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逆風的小草

整個抗美援朝過程中,最能顯示志願軍頑強作戰精神的戰役當屬上甘嶺戰役。上甘嶺戰役激烈程度世所罕見,炮火猛烈程度,火力密集程度超出世界二次大戰的最高水平。

志願軍兩個連3.7平米的陣地上美軍傾瀉炮彈190餘萬發,投擲炸彈5000餘枚。

這樣的烈度,地面生物幾乎全無生還可能。志願軍將士憑藉着坑道與美軍持續鏖戰43天,打退敵軍900多次衝鋒,陣地前後易手59次。

上甘嶺戰役讓之前默默無聞的十五軍一戰揚名,威震天下。整個上甘嶺戰役中,英雄人物輩出——黃繼光、孫佔元、胡修道、牛保才……

十五軍立三等功以上的各級戰鬥英雄共12347人,佔該軍總人數的27.5%,捨身炸碉堡、堵搶眼留下姓名的英雄就有三十八位之多。面對武裝到牙齒的美帝國主義,我們的戰士何曾怕斷頭,他們“拉響手榴彈、手雷、爆破筒也要與敵同歸於盡”。

正是這種視死如歸的“亮劍”精神讓美軍將“上甘嶺”稱作“傷心嶺”。上甘嶺左右兩側分別是537.7高地北山和597.9高地,這兩個高地是敵我雙方反覆爭奪的“焦點”陣地,戰鬥激烈程度不亞於其他陣地,志願軍戰士王合良所在的連(編者注:志願軍第十五軍第二十九師第八十七團第五連)參加了反擊537.7高地北山的戰鬥……

熱血報國,血戰上甘嶺

如無熱血志,枉爲男兒身。窮苦出身的王合良參加革命雖晚,但是滿懷一腔熱血報國志向。他1929年出生於四川省三臺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自幼喪母,靠給地主家做長工謀生,貧無立錐之地。

新中國成立後,王合良家分到了土地,翻身做主。1950年朝鮮爆發戰爭,以美軍爲首的聯合國軍介入,嚴重威脅到我國的國家安全。戰爭爆發一年後,1951年5月,在村裏已經是生產隊隊長的王合良響應國家號召“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王合良由於個子矮、身體瘦弱,部隊安排他當通訊兵。爲此,他多次申請要上前線,部隊領導拗不過他,只好同意了他的請求。1951年7月,王合良經過訓練後和作戰部隊一起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

剛進入朝鮮,王合良就被慘烈的戰爭場景深深震撼了。

空氣中瀰漫着戰火的硝煙以及物體燒焦的刺鼻氣味,看不到一座完整的房子,見不到一個冒煙的煙囪。……在這裏,他看到了老百姓沒有房子住,看到幾十歲的老奶奶沒有飯喫,看到爲他們送野菜的朝鮮兒童突然被流彈炸得屍骨無存。……

他在短短的一年裏,迅速學會了各項戰場生存技能以及多種武器的使用辦法,戰鬥中學習戰爭,在戰爭中逐步成長爲一名堅定的志願軍步兵戰士。1952年10月14日起,敵我雙方圍繞上甘嶺及左右兩個高地約3.7平方公里的陣地展開史無前例的激烈爭奪。

10月20日,敵軍憑藉強大的火力和優越的武器裝備奪得佔領了除597.9高地西北3個陣地之外的全部表面陣地,志願軍前沿部隊被迫轉入坑道。坑道作戰雖然有效地削弱了敵在技術裝備上的優勢,但是轉入坑道戰後,戰鬥更加艱苦,更加困難。

21日之後,敵軍用盡各種辦法攻擊轉入坑道的志願隊部隊,並封鎖通往坑道的所有通道。坑道部隊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缺水缺糧食,處境極其艱難。

