT海外版。

在硬核印象之中,立式的顯卡包裝是比較少見的,一般只有高端型號才具備,看來裏面藏着大傢伙。中間的“MERC 319”不像是一個新的系列,因爲它就叫做海外版,反而覺得是致敬奔馳319系列,上一代的RX 5700 XT海外版的設計神似肌肉車。

直接看本尊,XFX RX 6800 XT海外版外觀變得非常霸氣,和上一代RX 5700 XT相比多了圓點裝飾,強迫症可能受不了,畢竟它是海外版顧及的是老外審美觀。兩側10CM+中間9.2CM風扇的體系,導致整卡長度達到34CM,散熱不強就很難說得過去了。這次海外版正面還有銀色RADEON LOGO標識,和風扇的銀圈很般配。

側面部分是大面積的銀色LOGO,再現RADEON同時還加入了RX 6800 XT,亮機效果非常有AMD信仰(見後面),除此之外就算不拆解,也能看到PCB和散熱模組上的金屬保護骨架,對於這種又大又長又重的顯卡確實很需要。

雙8PIN供電剛好滿足RX 6800 XT海外版的用料和性能需求,既不過剩又是節約。雙BIOS開關設計則是一貫的優良傳統了,兩種模式下的頻率、功耗和溫度上限都是不同的,後面詳細介紹。最右側也是有XFX字樣的LOGO燈,擱在這個小角落,是否說明這次RX 6000系列是信仰=性能呢?

另一側面就沒有包裹起來,大面積露出鰭片羣,盲猜也是爲了散熱性能,這次RX 6800 XT海外版採用7根6mm鍍鎳熱管(迴流焊)+純銅底座設計,散熱壓力測試就有好戲可看了!

視頻輸出方面,RX 6800 XT海外版和公版同爲是1*HDMI、2*DP1.4以及USB Type-C接口的組合,上一代RX 5700系列是沒有Type-C的,最新的RTX 30系列卻取消了,反而RX 6000系列引入,對於硬核來說,給手機快充是最常用的功能,或者一線連接顯示器也挺方便的。另外這款顯卡是非常接近三槽的設計,裝機要注意一下兼容性問題。

背板設計比較特殊的地方,是在尾部有一個大面積開口的部分,按照官方說法,這個是貫穿鰭片的風道設計,有利於提高散熱效率,其他部分就以小孔的形式來形成開口,手寫式的“MERC”和黑色背板形成強烈反差。

尾端這部分採用了保守的包邊,避免直接裸露熱管影響美觀性。可惜的是,沒有延續上一代RX 5700系列那種柵欄霸氣側漏的設計。拆解部分這次由於時間關係就略過了,大家都知道這款RX 6800 XT海外版用到了19相奢華供電了,因此會花更多時間去對比RTX 3080非公版。

這次使用的是酷冷至尊V1000白金牌模組電源,硬核使用多年有點戰損了,10年質保還是妥妥的,RX 6800 XT建議電源瓦數是750W,對於這個1000W貨色簡直小菜一碟。

模組線纜達到16AWG標準,更強的耐用性,同時支持12V單路或者雙路切換,這個功能挺方便超頻玩家使用的,單路模式可以肆無忌憚地發揮大功率硬件的性能。

要說RX 6000系列非公信仰燈哪家強?那當然歸屬這款RX 6800 XT海外版信仰滿分!因爲本身其AMD燈光部分就佔據了大部分位置,其他AIB廠商都是清一色宣揚自家產品線型號,海外版卻顯得很低調。

RX前綴一抹紅就很畫龍點睛,要是連RADEON都是紅色就完美了。

整機效果,信仰燈只能固定顏色,所以和其他RGB配件會顯得格格不入的。

配置介紹和遊戲性能測試

其他配置方面,Ryzen 7 5800X開啓PBO模式,主板是ROG CROSSHAIR VIII DARK HERO,內存是兩根Hyperx掠食者DDR4-3600 8GBX2組成雙通道,最新Windows 10 2004版本和X570芯片組驅動,AMD顯卡驅動是Adrenalin 2020 Edition 20.11.2 Optional,NVIDIA則是GEFORCE GAME READY 457.30。

通過GPU-Z發現這款RX 6800 XT海外版左邊BIOS的Boost頻率可以達到2360Mhz,比公版標稱要高出110Mhz,而右邊的BIOS則是2340MHz,結合後面的測試,暫時來說,它屬於RX 6800 XT的最頂級的非公了。這次測試對比加入一款RTX 3080非公版,Boost頻率標稱1770Mhz,中規中矩的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兩者都是SAM模式下測試的。

多說一方面,左邊和右邊BIOS配置文件帶來不僅是頻率的不同,而且功耗、溫度以及風扇轉速上限也是有差異的,按照這數據來看,個人會更傾向選擇左邊高頻BIOS+狂怒模式(以下測試均是),畢竟風扇轉速不足2000RPM就能判定噪聲不會很大,當然關鍵還要看溫度表現如何。

3DMARK理論測試做成一個圖表方便瀏覽了,沒必要截圖貼出來,畢竟RX 6800 XT海外版無論是DX11還是DX12項目,以及哪種分辨率,都是毫無懸念領先於對手RTX 3080的,DX11領先幅度比較誇張,而DX12領先5%以內,理論成績還只是參考意義,當然還得看遊戲測試,以下都是同屏對比截圖,詳細硬件動態數據可見視頻。

