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替代傳統車企的假說一旦被現實證僞,對於中國造車新勢力估值的影響就不僅僅是簡單的錨定關係了。故事一旦被推翻,就需要編織出一個新的故事,這豈是易事。

文/《汽車人》張恆

11月的第4周,A股汽車板塊不再單邊上漲,而是出現高位震盪。從周K線來看,似乎呈現出頭部特徵,收於一顆“陰十字星”,成交量創歷史新高。

具體到個股,也能看出相似的情況,比亞迪和北汽藍谷上週巨幅震盪,周K線均呈現出“陰十字星”,江淮汽車和廣汽集團周K的大陰線更扎眼,而接棒比亞迪的新龍頭長安汽車仍在上漲,並有加速衝頂之勢。

縱觀上週各大車企的股價表現,多數成交量都是歷史新高,振幅變得更激烈。不少個股都出現了頭部形態,這顯然不是什麼好信號。難道本輪從3月份開始對整車股的炒作就要到此爲止了?

美股方面,道瓊斯工業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均在上週創出新高,道瓊斯工業指數歷史首次突破3萬點,納斯達克指數11月27日收於12205點,爲歷史新高。

受此影響,特斯拉股價一週之內接連4天創出歷史新高,週五收於585.7美元,市值達5552億美元。馬斯克的個人財富目前僅排在亞馬遜的貝索斯之後,成爲世界第二大富豪。

中國的三家造車新勢力(蔚來、小鵬汽車、理想汽車)出現分化。理想汽車、小鵬汽車高位震盪,和A股車企走出了類似的形態。蔚來在11月24日盤中觸到57.2美元的歷史新高後,27日收於54美元,公司市值728億美元(約4792億元人民幣),超過A股比亞迪4750億元的市值,首次登頂中國車企市值第一的桂冠。

這個新高、那個新高固然是事實,但我們不應該把注意力僅放在這上面,本文想說的是,半數以上整車上市公司的股價都呈現出頭部特徵,其中相當一部分已經開始掉頭向下,這是一個值得警醒的信號。

整車上市公司已經被炒作了9個月,目前估值已經相當高了。把眼光離開資本市場,去看一下市場銷量表現。

2019年第三季度,特斯拉在西歐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份額爲33.8%;而今年第三季度,特斯拉在該地區的份額降到了13.5%,下降幅度超過了20%。

最新數據顯示,10月歐洲純電動汽車銷量前三名分別是大衆ID.3、雷諾Zoe和現代KONA,銷量分別爲10475輛、9778輛和5261輛。前十名的榜單中,沒有見到特斯拉的一款車型。

10月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大衆集團拿到了25%的份額,不到一年就取代了特斯拉的位置。

近年來歐洲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可以用“瘋狂”兩個字來形容,原因在於:一是,歐洲各國政府的瘋狂補貼;二是,傳統車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發力,推出了多款具有競爭力的車型。

這也就意味着,特斯拉的股價在上週接連突破新高,有可能會成爲最後的衝頂。同時必須承認,中國市場是特斯拉最後的堡壘。對中國的造車新勢力來說,這顯然也不是好消息,雖然它們在國外還沒有市場,但市值都是錨定特斯拉的。

特斯拉股價上週接連突破新高,蔚來只有一天摸到了新高,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卻呈現出陰線。資本都是用腳投票,這些企業在他們心中的地位也能由此看出個一二。

蔚來和比亞迪的市值之所以能夠超過梅賽德斯-奔馳和寶馬,僅排在特斯拉、豐田和大衆集團的後面,且這兩家咬的還非常緊,炒家自然要給出一個看似合理的解釋,他們說,這些造車新勢力將來是可以超過奔馳、寶馬和奧迪的。

但現實情況卻是,傳統車企在歐洲新能源汽車領域發力一年,特斯拉就節節敗退了,市場份額跌了近2/3。特斯拉在各個方面的能力包括對上游供應鏈的影響,是遠超目前中國的造車新勢力的。

當替代傳統車企的假說一旦被現實證僞,對於中國造車新勢力估值的影響就不僅僅是簡單的錨定關係了。故事一旦被推翻,就需要編織出一個新的故事,這豈是易事。

11月的第4周是否是最後的狂歡?起碼應該小心了。(文/《汽車人》張恆,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獨家原創稿件,版權爲《汽車人》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