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世紀之後,我們八九十年代的“電影英雄”張藝謀同志真是越來越拉誇了。他最近幾年拍出來的電影,優秀佳作幾乎沒有,我還是自信點,把這個幾乎去掉吧!

張藝謀作爲“電影英雄”,所取得的成就,他的電影給國家民族帶來的影響是任何一個導演都無法比擬的。

這件事說具體點就是他早期的電影配合了國家民族的崛起,有力地做到了文化軟實力的強大輸出。

任何一個藝術門類的創作者,有一定時期的創作巔峯期,或許這一時段的巔峯期就是其一生職業生涯最高光的時刻。

當然了有創作巔峯期,就有創作低谷期,這一點在張藝謀導演身上有很明顯的印證和表現。

新世紀千禧年絕對是張藝謀導演職業生涯的分水嶺,其之前的電影藝術性高,配得上他如今的地位,其之後的電影就什麼也不是了,就只剩畫面和藝術體操了,看過之後也就是圖一樂。

在張藝謀導演連續這麼多年一直不斷透支自己作爲大導演的榮譽信用之後,本來一開始我的內心深處對他的新電影是拒絕的。

不過萬萬沒有想到,他最新的電影、正在影院上映的電影、範偉、張譯主演的電影《一秒鐘》竟然是如此地讓人動容,讓人念念不忘,一時難以釋懷。

從這部電影中,我們看到了八九十年代的張藝謀,看到了古老的土地,看到了質樸而又高貴的國人,更看到了我們的家國天下。

毫無疑問,《一秒鐘》是張藝謀近二十年最好的電影。

《一秒鐘》給我最大觀影感受就是拍得非常非常的工整,但是又非常非常的圓潤。

這個話怎麼講呢?

非常的工整,要從電影的技法上來看。首先是在劇作上,看不出任何問題,故事講得非常的完整,有頭有尾,節奏也是非常的準確。

在塑造人物的形象上,也是可圈可點,尤其範偉飾演的這個放映員角色,還有新任謀女郎扮演的這個角色,人物完全立起來了,有舉一反三的效果,讓人不斷的想去追尋他們身上之前的故事。

在大家都稱讚的張譯的這個角色身上,其實應該再往深處挖掘一點,至少應該表現出他對體制的看法,而不應該只是單純而又熱烈的人間親情。

當然這只是我一廂情願的想法,有現實的技術原因的存在,是不可能讓創作者表現出來了。

要說《一秒鐘》的圓潤,就要想想是什麼讓電影的故事圓潤呢?

我思來想去其實是平凡生命之間的情義,是人性中的光輝,是乾淨清澈的眼神,是最平常最真摯的善意。

電影通過人物之間的故事不着痕跡地把這些東西表現了出來,也就等於給電影添加了潤滑油,讓電影更加的輕盈而又靈動,充滿了所謂的人文關懷。

在張藝謀導演早期的電影中,他特別擅長用一件小事,反反覆覆一遍遍地來表現主題,然後到故事的結尾想要表達的東西就會很自然地流露出來。

《一秒鐘》完全就是這種套路模式,就是以人物的行爲動機爲起點,不斷地來回設置戲劇衝突,到最後人物在情感上達成共識之後,人與人之間關係也就發生了轉變。

張譯飾演的角色想要再看看電影裏的女兒,實際就是在尋找女兒生前的足跡,我猜想張譯飾演的這個勞改犯肯定已經知道了女兒的去世的實情。

但是他還是想在電影裏看看女兒的身影,那怕只要一秒鐘。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只有經歷過,纔會懂得有時候不經意之間的一次見面是多麼的美好,而又多麼的遺憾。

我一直在想電影爲何會如此的讓人着迷,想來想去其實是因爲好的電影會讓人變得美好,變得去懂得人的情感,變得去關懷人的內心。

《一秒鐘》中放電影時,全民沸騰了,大家一起找到了情感的共鳴,所以我們看到那幾個想着羊肉泡饃的保衛科幹事也會爲電影中的人物留下感動的淚水。

我們沒有忘記我們的歷史,我們又不能大大方方地正視我們的歷史,曾經的十九糧店,現在的十九會議,時代真的變了,不過終究還是不能忘卻被時代埋沒的人們。

大漠的風沙可以埋沒不能放在正片裏的兩個畫面,卻帶不走發生在那片土地上的歷史,所以後人會拍電影去紀念電影,去歌頌熱愛電影的人民。

有的電影刪不刪減依然是好電影,有的歷史刪不刪減也依然是歷史。

感謝電影,感謝張藝謀,感謝比太陽更光輝的人性。

《一秒鐘》真心值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