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響工業高質量發展最強音

——“十三五”我市工業經濟發展成就綜述

記者 劉曉瑞

五年,是一個時間刻度,更是一次發展跨越。

五年來,全市工業企業銷售收入達到100億元的企業從無到有,發展到4家。2019年,山西建龍實業有限公司更是高奏凱歌,一舉突破300億元大關,創造了運城工業發展的一個奇蹟。

五年來,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由2015年的1299.7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1914.8億元,增長率達47%;工業增加值由264.5億元增加到407.5億元,增長54%。全市企業整體規模大大提升,綜合實力和市場競爭力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五年來,全市正常生產運行的510家規上工業企業實現研發活動全覆蓋。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強力支撐運城工業的高質量發展。

……

站在“十三五”規劃即將收官的時間點回望,這一連串亮麗的數字,無不展示着這五年來我市工業經濟發展的輝煌成就。五年來,我市緊緊圍繞工業高質量轉型發展目標,大力實施“龍騰虎躍”轉型發展計劃,持續推進“三大基地”建設,用好“五抓一優一促”經濟工作主抓手,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積極構建現代化工業體系,大力建設綠色工業,企業技術創新、國資國企改革和民營經濟發展等工作亮點紛呈。

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大運汽車純電動輕型客車及多用途乘用車擴建項目 本報記者 高志勇 攝

培育龍頭 狠抓項目

工業經濟壯腰桿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工業,是一個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

“十三五”期間,我市把做大工業總量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緊抓培育壯大龍頭企業這個做強工業、做大工業總量的關鍵,聚焦實體經濟,從創業創新、精準招商到扶優扶強,全流程、科學系統地描繪出運城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宏偉藍圖和實現路徑,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積極成效,運城工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工業企業銷售收入達到100億元的企業已發展到4家,山西建龍突破300億元大關;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的企業由2016年底的22家發展到2019年的41家;這些“龍虎榜”企業及培育企業共完成工業總產值1660億元,佔全市工業總量的83%。

據相關部門統計,我市工業企業“跨入百億,邁入十億”關,主要有3種途徑:第一是上項目,做大主體;第二是產業整合,聯合發展;第三是市場變化,主導產品價格提升。其中,因項目建設因素進入“跨入百億,邁入十億”關比例佔到92%。這就說明,企業能否快速成長、提檔升級、做大做強,關鍵在於企業有沒有新項目、大項目。

“十三五”期間,我市狠抓轉型項目投資,不斷加大支持服務力度,積極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問題,爭取項目早完工、早投產、早達效,發揮增量對穩增長的拉動作用,爲工業發展積蓄後勁、增添活力。

爲此,我市出臺了《運城市工業技術改造三年專項行動2020年行動計劃》,建立了工業轉型項目儲備庫、建設庫、謀劃庫、達產達效庫“四庫”管理模式,實行重點項目月調度制度,將項目臺賬化、細緻化,排定工期,定期調度。今年1月—10月,全市工業投資累計完成209億元,同比增長18.2%,預計全年工業投資增速10%左右,超額完成省、市下達目標。

與此同時,我市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增加項目儲備量,引進更多優質項目和龍頭企業,不斷夯實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基礎。尤其是今年,我市專門成立招商專班。按照《運城市產業招商專班組建工作方案》,籌建成立了新材料、先進裝備製造兩個招商專班,積極開展聯繫宣傳、謀劃項目、對接企業等一系列招商引資工作。

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我市招商引資取得了顯著成效。市政府與正威集團簽署項目合作協議,總投資200億元的正威國際5G應用材料產業園和5G數字經濟創新研究院項目落地開工;山西威易達電動科技有限公司已在聞喜縣註冊登記,總投資8億元,建設聞喜縣電動場地車項目,目前已完成投資1億元;山西建投晉南建築產業有限公司山西建築產業現代化(運城)園區一期項目,總投資4.5億元,已完成投資2.4億元……

據統計,“十三五”期間,全市工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000餘億元,山西建龍220萬噸熱軋卷板、大運H153高端牽引車、復晟鋁業80萬噸氧化鋁、中鋁山西新材料28萬噸碳素挖潛、新絳天地和年產70萬噸鍍鋅板帶和鍍鋅鋼管、同譽年產500萬隻鋁合金輪轂二期擴建、中條尾礦庫綜合利用製備陶瓷項目等200餘個重點項目建成投產。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十三五”期間,我市高度重視營商環境建設,積極打造“六最”營商環境,切實強化政策保障,着力解決企業遇到的痛點、難點、堵點,不斷提升軟環境吸引力。同時,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提高審批效能,按照“屬地管理”“誰審批誰監管”的原則,及時下放工業技改投資項目備案權限,加快項目建設步伐。

數據顯示,“十三五”以來,全市工業經濟運行呈現穩中向好的態勢。從2015年到2019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由1299.7億元增加到1914.8億元,增長47%;工業增加值由264.5億元增加到407.5億元,增長54%;主營業務收入由1273.5億元增加到1919.4億元。企業效益大幅改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額由1985.42億元增加到2387.71億元,負債率由78.37%下降到67.75%,實現利稅由45.84億元增加到148.6億元,實現利潤由16.5億元增加到101.7億元。

