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按鈕就能扔垃圾,扔完還能直接在旁邊洗手,累了邊上還有小屋可以休息……近日,這樣一個配套完善的垃圾分類投放設備出現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這是正在推動建設的智能廂式生活垃圾分類驛站,實現了對小區生活垃圾全品類的“一站式”管理,及四色分類垃圾桶的不外置處理,在爲居民提供便利的同時,也讓垃圾異味不再外漏。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個垃圾分類驛站從外觀上看主要由垃圾投放區、功能區、洗手區三部分組成。主體部分設置了1個廚餘垃圾、1個可回收物、1個有害垃圾、2個其他垃圾投放口,上方還設置了電子屏幕,循環播放垃圾分類知識,搭配頂端的“垃圾分類驛站”標識,使驛站本身辨識度很高。

據工作人員介紹,垃圾分類驛站區別於普通垃圾桶的地方是它的智能化。在其箱體內部安裝了用戶識別模塊,可對每次投遞用戶身份進行識別並反饋到服務器,同時,居民也可通過箱體上對應投放口的按鈕開啓投放門分類投放垃圾,從而實現對生活垃圾投放的封閉式管理。

在四色分類垃圾投放口裏側,則放置着多個匹配的分類垃圾桶,其內設有滿溢、溫感、煙感報警,當垃圾桶達到90%容積,及其內溫度達到70℃、出現明顯煙霧時,就會通過手機客戶端向小區垃圾分類指導員發出探測預警,提醒其及時清理。“不僅如此,驛站還可進行投遞動作識別,操作完成2秒後關閉投口,防止投放夾手;頂端還設有攝像監控24小時實時監控,可時刻對投遞過程進行管理,並避免安全隱患的發生。”工作人員介紹說。

該驛站的另一個亮點是它的“組合模式”。在驛站右側則設置了洗手池和烘手器,不僅爲居民提供了投放垃圾後及時清潔雙手的便利體驗,也避免產生洗手用紙,達到了全程零污染投放的效果。驛站左側是一處功能區,由玻璃窗圍起,內部安裝有空調。“這裏既可用作垃圾分類工作人員的休息區,也可打造爲居民閱讀角、無人便利店等自有配置,豐富居民垃圾分類投放場景。”該工作人員笑着說。

北京經開區通過探索“互聯網+源頭分類”、積分獎勵等模式,調動居民垃圾分類積極性,不斷爲羣衆搭建起衆多類型的綠色生活方式新場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