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絕對稱得上是中國馬拉松運動近年來少有的高光時刻,在南京馬拉松暨全國馬拉松錦標賽上,藉助天時地利人和以及各方的共同努力,蟄伏將近一年沒有參加正式馬拉松比賽的我國男子和女子專業運動員終於形成了難得一見的集體突破局面。

男子選手中有4人突破210大關,並順利達到男子奧運會參賽標準,女子選手中同樣有4人達到230以內,並達到女子奧運參賽標準, 男子總計有49人進220,女子有24人進240,成績雖然尚夠不着歷史性突破,但也足夠漂亮。

在今年這個被疫情攪得亂七八糟的特殊年份,我們太需要這樣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來向大衆、向跑者宣告中國馬拉松一直在努力,一直在進步!

名將楊樂下肢嚴重抽筋

終點前步履蹣跚感動又心酸

這場比賽的亮點一方面是運動員取得較爲優異的成績,一方面是更被大衆跑者所記住的、所感動,甚至是刷爆朋友圈的是江蘇名將楊樂。

他在比賽最後關頭,雙腿發生嚴重抽筋,從跑到走,到重重摔倒到地面,磕破膝蓋,到楊樂再次爬起,雖然血順着膝蓋往下流淌,但他以一種讓人揪心的“力竭”步態奮力走向終點,在越過終點的那一刻,終於支撐不住倒下,工作人員迅速衝上前……,最終楊樂收穫第八名。

這個時候,成績已經不重要,人們感動的是楊樂在雙腿已經完全失控的情況下,仍然堅持到最後一刻的勇氣和毅力,馬拉松精神在一刻得到生動的詮釋,雖然畫面極爲慘烈,但人們還是紛紛被楊樂不屈的表現所折服,向這名運動員致敬!

楊樂正常比賽表現良好

僅僅是在最後關頭髮生抽筋

作爲國家馬拉松隊成員,1996年出生,年僅24歲的小將楊樂以其鶴立雞羣的身材而被大衆所瞭解。

這場比賽他的目標顯然也是達標,實力強勁,身着綠色江蘇隊隊服的他從一開始就一直處於第一集團,並且保持到30公里左右。

30公里之後,楊樂有所掉隊,無法跟住第一集團。

其實楊樂在最後幾公里雖然速度有所放慢,但整體表現還是正常的,這是跑者拍到的大概在樂山路35公里左右楊樂跑過的畫面,總體看跑姿還是正常的。

楊樂只是在最後幾百米,也許是想衝刺發力,使得已經處於僵硬半痙攣狀態的肌肉在強烈收縮之下引發了肌肉嚴重抽筋,這導致他已經無法奔跑,只能邁着奇怪的“步伐”艱難前行。

拋去精神層面的東西不說,馬拉松比賽抽筋並非僅僅是電解質紊亂引起,而是脫水、電解質丟失、肌肉疲勞、突然發力等等共同因素作用下的綜合結果,從本質上說反映了兩個問題,一是能力不足,說明訓練還有待進一步提升,二是比賽拼得太兇,體力透支過於嚴重,楊樂屬於後者。

當然,平心而論,在距離終點近在咫尺的情況下,換做誰發生抽筋,挪或者爬也要通過終點線。

2019年北馬賽場上,一位精英選手在距離終點線大約只有幾米的地方,大概是腳趾、小腿或者是大腿部位發生了嚴重抽筋,導致其甚至無法站立,他幾次試圖掙扎着站立,但均未成功,後在他人幫助攙扶下通過了終點。

可見,堅持到底的馬拉松精神已經融入無論是專業選手還是大衆選手的血液中。

楊樂的成長史

1996年出生的楊樂有着1米91的身高,這個身高似乎不適合做馬拉松運動員,更適合打籃球或者排球,但楊樂就成爲了一名優秀的馬拉松運動員。

首次出道的他參加了2016安徽合肥馬拉松,首馬便跑進220,2017年在那個無比炎熱,衆多選手紛紛跑崩的天津全運會馬拉松比賽,他跑出2:22:23獲得第七名。

2019年是楊樂迅速發力的一年,徐州馬拉松他跑出2:14:44;柏林馬拉松成績爲2:15:27;廣州馬拉松成績爲2:12:01,這些成績其實都不算差,只不過那幾場比賽,成績比他更優秀的多布傑、董國建、彭建華因爲取得突破性成績,搶去了他的風頭。