綠色引領 創新續航

鑄就發展新動力

“十三五”期間,運城工業經濟在創新中突破,在蝶變中成長,轉型發展的步伐愈發鏗鏘有力。

綠色是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工業經濟的綠色發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能源的節約,包括電力、水等,另一個是控制污染,減少排放。“十三五”期間,綠色發展始終引領我市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五年來,我市加快構建綠色製造體系,培育發展綠色設計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實現工業高效清潔低碳循環和可持續發展,以示範試點和重點項目建設爲抓手,重點實施了宏光醫玻6000噸廢玻璃循環利用、山西建龍12MW餘熱發電節能等綠色製造項目。

五年來,我市開展焦化行業壓減過剩產能,制訂了《運城市焦化行業壓減過剩產能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行動方案》,淘汰拆除了山西恆泰焦鐵60萬噸焦爐,完成了壓減108萬噸焦化過剩產能任務,按期完成鹽化四廠搬遷工作。推動傳統行業綠色發展,積極推進鋼鐵、焦化、鑄造、建材、有色、化工等傳統行業應用節能新技術,開展工業企業錯峯生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排放。

與此同時,我市不斷加大對企業技改的支持力度。2017年以來,爲大運汽車、山西建龍、中鋁山西新材料、亞寶藥業、石藥銀湖、亞新科、同譽、中磁等企業爭取國家、省技改專項資金5億元以上。市財政拿出近1億元,有力支持了大運、山西建龍等“1311”重大項目建設。

創新助推蝶變,鑄就發展新動力。“十三五”期間,我市積極推動企業技術創新,提升優化企業創新能力,爲運城工業增勢蓄力。

五年來,我市大力支持龍頭骨幹企業加強創新能力建設,制訂了《運城市區域骨幹企業創新轉型試點工作方案》,亞寶藥業集團被認定爲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積極引導領域內龍頭骨幹企業加強技術交流合作,先後成立了鋁及鋁加工、鎂及鎂加工、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2016年11月,我市組織召開了第十三屆產學研合作與交流洽談會,共簽署合作協議44項,加強運城與先進地區的合作交流。

五年來,我市積極推動規上企業技術創新全覆蓋。按照“統一組織、市縣協同、分層分類、幫扶互助”的原則,我市出臺了《運城市企業技術創新全覆蓋行動計劃》,明確了企業創新的內涵、目標和舉措,確保運城工業企業創新活動走在全省前列。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正常生產運行的510家規上企業已實現研發活動全覆蓋。

五年來,我市不斷完善企業技術中心體系建設。出臺了《建立縣級企業技術中心暫行辦法》,印發《關於開展2020年度市級企業技術中心認定工作的通知》,組織各縣市推薦符合條件的企業積極申報市級企業技術中心,進一步健全了國家、省、市、縣四級企業技術中心體系建設。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共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4家、省級39家、市級99家,爲全市工業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國企給力 民企活躍

經濟“雙雄”齊發力

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是分別代表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的市場主體,是構建運城經濟基本盤的“雙雄”。“十三五”時期,我市持續國企提質增效,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發展後勁。同時,進一步爲民營企業發展創造公平競爭環境,帶動擴大就業。

“十三五”時期,全市國資國企改革穩步推進。市屬監管企業不斷深化改革、創新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截至2020年9月,市屬企業總資產達265億元,淨資產達45億元,總體實力顯著增強。

國企國資統一監管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國資委監管企業達到37家;完成駐運央企、省企國有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工作;完成國有企業廠辦大集體改革任務;積極開展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試點工作;完成1戶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工作,國有企業股權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力實施“出清治困”攻堅戰,26家殭屍企業全部出清。

管控機制逐步完善。先後出臺了《市屬企業負責人履職待遇、業務支出管理暫行辦法》《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財務等重大信息公開辦法》《國有企業負責人年薪制薪酬管理暫行辦法》《重大事項報告制度》等制度,規範履行出資人職責,嚴格執行“三重一大”事項報告制度,逐步形成“約束”“激勵”雙向管控機制。

創新能力逐步顯現。全市國企持續推進“創新創業”工作,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關鋁集團的無人機項目成爲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新業態、服務“三農”的新模式,進入全國植保領域的第一方陣,經濟林植保等關鍵核心技術相繼取得突破;城投集團聚焦“六新”突破,發展新興裝備製造產業,推進企業轉型發展,在全市國企創新發展中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

服務能力持續提升。市屬企業在能源供給、科技創新、國防軍工、穩定就業、公共服務、節能減排、抗擊疫情、復工復產,服務發展大局等大事要事上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與此同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多種所有制經濟蓬勃發展,成績斐然。

2019年1月,我市在運城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加掛運城市民營經濟發展促進局牌子,加強對民營經濟集中統一管理。2019年4月,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大會,加快推動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十三五”時期,全市民營經濟總量由2015年184.8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306.8億元,增長66%,佔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比重由2015年的69.8%增長到2019年的75.3%,實現利稅由2015年的29.6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118.1億元,實現利潤由2015年的16.3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89億元。省工商聯發佈的“2019山西省民營企業100強”中,運城囊括百強榜單首位、入圍企業數、企業營收總額、新增入圍企業數、百億元以上企業數等五項第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