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木清華

“哎呦,紅小鬼都當上少將啦!”——毛主席

浮華世間,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紅軍1934年被迫長征後,途中險象環生,幾乎陷於被全殲的絕境。遵義會議後,毛主席得以重新指揮紅軍,在貴州、四川、雲南3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國民黨軍進行運動戰戰役。

三個月內,紅軍在毛主席的指揮下,3個月內6次穿越3條河流,轉戰川貴滇三省,不斷在在國民黨重兵集團之間巧妙穿插,並尋得戰機大量殲滅敵人,逐漸將戰場主動權牢牢掌握在我軍手中。

這一系列“運動戰”史稱“四渡赤水”。美國作家哈里森·索爾茲伯裏在其著作《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中對四渡赤水給予很高的評價:“長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四渡赤水”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核心因素是毛主席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但是還有其他的關鍵因素也是必不可少。比如情報、部隊戰鬥力等等。有一個人在這次戰鬥中提供了一張地圖,爲毛主席等領導人指揮“四渡赤水”增加了一雙眼睛,這也讓毛主席記住了他一輩子。

這個人就是黃煒華,1955年授予少將軍銜。在開國將軍中,黃煒華屬於“鮮爲人知”的一名,但屬於被毛主席格外關注的一位,“四渡赤水”時雪中送炭的“一張地圖”可謂是“功不可沒”。

16歲參軍戰湘江

黃煒華1914年(編者注:民國3年)出生於福建省上杭縣南陽鎮,民國18年小學畢業後參加少先隊,任宣傳員,民國19年(編者注:1930年)2月,被選送到列寧師範學校讀書,4月,調武北特委工作團。

1930年6月在長汀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任紅四軍第三縱隊政治部宣傳員,先後參加攻打南昌、九江、長沙、吉安等戰役,參加中央蘇區第一至五次反“圍剿”戰爭。

1934年10月,黃煒華隨中央紅軍長征。剛開始長征,他就高燒不退,整個人被折磨得奄奄一息。部隊相關部門決定給他幾塊銀元,讓他留下來養病。黃煒華堅決不同意,他強烈要求繼續隨部隊前進。

紅二師政委劉亞樓經過慎重考慮,又考慮到黃煒華是難得的文書人才(編者注:黃煒華字寫得非常好),破例安排人抬着黃煒華繼續長征路。黃煒華卻堅持自己走路,他拖着病體靠着驚人的毅力跟隨部隊前進,始終沒有掉隊。

經過艱苦轉戰,紅軍打破了敵人的三道封鎖線,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紅軍到達湘江上游廣西境內的興安縣、全州縣、灌陽縣,蔣介石在這裏集結了陸空軍30萬人設置了第四道封鎖線,關係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一戰——湘江戰役打響。黃煒華隨紅二師參戰,戰鬥異常慘烈悲壯。

紅二師奉命在奔襲道州和搶渡瀟水之後,原擬佔全州執行阻擊敵人的任務,由於敵人先佔全州,戰場就擺在腳山鋪、紹水一帶。這裏距全州10多公里,桂黃公路從此通過。11月29日,湘軍劉建緒部得悉紅軍先頭部隊已渡過湘江,其餘部隊也要渡江,唯恐紅軍進入湖南,以其4個師的兵力,從全州傾巢出動,向我紅二師陣地撲來。空中飛機掩護,地面大炮開路,滿山遍野,黑壓壓的一片,整營整團地衝殺過來。我們二師3個團阻擊敵人4個師16個團,煙塵滾滾,殺聲震天。

紅軍缺衣少糧,彈藥緊張。無奈之下,部隊傳令擊中全部尖頭子彈供給機槍手使用,圓頭子彈纔給步兵的步槍使用。各級指戰員嚴令儘量少射擊,爭取用刺刀與敵人肉搏拼殺。敵軍人多勢衆,幾乎是整團整營衝鋒,我軍只能是“狹路相逢勇者勝”,端着刺刀發起反衝鋒,距離接近時白刃肉搏。

爲保障中央縱隊和軍委縱隊渡過湘江,軍團首長向紅二師也下達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價守住陣地。聶榮臻轉給師政委劉亞樓的電文中寫道:

“一日戰鬥,關係野戰軍全部。勝負關係全局,人人要奮起防守……”

湘江戰役我軍所有阻擊陣地的戰鬥都充滿着熱血悲壯,鮮血染紅腳下的土壤、身上的衣服、手裏的武器,我軍將士成片地倒下,活着的端着刺刀、槍支喊着:一切爲了蘇維埃新中國,前赴後繼衝向敵人展開白刃戰。紅二師堅守的十里陣沒失寸土,以慘重的傷亡代價完成掩護中央縱隊和軍委縱隊渡過湘江的任務,黃煒華在戰鬥中端着刺刀一人對戰8個敵人,如果不是戰友相救,可能就犧牲了。

湘江戰役中央紅軍從出發時約8.6萬人,減少到3萬人。紅二師也由7000人減到4000人。

三見主席結情緣

自古英雄出少年,黃煒華此時不足20歲,但是他參戰時的表現卻猶如老兵一樣:勇敢頑強,經驗豐富。在此,我們不得不佩服毛主席的偉大之處,黃煒華參加紅軍時只有16歲,只是一名“紅小鬼”,卻與毛主席有了三次零距離接觸的機會,親耳聆聽毛澤東的諄諄教誨,很快成長爲一名將才。

黃煒華第一次見到毛主席是在1930年6月,當時作爲革命青年的黃煒華(編者注:他主要做宣傳工作)在中共武北特委書記張滌新的帶領下,來到長汀縣城毛澤東的住處彙報工作。毛主席見到他們,就首先與還是“小孩”的黃煒華攀談起來,這讓黃煒華受寵若驚之餘又倍感親切。

黃煒華在向毛主席彙報完“宣傳”後,毛主席鼓勵他說:

“你們的聲勢很大呀!有點像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樣子,革命就是要這樣,不是請客喫飯,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要砸爛舊世界,非轟轟烈烈不可,非發動羣衆不行!”

