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國有很多城市想要在經濟上衝刺1萬億元。有的城市甚至在年初提出了要在今年年底突破1萬億的目標,對於一座城市來說,GDP晉級萬億俱樂部,是自身硬實力的體現。

截止到去年,我國一共有17座城市的GDP總量超過一萬億,同時,還有7座“萬億後備軍”。這7座城市分別是:泉州、東莞、濟南、合肥、福州、南通、西安(排名按照去年GDP總量排列)。其中,泉州距離1萬億隻差一步之遙,而剩下的6座城市距離1萬億還在500億元以上。比如福州、西安這兩座城市更是差600多億。

如果從今年前三季度的數據來看這7座城市,排名顯然有不小的變化。南通從去年的第六名一下躍升第第二名,合肥、濟南的表現相對穩定。東莞由去年的第二名下滑至前三季度的倒數第二,西安躍升至第五名;福州前三季度的GDP在七座城市中排名倒數第一。

從今年這七座城市前三季度的GDP來看,年底應該會有5座城市衝進萬億俱樂部。從城市定位來看,南通、東莞和泉州是普通地級市,而其餘的4座城市都是省會城市。此外,濟南和西安還是副省級。

7座萬億後備軍城市只有2座是北方城市:濟南、西安。其餘的5座全部屬於南方地區。未來這7座城市如果全部順利晉級,那麼南北地區之間的1萬億城市數量比例的差距仍然很大。以2019年爲參考,北方共有4座萬億GDP城市,佔比只有23.5%。而十強城市的佔比更小,在今年前三季度中,天津已經退出十強。

即便濟南和西安能晉升到萬億城市,那麼北方的佔比仍然只有25%,儘管比例有所提升,但差距仍然很大,並不會改變基本的城市格局。

從去年全國城市的GDP數據來看,未來2年裏很難有城市邁入萬億俱樂部,這也就意味着南北地區的萬億GDP城市格局不會有任何改變。2019年,全國6000億~8000億的城市有煙臺、常州、徐州、大連、唐山、溫州、昆明和瀋陽。

這8座城市中,從數量上來看南北持平。如果把眼光放長遠,那麼未來幾年裏北方城市的發展將會迎來“高光時刻”。屆時,北方的萬億GDP城市數量將會達到10座。佔比會再次提高。

如果從中西部和東部來看,未來的差距將會持續擴大。中西部城市GDP超過1萬億的城市只有5座,加上即將晉級的西安、合肥也只有7座。數量雖然有所提高,但是佔比卻會由29.4%下滑至29.1%。

如果再考慮到未來煙臺、常州等城市,那麼未來中西部地區和東部的差距將會持續擴大。從這一點不難看出,中西部地區近些年的發展雖然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它的後備城市在發展中有所斷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