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十年的猜測,蘋果終於推出了首批基於ARM的Mac--MacBook Air、MacBook和Mac Mini--搭載其全新的M1芯片,在15年後取代了英特爾處理器。蘋果的芯片在提高性能的同時,還顯著提高了電源效率,從而大幅延長了電池壽命。

開發M1耗資數十億美元,但從長遠來看,新芯片仍可能對蘋果Mac的利潤率構成利好。

事實證明,答案是兩種策略的結合。搭載M1的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各自的起售價相同,但搭載M1的Mac Mini要降價100美元。MacBook Air是這家Cupertino科技巨頭最受歡迎的機型,因此這些成本的節省大部分將轉化爲更高的利潤。

然而,這些更高的利潤率可能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實現。一般來說,基於最新制造技術--在這種情況下,TMSC的5納米工藝--打造的處理器往往會遇到低良率的問題,因爲代工廠要解決早期的問題。低良率導致單位成本上升,因爲部分硅片最終被浪費。隨着製造工藝的成熟,良率提高,成本也會下降。

德意志銀行分析師Jeriel Ong認爲,這可能是蘋果將M1驅動的MacBooks保持在相同價位的原因。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單位成本應該會下降,並帶來更大的盈利能力。Cowen分析師Krish Sankar稱,一旦Mac系列的其他產品過渡到蘋果處理器,每股收益估計會增加0.13美元,或約3%。

"新的M1芯片是利用現有的硅設計研發投資的積極步驟......。Sankar在本週給投資者的研究報告中寫道:"新的M1芯片是利用現有的硅設計研發投資的積極步驟......讓公司更好地控制其技術路線圖,同時也讓公司能夠優化未來Mac系統的成本結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