整個戰役期間,火線運輸員的傷亡率高達90%,甚至超過了坑道部隊的傷亡率,通往上甘嶺兩個高地的山路上,灑滿了火線運輸員的鮮血,大量的物資也因此損失在路上,送進坑道的微乎其微。由於飲水難以運輸,只要容器中彈就極易流失,所以主要運送的是既能解渴又能充飢的蘿蔔。沒有水,甚至喝自己尿。當尿也沒有了,就用舌尖去舔溼潤的岩石,或者伏在地上吸幾口涼氣。

在這樣的處境下,沒有一個人喊苦叫屈,都抱着“堅守坑道、奪回陣地”的堅定信念。他們依託坑道,尋機殲滅地面陣地的敵人。王合良因爲個子矮,夜間搞突襲不易暴露,因此他逐漸成了排裏夜襲殲敵的神槍手。

30日晚22時,志願軍對敵反擊戰開始。王合良被選爲突擊排戰鬥小組組長,隨所在部隊參加了反擊537.7高地北山的戰鬥。戰鬥異常慘烈血腥,敵我雙方誰都不願後退一步,在戰役最艱苦的時刻,45師師長崔建功向秦基偉軍長保證:

“一號,請你放心,打剩一個連,我去當連長,打剩一個班,我去當班長。只要我崔建功在,上甘嶺還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的!”

將領尚有必死之軍心,戰士更無貪生之念。戰鬥進行到11月4日的時候,王合良帶領戰鬥小組與敵人拼殺,冒着敵軍密集的火力向前突擊。突然,敵人投擲的10幾顆手榴彈在他們身邊爆炸,不少戰友犧牲,王合良左眼珠被炸地蹦出眼眶,吊在外面晃動,右眼也被彈片擊中損傷,他什麼也看不見了。

王合良情急之下,大喊道:“誰還活着!”他喊叫了幾聲之後,聽到副班長薛志高的回應,王合良循聲摸索着找到薛志高,詢問後得知薛志高雙腿被炸斷無法行走了。

但是戰鬥還在繼續,陣地還在敵人手上,他們覺得必須堅持戰鬥。薛志高拒絕了王合良要揹他下戰場的要求,他說:“我就是剩下一口氣也要上去跟狗日的拼到底!”

王合良一把扯掉左眼珠,忍着劇痛對副班長說:“咱們一起上去拼了!”兩人相視一笑,就這樣王合良當“雙腿”,薛志高當“雙眼”,組成一個“互補戰鬥小組”繼續戰鬥。

他們槍裏的彈藥用盡後,失明的王合良揹着斷腿的薛志高向敵軍發起最後的衝鋒。王合良在戰鬥中昏迷,後被其他戰友救下戰場,一個禮拜後醒來得知,副班長薛志高用最後一顆手榴彈與撲上來的敵軍同歸於盡了。

當年,薛志高21歲,王合良22歲。多少年來,王合良想起當年副班長戰場上對他說的這句話:“合良,你背起我,格老子的今天要宰了龜兒子!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毛主席萬歲!”,就會心痛不已。

死也要戰士沙場,死也要與敵人死磕到底。

結語

上甘嶺戰役著名戰鬥英雄實在太多了,經典戰例也很多。像王合良、薛志高這樣的“特等功臣、二級英雄”更是數不過來,所以他們的事蹟鮮爲人知。

王合良回國後,經過治療,右眼恢復部分視力(編者注:有一個彈片無法取出),左眼裝了假眼球,政府給他安排了工作,直到80年代退休,1991年離世,享年62歲。

王合良一生清貧,他臨終時給家人留下遺訓:“不找組織的麻煩,能喫飽飯就行。”王合良去世後,他的妻子及子女依然過着清貧的日子,知足而豁達。

曾有人想爲他們發起網絡募捐,但被王合良的家人們拒絕了,他們說不能忘了老人家的遺訓。王合良、薛志高組成的最小的、也是最爲驚心動魄的基本戰鬥單元詮釋了上甘嶺爲什麼會成爲美軍的“傷心嶺”。

這是精神力量,更是信仰神的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