黃煒華及團員們的工作得到毛主席的肯定和讚揚,還安排他們進入長汀縣蘇維埃政府宣傳隊工作,希望年輕人能夠得到歷練。臨別時,毛主席對依依不捨的黃煒華說:

“革命前途非常遠大,十分光明,任務也十分艱鉅,需要工農大衆團結一致,才能奪取革命的勝利!不要難過,咱們以後還會見面的。”

毛主席和藹可親的待人態度、風趣幽默的語言風格、耐心細緻的教導方法給黃煒華留下深刻印象,也讓黃煒華終身受益。

黃煒華第二次見到毛主席是1931年7月在第三次反圍剿的前沿陣地上,當時敵我雙方激戰正酣,毛主席親臨駐守驛前的紅12師政委張赤南的辦公室,和他談戰略戰術問題。黃煒華在紅12師辦公室擔任繕寫員、組織幹事,負責接待毛主席。

影視劇照:毛澤東和紅軍戰士在一起

爲此,他一直待在師政委張赤南的辦公室,得以聆聽毛主席的談話內容。中午的時候,黃煒華親自爲毛主席準備了一頓簡單的午餐:一盤辣椒肉絲、一盤青菜和一碗湯。毛主席一邊喫着飯一邊和旁邊的人聊天。

“啊,江西的辣子和湖南的一樣辣,好下飯,炒得不錯,色香味俱全。”

毛主席在聊天過程中關注到了黃煒華。

“這個紅小鬼去年6月在長汀向我彙報過工作,小小年紀了不得啊!”

當毛主席知道黃煒華還能寫得一手好字時,讚揚他說:

“寫得不錯,工整、規範、流利,小小年紀的看不出來喲,將來一定會有長進啊!”

這次見到毛主席,除了得到毛主席的誇讚,更重要的是親耳聆聽了毛主席的軍事指導思想,這讓他受益匪淺。

黃煒華第三次見到毛主席是在1932年4月紅軍攻克漳州城後,當時毛主席深入部隊,關心紅軍戰士生活,和大家親切交談。時任紅11師(由紅12、紅11師合併組成)政治部祕書黃煒華向毛主席行軍禮,毛主席笑着和他聊天:

“你好,你好!小鬼你也來了,身體好嗎?幾個月不見,你好像長高了一些,長結實了。”

黃煒華再次見到毛主席,有點緊張和激動,說起話來有點語無倫次,毛主席見狀,鼓勵他說:“在革命隊伍中,不但要鍛鍊身體,更要鍛鍊革命意志,把自己煉成鋼刀一樣,百折不彎,革命到底!”

這三次和毛主席的見面,黃煒華都倍感幸福,留下了終生難忘的美好記憶。而給毛主席留下一生記憶的則是他“四渡赤水”中的表現:雪中送炭的一張地圖。

“四渡赤水”神助攻

“四渡赤水”是毛主席一生中自認爲的得意之作,也是軍事史上舉世公認的“以少勝多,變被動爲主動的光輝戰例。”

1960年,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在訪問中國時,盛讚毛澤東指揮的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可以與世界歷史上任何偉大的戰役相媲美。毛澤東卻說:“四渡赤水纔是我的得意之筆。”

大家都知道地圖在行軍打仗中的重要作用,可紅軍隊伍中往往連像樣的軍事地圖都沒有,甚至只能靠學生課本上的地圖指揮戰鬥。紅軍佔領遵義後,劉伯承爲了更好地維持治安,派人邀請當地的郵電局長、商會會長等各界人士齊聚一堂,向他們宣講紅軍的政策。

這些人聽了宣講政策後,改變了對紅軍的認識,大家紛紛爲紅軍提供遵義的經濟、政治、人文、軍事佈防等情況。郵電局長偷偷給劉伯承獻上了一張“雲貴川三省郵電交通圖”。

劉伯承得到這張地圖後,迅速要求複製多份下發各作戰部隊。這個任務最後落到了黃煒華身上,黃煒華接到任務後不敢怠慢,他跑遍了遵義所有的印刷廠,發現這些廠都因戰亂關門歇業了。情急之下,他打聽到遵義城裏有一名畫家,這名畫家畫的東西比印刷的還要好。

黃煒華找到這位畫家,老畫家欣然答應幫忙,不僅按照比例給他畫了一張,還出面聯繫了一家印刷廠給他印刷了300多張。這些地圖很快分發到各部隊,毛主席也得到了一張,在這張交通圖的幫助下,好像多了一隻眼睛,當衆表揚了黃煒華,說他立了大功。

這張地圖成了毛主席指揮“四渡赤水”的神助攻,在毛主席的指揮下,我軍將把敵軍耍得團團轉,最終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轉危爲安。

結語

黃煒華隨軍到達陝北後,參加直羅鎮、東征、西征戰役,典子鎮、七營、楊郎鎮、黑城子和山城堡等戰鬥。之後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戰鬥,戰功赫赫。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授銜儀式結束後,毛主席看到他後,握着他的手說:“哎呦,紅小鬼都當上少將啦!”

2001年12月28日,將軍在北京逝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