2020年楊樂乘勢而上,有得有失。

衆所周知由於國家體育總局強力推行體能強化訓練,不達標者不得參加比賽,楊樂1米91的身高顯然喫了大虧,個體高體重大,在引體向上等項目上顯然不佔任何優勢。

雖然在8月TEAM CHINA 中國國家隊 3000 米測試大比武中楊樂以8分30秒的成績奪得亞軍,但仍因爲體能測試總分排名靠後,失去參加紹興全國錦標賽的資格。

楊樂因體能不達標未能參加紹興全國田徑錦標賽

(下表爲體能不達標失去比賽資格運動員名單)

而在全國錦標賽之後緊接着舉行的2020特步國人競速精英賽暨首屆中國多倫馬拉松賽上,楊樂因爲沒有參加全國錦標賽而體力充沛,最終在亞高原以2小時17分36秒獲得亞軍。

在11月8日紹興馬拉松比賽中,楊樂力克老將李子成,以 63分21秒刷新PB勇奪冠軍,該成績也超過了去年楊定宏在廈門海滄半馬跑出的1小時03分43秒,創近七年來中國半程馬拉松的最好成績,距離董國建在2009年揚州半馬上跑出的中國半馬記錄62分51秒,僅差了30秒。

楊樂多次入選國家隊,今年下半年也參加了國家隊在河北承德壩上以及雲南高原的集訓,與董國建等老將以及彭建華等同齡人一同訓練,相信對於這位年輕小將也是很好的鍛鍊。

高個子跑步是步幅大更具優勢

還是風阻大更喫虧

楊樂鶴立雞羣的身高會對他跑馬產生什麼影響呢?

是個子高腿長,別人邁兩步他只需要邁一步,也即步幅更大更省力呢?

還是身高使得他迎風面更大空氣阻力越大,並且體重更大更喫虧呢?

研究發現:由於身材高大、體重也大而使跑步受傷情況增加的運動員其實並不多見,但有一點情況卻可能成立,體形更大的運動員必須帶動更多的身體重量,所以跑步負擔相對更大一些。

雖然體型較大的運動員不必要擔心損傷增多,但是體重計上的數字還是很現實的,畢竟體重對跑步效率有一定的影響。

一般而言“輕體重的人跑起來會更容易。這很好理解,重量輕,在每一大步中的抬起和放下時,都只需要用很低的力量”。

當然,體重大並非代表脂肪一定多,體重大也可以是一個很強壯的superman,然而相同的體重,對於不愛動的超重人羣便又是另一種情況了。

一項研究表明,肥胖造成的腿圍較大,使得這些人跑步靈活性下降。

此外,某運動訓練雜誌研究過足球聯賽球員的出汗率。

觀察了八個前鋒 (通常重約 300 磅) 和四個防守後衛 (通常 175至200 磅),結論很明確: 大體格運動員出汗率高、 汗水流失量更多、更容易消耗體內的水分。

有更大體表面積的大個子運動員與個體小巧的運動員相比,他們而更大直徑、更多的汗腺,出汗也更多,這大概也部分解釋了楊樂最後關頭的抽筋。

所以,所有的跑者在馬拉松比賽中都應該保持少量多次、充足地補水,這一點對於較大體型的跑步者尤爲重要。

總體而言,高個子人羣跑步相比矮個子運動員,從生理學和生物力學角度而言,有利有弊,有利的一面是步幅更大,絕對力量更足,但不利的一面也很明顯,風阻更大,體重較大和跑步經濟性的可能下降。

但無論如何,決定成績的根本還是訓練,楊樂191公分的身高依舊保持着較高的馬拉松水平,說明人的努力能彌補後天不足。

總結

楊樂用自己的頑強拼搏展示了不言放棄、堅持到底的馬拉松精神,令人動容,也讓跑者充分感受到馬拉松的力量,這是昨天他的視頻刷爆朋友圈的原因。

祝這位年輕、低調、帥氣、努力的大男孩能總結自己短板,力爭在明年上半年最後一場奧運選拔賽上取得優異成績,實現自己走向東京的夢想!

