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随着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较早取得战略性成果,我国主要防疫物资出口也出现明显增长态势。根据海关统计数据,4月份,我国主要防疫物资出口从4月初的日均10亿元,到中旬的20亿元,再到月底的25亿元以上。此外,上半年,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出口同比增长32.4%,医药材及药品、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同比分别增长23.6%、46.4%;1-8月受口罩、手套等防疫物资出口拉动,纺织品、塑料制品出口同比增长37.8%、14.5%。

当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外部疫情仍在蔓延。在此背景下,我国主要防疫物资出口或呈现怎样的走势?又将受到哪些因素影响?从长期看,推动防疫物资出口需要从哪些方面着力?我们特约业内专家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刘向东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 王是业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陶 金

(排名不分先后)

1.当前,海外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在您看来,我国主要防疫物资出口未来走势如何?

刘向东:受海外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而且随时有可能爆发的第二波疫情都需要未雨绸缪,由此推知我国防疫物资出口高增速还会维持一段时间,但总体增长势头已有所放缓。究其原因:一是海外疫情的最高峰已过去,许多国家已重启经济,防疫产品和传统制造产品的“跷跷板”效应显现,即防疫压力削减对防疫物资的需求,而外需回暖支撑对传统制造产品的需求增加。二是防疫物资出口环比增速已有所下滑。8月份纺织品(含口罩)、医疗器械等防疫物资出口环比增速分别为-7.9%和-21.1%。三是美欧等国家加快支持大企业加大防疫物资生产供应,如菲利普、3M公司、通用汽车等企业已扩大生产口罩、呼吸机等产能,其产能规模持续扩大,在保障本土供应同时减少对外物资进口依赖。

王是业:综合考虑当前全球疫情发展和各国复工复产情况,预计未来我国防疫物资出口或总体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但也不排除秋冬季节部分国家可能出现疫情反复,加大从我国防疫物资进口。

陶金:总体来看,在全球疫情延续的情况下,中国主要防疫物资的出口未来仍然存在一定的增长空间和时间。首先是全球的防疫需求仍然较大。其次是中国供给优势被放大。在有效防疫工作的基础上,中国基本完成了全面复工复产,中国较全面的工业产业链带来的供给优势在海外疫情影响下被进一步放大,未来中国供给优势在全球疫情延续的情况下还会继续得以发挥,在疫苗全面使用、全球供给能力全面恢复之前,中国出口依然能够保证较高的增长。不过,从防疫物资结构上看,未来防疫物资出口也面临减少的压力。中国目前仍然以口罩、防护服等纺织、塑料制品出口为主,三季度以来医疗器械出口增速呈现下滑趋势,拉动总体出口的力度也有所减少,且由于医疗器械的耐用消费品属性,其较长的使用周期将促使未来医疗器械需求可能进一步减少,压制这一领域的出口。

2.您认为,未来我国主要防疫物资出口走势或会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刘向东:从需求面看,一是,疫情较为严重的国家和地区对我国防疫物资仍有较大的进口需求。二是,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美欧等国家已初步习惯,重启经济已成为现实必要,对传统制造品的需求将会有所上升,这种“跷跷板”效应仍然存在。当然,发达国家对疫情防控表示乐观的理由是,新冠疫苗大规模上市的时间临近,倘若疫苗被广泛接种,预计我国防疫物资出口增速将大幅放缓。

从供给端看,美欧等国家都在加快扩大口罩、防护服、医疗器械乃至医药等产能,特别是包括飞机、汽车等制造企业加入防疫物资扩产能计划,如果这些企业产能全部释放出来,预计我国防疫物资出口也会得到抑制。此外,因疫情影响供应链物流受阻,特别是航空或海运受到限制,我国依靠中欧班列等铁路运输优势将继续保障防疫物资出口,否则防疫物资出口增速会出现下滑。

王是业:一是,目前部分国家出现了疫情反弹,短期内可能拉升对防疫物资的需求,这些需求的一部分可能需要我国出口来满足。二是,当前很多国家布局的防疫物资产能已经投产,能够部分实现自给,或减少对外部供应依赖。三是,疫情发生后,各国更加重视防疫物资的本土化生产以减少对外依赖,且各国更倾向于优先采购本国生产的物资。四是,随着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产能逐渐恢复,对外疫情防控物资供应增加,一定程度上可能对我国出口物资形成竞争。

陶金:首先是全球疫情形势变化。其次是全球对防疫物资生产和贸易的态度转变。此次疫情可能会促使其他国家重新审视其对中国原料药的进口依赖,但从短期看,疫情期间的中国药物出口优势是被放大的,短期内主要国家的药物进口或将继续增加。另外,中国防疫物资出口能力在未来的继续提升,可能会增强中国防疫物资对全球的供给弹性和能力。随着中国防疫物资生产的规模经济性进一步发挥,成本优势可能会在未来扩大防疫物资的供给优势,这即使是在其他国家供给能力回升的情况下,也能够一定程度上保证中国防疫物资的出口竞争力。

3.从长期来看,要推动我国主要防疫物资出口,还需要从哪些方面着力?

刘向东:从需求端看,需要尽快推进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落地,加快对海外市场的拓展和开发,特别是利用已搭建的线上线下各种外贸展销平台如广交会等,积极支持企业抓好订单,同时借助我国对外援助的机会,积极带动防疫商品走出去,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抗疫;此外,还应充分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加工贸易、边境贸易、服务贸易等创新发展,鼓励企业采用跨境电商等平台促进防疫物资出口,以及充分利用中欧班列等物流大通道快速便捷地向目的地输送。

从供给端看,我国要强化防疫物资生产供应,优化产能,严控出口质量,规范出口秩序,同时积极支持企业开展研发创新,让出口的防疫物资成为中国的新名片。此外,还要继续发挥我国在口罩、医用防护服、手套、鞋套、测温仪、呼吸机、监护仪、中药材及中药成药等防疫相关产品的比较优势,支持企业建设海外仓等方式巩固住疫情时期取得的出口份额,特别是稳住对美欧日和东盟等国家的出口竞争力,把暂时性的出口份额变成永久性的出口份额。

王是业:推动防疫物资出口,主要是要加强与相关国家的产品标准对接互认,降低防疫物资进入部分国家市场的标准障碍。此外,还要参照国际规范,完善呼吸机等产品使用说明,为各国采购方提供周到的使用指导,避免不当操作限制产品性能发挥。

陶金:从长期看,防疫物资出口中仍然存在质量和结构上的问题。一方面,出口最多增长最多的还是快消品类的防疫物资,医疗器械出口规模还有待扩张。另一方面,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质量仍然与国外优秀品牌存在差距,同时也存在大量贴牌生产、代工,出口带来的附加值收益也有待提高。为此,首先需要在保证基础防疫和医疗物资供应的基础上,努力提升医疗器械等耐用品类和高质量防疫物资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其次,政府要加强对企业防疫物资出口的政策宣传和指导;再次,中国企业也需要实时关注国外疫情发展态势,及时调整产量和产能投资决策。

文/国际商报记者 魏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