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花子健

11月7日,星河動力自主研發的“穀神星一號(遙一)簡陽號”商業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順利將國電高科天啓11星精確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星河動力公司實施的首次發射任務,也是中國民營商業火箭首次進入500km太陽同步軌道。

星河動力的成功發射,是中國民營商業火箭迄今爲止的四次發射中的第二次發射成功。在星河動力之前實現首次成功發射的是星際榮耀。而與尚不算高的發射成功率相比,民營商業火箭正得到越來越多資本的追捧,在“穀神星一號(遙一)簡陽號”商業運載火箭發射前,星河動力也宣佈完成2億元A輪融資。

在接受新浪科技的專訪時,星河動力聯合創始人夏東坤錶示,中國需要自己的SpaceX,是因爲可以吸引更多企業進入參與競爭。但對於中國的商業航天企業來說,更要關注的是如何建設自己的商業閉環實現正向發展。他看好未來三到五年,中國的商業航天企業能有一個比較好的發展

兩個角度看“中國需要自己的SpaceX”

“正常的物流是地面間兩點的運輸,而火箭則是把衛星從地面運送到太空中,所以火箭本質上也是物流行業。”夏東坤說,星河動力在發展的規劃是三步走,第一步是做“專車”,也就是30噸起飛重量的小火箭,因爲目前還沒有大量發射成功的參數積累。

夏東坤介紹,星河動力的第二步是造中型的可重複使用的液體火箭,規劃的起飛重量是200噸,類似於“大巴車”,因爲要湊齊足夠數量的衛星,也可以運送質量足夠大的衛星,所以發射間隔比小型火箭要長,“這可以降低發射價格。”夏東坤告訴新浪科技,第三階段就要類似於“高鐵”的火箭,發射重量在500噸以上,價格更低。“更重要的是,能固定時間發射,衛星來了隨時組裝就能發射。”

民營商業航天和國家主導的航天體系不同的是,前者需要更致力於實現低成本同時保證高可靠性,這就要求民營商業航天創業公司創新自己的工作鏈條。比如,需要基於客戶的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創新;比如在工藝和測發控方面,要可以更快的實現遠程測發控,包括垂直自瞄準等。

“我們不是單純去追求某一項指標的先進而進行創新,與那種追求某一項指標達到國際前沿水平的創新也不同。”夏東坤說,作爲民營商業航天創業企業,當前最應該關注的是市場和客戶的需求。

“爲何成本一定要降下來,因爲等路通了,很多應用纔會出現。”夏東坤告訴新浪科技,我國的航天技術水平在國際上處於一流,但成本還是非常高。“我們成立星河動力,是因爲認爲有能力降低航天發射的成本,而一旦發射成本降低,就會帶動這個行業很多我們以前可能無法想象的應用出現。”夏東坤舉例說道,互聯網行業在早期的通信帶寬的價格非常高,隨着通信帶寬價格的不斷下降,微信、抖音和電商這些以前想象不到的應用全都出現了。

夏東坤認爲,這個道理在在航天這個領域也是一樣,“我們也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夠把航天運輸的價格降低,之後可能會出現很多具有經濟效益的事情,從而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而降低發射成本,也是當前諸如SpaceX等航天企業正在做的事情。

夏東坤認爲,“中國應該有自己的SpaceX”,因爲在這樣的口號號召下,有助於鼓勵更多企業進入商業航天領域,共同探索低成本的航天運輸,行業纔會繁榮發展;但從另外一方面說,SpaceX在美國和其他商業航天企業在中國,生存的土壤和環境是不相同的,“從這個角度來說,沒有必要追求中國的SpaceX。”夏東坤說。

在當前階段,中國的商業航天創業企業更應該關注的是在國內航天領域裏需要解決哪些問題。夏東坤認爲,首先重點解決的問題是商業航天的閉環問題,如何去實現商業化運營,第二,是商業航天的技術攻關問題,如何去針對發展的要求開展相關的技術研究和技術攻關。第三,則是商業航天的氛圍打造上,需要強化整個社會對商業航天的認識,然後吸引更多的企業、更多的人才進入到這個領域裏。

中國的民營商業航天還需要3-5年

隨着SpaceX數次獲得發射成功並在全世界範圍內引發關注,中國的航天愛好者也有一個疑問,中國的民營航天創業企業何時能像SpaceX那樣獲得成功。

“(要做到像SpaceX)可能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因爲它已經發展了18年左右,即使我們以同樣的進度,想追上它至少需要18年的時間。”夏東坤認爲,中國民營商業航天如果保持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的速度,在三五年之內一定會有一個比較好的表現。

商業航天的特點是“三高一長”,指的是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以及長週期。夏東坤認爲,這個行業的投入很大,所以一旦選定了技術路線,就很難去做技術路線的轉換。但是如果有技術突破,那麼這個技術會擁有大概三、五十年的回報週期。

“從這個角度來講,這個行業總體上還是比較依賴於資本的。”夏東坤錶示,雖然對資本有依賴,但商業航天企業需要儘快形成自我造血或者自我閉環的能力。就需要儘可能降低研製風險、對資金依賴的風險等等,從商業上實現一定的資金迴流和閉環,這樣能夠有助於企業的發展。“發射成功之後的三五年時間,民營航天企業會有一個比較好的業務上的表現。”

當下,資本正在湧入民營商業航天領域。2020年8月,星際榮耀宣佈完成11.925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9月藍箭航天宣佈完成12億元的C+輪融資;9月,星河動力也完成了2億元A輪融資。11月,銀河航天完成最新一輪融資。

“穀神星”火箭發射成功後,夏東坤透露,本次發射準備週期在三四十天左右。“之後,我們會逐步加快發射的流程和週期,並在未來通過這樣的發射進一步產生規模效應,或者走向產品化的發展。”夏東坤告訴新浪科技,“穀神星”火箭是一個原型火箭,降低火箭成本的空間還是有限的。

未來,隨着火箭逐步成熟,星河動力會把這些產品直接做上百套,通過規模效應進一步降低它的成本。同時開展火箭生產方面的流程優化,未來進一步提高量產的規模,然後以一種更優的流程把火箭的研製生產、飛行包括對接飛行等通過一個更優化的方式去實現。

夏東坤還向新浪科技透露,星河動力已經開展液體發動機的研製,這個發動機是一個可以重複使用、可以變推力的發動機。可以把火箭的一級火箭,也是成本最大的一部分回收重複使用,進一步大幅度降低發射成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