《全面戰爭:三國》

首先就給RX 6800 XT海外版來個有挑戰性的硬件殺手,極高畫面設置下,2K分辨率兩者不分伯仲,4K分辨率RTX 3080還是會略微領先一些, 幅度大概在6%左右。

《古墓麗影:暗影》

接着是一款NVIDIA陣營的遊戲,最高非光追畫面設置下,RX 6800 XT海外版成功完成反殺,2K領先大致有8%幅度,而4K分辨率優勢就縮小了只有2%領先幅度。

《看門狗:軍團》

來兩款11月份發售的新遊戲,也是最高非光追畫面設置下,《看門狗:軍團》還是屬於NVIDIA一直以來的深度合作伙伴,2K分辨率兩者依然不分伯仲,但是4K分辨率略輸於RTX 3080 8%幅度左右。

《刺客信條:英靈殿》

英靈殿狂戰士還是非常熱門的,它屬於AMD陣營遊戲,但是領先幅度就有點誇張了,遠遠大於上述任何遊戲,RX 6800 XT海外版在2K分辨率可以拉開40%的差距, 而4K依然能領先23%幅度,AMD在這款遊戲裏面有點過於霸道了。

《荒野大鏢客:救贖2》

R星出品必屬精品,這款遊戲也沒必要討論屬於哪個陣營了吧,2K分辨率,RX 6800 XT海外版2K分辨率領先9%左右,而4K分辨率在幀數穩定性上略勝一籌,平均幀數基本一致。

光追遊戲測試方面,只挑了一款《古墓麗影:暗影》,就像NVIDIA RTX 20系列剛面世那時候,RX 6000系列還是屬於初生嬰兒,當然會落後於第二代光追的RTX 3080,而且重點是與DLSS抗鋸齒抗衡的AMD FidelityX Super Resolution技術還沒誕生,所以現在對光追有需求的話,NVIDIA還是適合你,否則對於傳統光柵化遊戲來說,RX 6800 XT相比RTX 3080還是有一些優勢的,某些遊戲領先會領先非常多,落後其實沒落後多少,就一個手動超頻的事情。

超頻、散熱和功耗測試

超頻是RDNA 2架構的拿手好戲,作爲非公版的RX 6800 XT海外版自然也是不在話下,拉滿+15%功耗情況下,頻率可以拉至2760MHz,顯存拉至2150Mhz,個人感覺目前這款BIOS還是比較保守的,不然肯定可以2800Mhz以上。另外這裏爲了節省時間,並沒有進行降壓超頻。

簡單跑個Fire Strike Extreme項目,能夠順利通過,實際頻率最大可以達到2725Mhz,相比默認提升8%左右,而此時顯卡核心溫度最高只有68℃,風扇轉速居然只有1222RPM,要知道這可是狂怒模式+高頻率BIOS,轉速和官方數據的安靜模式相當水平,非常保守的成績了。

《全面戰爭:三國》RX 6800 XT海外版超頻核心2760MHz,顯存2150Mhz

荒野大鏢客:救贖2》 RX 6800 XT海外版超頻核心2760MHz,顯存2150Mhz

超頻情況兩款遊戲實際都能穩定2720Mhz以上,比原來領先5%~9%左右(頻率提高了280MH左右),就以運行時間最長的《荒野大鏢客:救贖2》Benchmark爲例,顯卡到測試末端時候,核心溫度最高爲72℃,風扇轉速則是和Fire Strike Extreme理論測試基本一致,這樣的散熱和噪聲表現你滿意嗎?

當然,進一步驗證散熱性能,最後再跑個所有散熱測試當中壓力最大的光追項目(調用硬件光追CU),結果也是非常不錯,因爲第一眼就看通過的穩定度,能達到99.3%程度的顯卡其實還是少數(說明核心頻率非常穩定),同時核心最高溫度爲77℃。

別看溫度上升了一點,這是因爲本身海外版的風扇策略決定的,畢竟風扇轉速最高只有1505RPM,不足官方數據的1750RPM,並且離2000RPM噪聲明顯階段還有一段距離。不看噪聲和轉速來談溫度,都是甩流氓的行爲。

整機功耗方面,也是直接跑光追壓力測試來驗證,RX 6800 XT海外版峯值功耗其實和非公RTX 3080差不多(並不是頂級非公,官方TGP數據兩者就差不多),硬要說誰能耗比更好一些,那當然還是RDNA 2架構的顯卡,畢竟它是臺積電7nm工藝。

總結

當然,再好的用料、能耗比和散熱表現也離不開價格,目前XFX RX 6800 XT海外版定價5999元,持平於RTX 3080中規中矩的非公版。除公版之外,它外觀屬於非常務實,卻很有AMD信仰的一款非公顯卡,19相豪華供電,超頻能力突出,散熱、噪聲和功耗控制良好,遊戲性能(包括光追遊戲的話)綜合來看,至少和RTX 3080能打個平手,如果你剛好購入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是值得一套信仰拿下的,最後提一句,無關信仰,RX 6000系列的出現,只會對我們消費者有利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