非洲中長跑選手比如基普喬格、貝克勒等等優秀選手普遍個子不高,而歐美中長跑高手也不乏類似楊樂這樣的高個子選手。

跑馬是個子高好,還是個子矮一點好,說說你的觀點。#楊樂#馬拉松賽#董國建收藏

他在比賽最後關頭,雙腿發生嚴重抽筋,從跑到走,到重重摔倒到地面,磕破膝蓋,到楊樂再次爬起,雖然血順着膝蓋往下流淌,但他以一種讓人揪心的“力竭”步態奮力走向終點,在越過終點的那一刻,終於支撐不住倒下,工作人員迅速衝上前……,最終楊樂收穫第八名。

這個時候,成績已經不重要,人們感動的是楊樂在雙腿已經完全失控的情況下,仍然堅持到最後一刻的勇氣和毅力,馬拉松精神在一刻得到生動的詮釋,雖然畫面極爲慘烈,但人們還是紛紛被楊樂不屈的表現所折服,向這名運動員致敬!

楊樂正常比賽表現良好

僅僅是在最後關頭髮生抽筋

作爲國家馬拉松隊成員,1996年出生,年僅24歲的小將楊樂以其鶴立雞羣的身材而被大衆所瞭解。

這場比賽他的目標顯然也是達標,實力強勁,身着綠色江蘇隊隊服的他從一開始就一直處於第一集團,並且保持到30公里左右。

30公里之後,楊樂有所掉隊,無法跟住第一集團。

其實楊樂在最後幾公里雖然速度有所放慢,但整體表現還是正常的,這是跑者拍到的大概在樂山路35公里左右楊樂跑過的畫面,總體看跑姿還是正常的。

楊樂只是在最後幾百米,也許是想衝刺發力,使得已經處於僵硬半痙攣狀態的肌肉在強烈收縮之下引發了肌肉嚴重抽筋,這導致他已經無法奔跑,只能邁着奇怪的“步伐”艱難前行。

拋去精神層面的東西不說,馬拉松比賽抽筋並非僅僅是電解質紊亂引起,而是脫水、電解質丟失、肌肉疲勞、突然發力等等共同因素作用下的綜合結果,從本質上說反映了兩個問題,一是能力不足,說明訓練還有待進一步提升,二是比賽拼得太兇,體力透支過於嚴重,楊樂屬於後者。

當然,平心而論,在距離終點近在咫尺的情況下,換做誰發生抽筋,挪或者爬也要通過終點線。

2019年北馬賽場上,一位精英選手在距離終點線大約只有幾米的地方,大概是腳趾、小腿或者是大腿部位發生了嚴重抽筋,導致其甚至無法站立,他幾次試圖掙扎着站立,但均未成功,後在他人幫助攙扶下通過了終點。

可見,堅持到底的馬拉松精神已經融入無論是專業選手還是大衆選手的血液中。

楊樂的成長史

1996年出生的楊樂有着1米91的身高,這個身高似乎不適合做馬拉松運動員,更適合打籃球或者排球,但楊樂就成爲了一名優秀的馬拉松運動員。

首次出道的他參加了2016安徽合肥馬拉松,首馬便跑進220,2017年在那個無比炎熱,衆多選手紛紛跑崩的天津全運會馬拉松比賽,他跑出2:22:23獲得第七名。

2019年是楊樂迅速發力的一年,徐州馬拉松他跑出2:14:44;柏林馬拉松成績爲2:15:27;廣州馬拉松成績爲2:12:01,這些成績其實都不算差,只不過那幾場比賽,成績比他更優秀的多布傑、董國建、彭建華因爲取得突破性成績,搶去了他的風頭。

