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歲的譚藝鋒師傅來自廣西,跑貨運已有3年,常在雲南-廣西-廣東之間跑綠色蔬菜的貨運。每次路上來回一趟就是一個星期。

譚師傅以前的工作是在廣州的一家工廠裏開叉車,當時月收入不過三四千。後來聽朋友說貨車生意賺錢,譚師傅毅然辭掉工作,一頭扎進貨運行業,雲南這條線的貨源也還是朋友介紹的。現在跑一趟車,多則賺8千,少的也能賺5千左右。然而,隨着近年入行的人越來越多,運費也一年比一年低。淡季的時候,爲了掙錢,譚師傅就會多跑一些地方,比如去海南運瓜果,去陝西拉蘋果等。

比起在工廠裏開叉車,譚師傅更喜歡開着貨車在路上自由自在的感覺,也希望能多賺點錢讓家裏的日子過得更好。然而,譚師傅的老婆不支持他開貨車,總覺得不安全。她覺得開叉車雖然一年只能回家一、兩次,但是工廠工作時間比較規律,工作環境也安全。譚師傅開始跑貨運之後,她就不敢經常給譚師傅打電話,生怕譚師傅開車走神。

譚師傅有一個搭夥的司機,是跟自己一個村的朋友,合作了快兩年。譚師傅每月給夥伴兒3千塊,包喫包住。因爲他比譚師傅多跑了兩三年車,譚師傅覺得有他在身邊更踏實。對方非常老實肯幹,而且還能一路說說笑笑的。

平常譚師傅忙着找貨送貨的時候,他也會幫忙處理很多其它的小問題。駕齡更久的他還懂得給貨車做保養,車裏燈泡壞了,不用譚師傅說他都會幫着換。譚師傅說,自己平時性格比較隨和,但在送貨路上遇到事兒的時候脾氣也會很火爆。

搭夥的師傅雖然話少,但是每當遇到貨主拖拖拉拉不肯卸貨,或是耍賴不肯交工錢的時候,他也會跟着着急,兩個人一起去跟貨主理論的時候,不容易被欺負。還有一次,車在半路罷工,打了好多個電話都沒人願意幫忙,譚師傅當時就急哭了,搭夥師傅看到自己哭,也跟着流下了眼淚。

兩個人這幾年相互照顧,緣分有,交情有,不開車的時候,回了老家還常常聚在一塊兒喫飯。聊起以後的打算,搭夥師傅想攢錢買輛車自己給自己當老闆。所以,兩人對這段一起搭夥開車的緣分格外珍惜。“幹我們這行都是這樣,攢夠了錢就自己買車當老闆。”譚師傅對夥伴的打算十分支持,縱然心裏萬般不捨,依然送上了美好的祝願,畢竟跑貨運的日子裏,兩人一路相伴,同甘共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