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围内平均每6秒钟就有上海微创生产的医疗产品用于救治患者,这是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的“成就感”;消毒机器人只需15分钟就能完成约60平方米房间的消毒,这是上海钛米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送上的“礼物”;而上海知识产权法院落户浦东新区,浦东知识产权启用三合一管理模式,这背后见证的是一种创新制度的“破壁”。

伴随着浦东成长的奋斗者、创造者,昨天(29日)齐聚上海统一战线庆祝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交流会,不仅回望过往,也用真挚语言为浦东未来发展描绘生气勃勃的壮美画卷。

从追随者、并跑者到引领者

“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年,离不开企业家摸爬滚打,未来更是要靠科技创新乘风破浪。”

那些最早凭着先进技术回国创业的年轻人,都经历了从追随者、并跑者到引领者的阶段,“解决‘卡脖子’技术是浦东的使命担当。”22年前,放弃国外优渥机会,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常兆华自海外学成归国,来沪创业,以先进技术安札在张江高科技园区,这便造就了后来创新产品不断涌现的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如今,上海微创不断取得技术突破,已在全球拥有8个生产研发基地、4800余项专利。

上海钛米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80后创始人潘晶,在2015年“跳出舒适圈”,来到张江创业。他在五年内带领团队投身于医疗机器人领域,打造了全国首款核医学科病房服务机器人,还研发了智能消毒机器人,推动医疗智慧化系统融入医院各个角落。近期,上海钛米新推出第二代消毒机器人,以更先进技术助力医疗智慧化。

潘境最大的感触是:每天早上9点,前往张江的地铁上汇聚着最优秀的程序员与工程师,大家都为了更好的浦东“添砖加瓦”。“以我的团队为例,一半以上都是90后,”他说,“不怕失败、勇于尝试、义无反顾地应对挑战和变化,这正是无数青年创业者对于浦东未来的许诺。”

提供高水平制度供给

三十年间,开发使原先的“烂泥渡”崛起成为一座现代化金融城;开放则激活了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增创了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开发是技术层面的,而开放则融入了更多制度、思想层面的变革,两者能体现浦东三十年来的‘思变’。”常兆华说,更重要的是社会力量的“同心同向同行”,以及营商环境的有力支撑。现在,上海微创的业务集群已覆盖亚太、欧洲和美洲等主要地区。前一个30年,他将青春献给了这里;下一个30年“再出发”,他期待制度创新更加多层次,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开展全球科技协同创新。

浦东新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总会会长、上海协力律师事务所律师游闽键一直以来致力于从律法层面助力解决制度瓶颈。自2001年来到浦东,他经历了始于浦东法院的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从无到有、到向全国推广,目睹了浦东知识产权三合一管理模式从理论走向了实践,还亲身参与和见证了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在浦东揭牌成立,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调解中心落户浦东献策出力。“这都是浦东给我的印记,也是我和浦东不可割舍的情感”。

关于未来,游闽键表示,中国、上海、浦东也能成为规则的主导者、制定者。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提供高水平制度供给、高质量产品供给、高效率资金供给,更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

浦东新区区委原常委、统战部原部长邵煜栋表示,浦东是一曲跨世纪的交响乐,只有团结所有力量,明确各自在乐谱中的位置并融入其中,“交响乐一定能够震惊世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