2020年楊樂乘勢而上,有得有失。

衆所周知由於國家體育總局強力推行體能強化訓練,不達標者不得參加比賽,楊樂1米91的身高顯然喫了大虧,個體高體重大,在引體向上等項目上顯然不佔任何優勢。

雖然在8月TEAM CHINA 中國國家隊 3000 米測試大比武中楊樂以8分30秒的成績奪得亞軍,但仍因爲體能測試總分排名靠後,失去參加紹興全國錦標賽的資格。

楊樂因體能不達標未能參加紹興全國田徑錦標賽

(下表爲體能不達標失去比賽資格運動員名單)

而在全國錦標賽之後緊接着舉行的2020特步國人競速精英賽暨首屆中國多倫馬拉松賽上,楊樂因爲沒有參加全國錦標賽而體力充沛,最終在亞高原以2小時17分36秒獲得亞軍。

在11月8日紹興馬拉松比賽中,楊樂力克老將李子成,以 63分21秒刷新PB勇奪冠軍,該成績也超過了去年楊定宏在廈門海滄半馬跑出的1小時03分43秒,創近七年來中國半程馬拉松的最好成績,距離董國建在2009年揚州半馬上跑出的中國半馬記錄62分51秒,僅差了30秒。

楊樂多次入選國家隊,今年下半年也參加了國家隊在河北承德壩上以及雲南高原的集訓,與董國建等老將以及彭建華等同齡人一同訓練,相信對於這位年輕小將也是很好的鍛鍊。

高個子跑步是步幅大更具優勢

還是風阻大更喫虧

楊樂鶴立雞羣的身高會對他跑馬產生什麼影響呢?

是個子高腿長,別人邁兩步他只需要邁一步,也即步幅更大更省力呢?

還是身高使得他迎風面更大空氣阻力越大,並且體重更大更喫虧呢?

研究發現:由於身材高大、體重也大而使跑步受傷情況增加的運動員其實並不多見,但有一點情況卻可能成立,體形更大的運動員必須帶動更多的身體重量,所以跑步負擔相對更大一些。

雖然體型較大的運動員不必要擔心損傷增多,但是體重計上的數字還是很現實的,畢竟體重對跑步效率有一定的影響。

一般而言“輕體重的人跑起來會更容易。這很好理解,重量輕,在每一大步中的抬起和放下時,都只需要用很低的力量”。

當然,體重大並非代表脂肪一定多,體重大也可以是一個很強壯的superman,然而相同的體重,對於不愛動的超重人羣便又是另一種情況了。

一項研究表明,肥胖造成的腿圍較大,使得這些人跑步靈活性下降。

此外,某運動訓練雜誌研究過足球聯賽球員的出汗率。

觀察了八個前鋒 (通常重約 300 磅) 和四個防守後衛 (通常 175至200 磅),結論很明確: 大體格運動員出汗率高、 汗水流失量更多、更容易消耗體內的水分。

有更大體表面積的大個子運動員與個體小巧的運動員相比,他們而更大直徑、更多的汗腺,出汗也更多,這大概也部分解釋了楊樂最後關頭的抽筋。

所以,所有的跑者在馬拉松比賽中都應該保持少量多次、充足地補水,這一點對於較大體型的跑步者尤爲重要。

總體而言,高個子人羣跑步相比矮個子運動員,從生理學和生物力學角度而言,有利有弊,有利的一面是步幅更大,絕對力量更足,但不利的一面也很明顯,風阻更大,體重較大和跑步經濟性的可能下降。

但無論如何,決定成績的根本還是訓練,楊樂191公分的身高依舊保持着較高的馬拉松水平,說明人的努力能彌補後天不足。

總結

楊樂用自己的頑強拼搏展示了不言放棄、堅持到底的馬拉松精神,令人動容,也讓跑者充分感受到馬拉松的力量,這是昨天他的視頻刷爆朋友圈的原因。

祝這位年輕、低調、帥氣、努力的大男孩能總結自己短板,力爭在明年上半年最後一場奧運選拔賽上取得優異成績,實現自己走向東京的夢想!

非洲中長跑選手比如基普喬格、貝克勒等等優秀選手普遍個子不高,而歐美中長跑高手也不乏類似楊樂這樣的高個子選手。

跑馬是個子高好,還是個子矮一點好,說說你的觀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