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進博會,發現很有意思的一幕。在參會的所有國家中,美國和日本拿下了兩個之最。

美國參展面積是最大的,超過170家美國企業參展。其中不乏霍尼韋爾、Temtop樂控等美國頂尖科技企業,累計展出商品數量位列第一,有1373件之多。

而日本是參展企業數量最多,2600多家參會企業中有400多家都是日本的,既有日立、AGC、歐姆龍、那智不二越等行業翹楚,也有名古屋、橫濱力挺的中小企業抱團參展。涉足領域廣泛,大到機械工程,小到膠片影像。

記得幾個月前,美國還在呼籲美企撤離中國,白宮甚至不惜動用聯邦財政,也要讓美企遷回本土或東南亞,還給予100%的費用報銷。同時,日本也叫囂要撤回在華企業。

結果現在被打臉,美、日企業並不願意撤退。數據顯示,仍有超84%美企拒絕撤離;9成以上的日本企業也看好中國的潛力,不願意將生產線遷出中國。撤企不成功不說,反而更多企業積極參與進博會,要來中國做生意。

其實,這並不難理解,在全球經濟墜入寒冬期的今天,擁有14億人口、4億中等收入人羣的中國市場,能給這些企業帶來更多機遇。用華爾街日報的評價說,中國已然成爲了全球公司的避風港。

截至目前,已有來自64個國家的674家參展企業和1351家採購商參會,達成861項合作意向,累計意向成交額高達4793億元。諸多久旱之下的企業由此迎來甘霖,到中國做生意儼然成了一種趨勢。

有意思的是,在展臺之外,英國、丹麥等國家還積極把展品變爲商品,做全中國的生意。他們通過中國互聯網,將本國特色產品搬進拼多多直播間售賣,還派出外交官員在直播間帶貨,同時向50萬網友介紹本國風土人情,拉近和中國的距離。

在各國代表的傾情推介下,當天拼多多全球購銷量直接暴漲180%,不僅中國消費者買到了便宜、優質的進口商品,也有利於他們加速消化本國產能、提振經濟,可謂是合作走向共贏。

如今,無論是美、日企業的駐而不去,還是英國、丹麥等國家在合作方式上的創新升級,都表明了一個道理。世界各國已經看清局勢,只有來中國做生意,才能迅速走出困難的泥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