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朋友說她月經量很少,每次來姨媽2天就乾淨了,也不怎麼需要換姨媽巾……”

作爲在醫院工作的小編,經常會被朋友詢問女性健康方面的問題,其中最受大家關注的莫過於“大姨媽”了。月經是女性身體健康的晴雨表,無論是量過多、過少,還是推遲、提前,都很可能暗示着身體出了問題。

到底怎樣的月經纔算是正常呢?今天小編就主要說說月經量多量少所隱含的健康問題,有需要的朋友千萬別錯過啦~

正常的月經應該是醬紫的——

一般情況下,女性月經週期爲21~35天,平均28天,經期爲2~8天,平均4~6天。每次總經量通常爲20~60ml,多於80ml爲月經過多,少於20ml則爲月經過少。

姐妹們回想一下自己每次月經時的情況,如每天用多少片衛生巾?多長時間換一片?正常情況下,女性在經期平均每天應換4~5次衛生巾;如果每次來月經都用超過3大包衛生巾還不夠,且基本每片都溼透的話,就屬於月經過多了。

哪些疾病會導致月經過多?子宮粘膜下肌瘤如果肌瘤表面覆蓋了子宮內膜,增加了子宮內膜的面積,就會導致經量增加;肌瘤在宮腔內佔位,影響到經血排出,還會產生痛經。子宮內膜增殖症、子宮內膜息肉女性內分泌紊亂,雌激素水平過高,長期無排卵,會使子宮內膜增生過盛,表現爲經量增多、經期延長、痛經、不孕等。子宮腺肌病分娩、過度刮宮等創傷,都可能誘使體內雌激素水平增高,讓子宮內膜過度增生,向子宮肌層內擴散,導致子宮肌層肥大,失去收縮力,沒法控制充盈的血管,表現爲經量增大、痛經、子宮增大。上環節育環屬於人體異物,可能會造成局部組織機械性的損傷和慢性炎症,特別是含銅離子的節育環,具有細胞毒性和溶血性,可引發月經量增多、腰腹部不適。炎症當存在盆腔炎症(主要是子宮內膜炎)時,局部血管會變得脆弱,來姨媽時出血不易凝止,導致經量過多。血液系統疾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其他如錯服、漏服避孕藥等。

哪些疾病會導致月經過多?排出通道有問題宮腔粘連和宮頸粘連會導致經血流出不暢,表現爲經量少,伴有痛經。子宮內膜受損不專業的人流手術等刮傷子宮基底層內膜,就會引起經量減少、不孕。感染結核子宮內膜感染結核後會使內膜損傷,導致經量減少,甚至閉經。卵巢功能減退當卵巢功能下降時,體內雌激素水平降低,影響子宮內膜的增殖,經量便會減少。內分泌疾病高泌乳素血癥、多囊卵巢綜合徵、甲狀腺功能異常等會造成經量減少,甚至閉經。藥物如服用避孕藥和治療精神病的藥物等。

溫馨提示:當您發現自己的大姨媽不對勁了,最好還是到醫院檢查一下身體,看看有沒有上述這些需要治療的疾病,避免病情加重,或對以後生育等等造成影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