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姑娘都是第一次懷孕,很多事情不那麼明白,憑着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判斷,一不小心就會鬧烏龍。

“醫生,驗孕棒一深一淺,這到底是懷沒懷?”

“醫生,我懷孕了做陰超會不會動了胎氣?”

“醫生,我孕酮低需要保胎嗎?”

“醫生,我保胎需要躺在牀上不動嗎?”

上述之類的問題,雖然醫生可能在門診已經回答上百次了,但每個小孕婦都是第一次當媽媽,還不知道該怎麼應對。

下面這4個問題,都是小孕婦不知道具體答案,但可能會“聽別人說”而相信的!給大家劃一下重點。

錯誤認識1

自己給自己診斷懷孕

很多備孕妹紙月經推後幾天沒來,自行去藥店買來驗孕棒,看到兩條槓,就高興地給自己下了診斷:“我懷孕了!”也許是家裏長輩的經驗——懷孕頭三個月不能說,在家躺牀就行了。於是這些妹紙一直等到過了三個月才往醫院跑。

殊不知,懷孕也有不同的懷法,有些懷在子宮裏是好事兒,宮內好孕嘛。有些卻懷在了子宮外,也就是宮外孕了。

宮外孕是指孕卵在子宮腔外着牀發育的異常妊娠過程,正常情況下,受精卵應該在子宮內壁着牀形成胎盤,可是如果輸卵管管腔或周圍有炎症,引起管腔通暢不佳,阻礙孕卵正常運行,使之在輸卵管內停留、着牀、發育,一旦胚胎髮育過大將會導致輸卵管破裂,表現爲劇烈腹痛和陰道大出血。

還有些懷了倒是懷了,子宮裏面卻是空殼,也就是胚胎停育。

胚胎停育,其實就是懷孕後隨着月份增加,胚胎停止繼續發育。影像學診斷爲有胚囊沒胚芽,有胚芽沒胎心,或者有胎心又沒有了。

所以,

自己就能給自己診斷懷孕嗎?

絕對不可以!

正確做法:

如果月經推遲7天以上,或者自己用驗孕棒驗出“兩條槓(無論是兩條都深,還是一深一淺)”,那麼妹紙都應該去醫院婦產科就診啦!

錯誤認識2

懷孕了不能做陰超

首先,要和妹紙們說說,爲什麼婦產科大夫熱衷於給病人做陰超而不是腹部超聲?陰道超聲和腹部超聲相比有哪些長處?

01

陰道超聲比腹部超聲更準確

從探測距離來講,陰道超聲探頭差不多在陰道中段的位置,頭上就是子宮和雙側附件;而腹部超聲則需要跨越腹壁脂肪層,想想那些胖妹紙喲,不禁爲超聲大夫哀嚎一聲,憋尿膨脹的膀胱以及時不時來搗一下亂的腸子才能一睹子宮的芳容,可謂是跨越千山萬水喲,可惜到頭來還是霧裏看花一頭霧水。

因此距離更短、干擾更少的陰道超聲,對查看卵巢、輸卵管和子宮腔裏面的情況比腹部超聲勝過不知多少倍。對於診斷宮外孕,陰道超聲更是不可多得的得力助手。

02

陰道超聲並不會增加流產風險

很多孕媽媽不願意做陰超的原因就是這點,怕動了胎氣引起流產。真相是如何呢?

一般做懷孕的陰超探頭放在陰道的中下段就看能看清楚,並不需要東找西找,省時省力。反倒是腹部超聲因爲不容易在茫茫肚子裏找到子宮,更不容易在子宮腔裏面找到豆丁點大的孕囊,因此往往要在肚子上東壓一會,西壓一會,花了好大力氣才找到那點寶貝。

相比之下,還會認爲陰道超聲會造成流產嗎?

如果懷孕出血了,也可以做陰道超聲嗎?

這種情況不僅是可以,是更需要做陰道超聲,及時發現有沒有不好的懷孕情況,例如宮外孕、先兆流產。陰道探頭每次檢查都需要套上一次性的消毒避孕套,而且探頭一般在陰道中下段,並不會造成感染。

錯誤認識3

保胎需要長期臥牀

產科需要長期臥牀來保胎的一般只有三種情況:羊水破了要躺着,你問爲什麼?不躺着還讓它繼續流嗎?中央型前置胎盤出血,胎盤長在子宮口那裏,儘量臥牀也只是出血期的措施,爲了避免走動時胎兒和羊水重力作用引起繼續出血;還有就是宮頸機能不全,也就是宮頸口鬆弛,胎兒重力作用可能使得宮頸縮短。

早孕期的胚胎大小隻有豆芽那麼大,才冒出尖,臥牀的意義在哪呢?

妹紙們肯定是誤會了醫生的建議。醫生對於保胎的病人一般都會叮囑注意休息,不要幹體力活,而不是長期躺在牀上一動不動。試想想,正常人老躺牀都不健康,何況還是個孕婦!

希望懷孕的姑娘們都順順利利度過孕期!

也希望還沒懷孕的姑娘們

看到此文能更安心些,好好備孕

祝大家都能早日好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