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故事的主题是

「马保国的生意经

1

只要稍微有点力学常识,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摩擦力是怎么回事,就会对马保国的这套东西置之一笑。与其说马保国是一个骗子,不如说他是一个生意人,大力丸也得有买家,整太极总得有市场,分析马保国的生意经比听他瞎逼逼武德经更有意思。

马保国做生意的时机把握地相当精准,亦步亦趋踩对时代的点。入世打开一扇窗,世界向中国文化打开一片市场。在那个世人只知Jack Chan,而还没有Jack Ma的时代,保国·马得以在英国风生水起。马保国在英国成立所谓“英国混元太极拳协会”的时候,孔子学院也正在全世界遍地开花,四海之内皆兄弟,有教无类。

马保国的那套东西当然不科学,但是这套东西能从祖宗那里找来师承,能被包装成一种文化时,科学问题就变成了一个商业问题。马保国的浑元形意太极门听起来不知所谓,读起来更是绕口,但一点都不妨碍它去忽悠痴迷KungFu的外国人。神秘一点没关系,越神秘越好,神秘的东西才有市场。

“我在英国教功夫”的时代是一个世界向中国打开的时代,迎合着文化输出的大趋势,有人敲起时代的鼓点,有人踩着节奏流变,官方是红花,民间是绿叶,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2

春江水暖鸭先知。马保国这种人就像一只候鸟,他们的嗅觉和触觉特别灵敏,从他们迁徙的路线和方向就知道哪里有寒流,哪里有暖风。

一路向西之后,马保国出口转内销,回国再次兜售起自己这套东西。马保国回国还是和大环境有关系。国外孔子学院遭遇停办风波,国内风景则是越来越好,太极拳师当选年度人物,富商土豪寻寺访庙,来来往往之间,国风吹遍故土,也急需更多的大师。和当初出国一样,马保国再次踏准了市场的鼓点,市场把马保国带回了国内,国内市场需要马保国。

但国术、国漫、国潮这些东西流行的同时,也无一不在制造一种声势,这种声势进而成为一种文化认知,好像我们自己的东西真得挺牛,连花清瘟真得管用,姜子牙完全不逊钢铁侠,太极拳轻松击倒“200多斤的英国大力士”。马保国之流之所以能火,准确点说是能捞到钱,其实反映了这种文化认知。

3

从投奔怒海到四海归来,从糊弄外国人到取悦自己人,马保国这套东西在市场上的变化,其实是我们社会对自己文化认同的变化。五四以来赛先生的教导虽然不够彻底,但是过去许多年我们终究是在半推半就地接受科学主义的东西、承认英美的东西,包括娱乐的、体育的、审美的。而现在我们似乎重新站在了文化认知的分水岭上,一边是浩瀚大洋,一边是深沉大陆。我们需要审视这种认知的由来、对错与后果。

这种认识一方面来自于风向的变化,马保国的生活机遇其实是与国家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无论是前往大洋彼岸成为保国·马,还是回国后摇身一变,化身“浑元形意太极门”的马掌门。这看似是个人生活机遇的简单选择,其实是政策下追风筝的人,风筝往哪飞,人群就聚在哪。

另一方面来自我们所处的时代与环境。外部世界一个接一个越来越崩坏,而我们却看起来越来越健康,无论是疫情还是经济。就如同赛珍珠在《吾国与吾民》序言里对中国人文化心态变化的洞察,战争和萧条让中国人看到科学并没能拯救西方于水火,于是他们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反感一切西方的东西,“要回到自己祖先那儿去了”。

从感觉上,外界正一个失败接一个失败,我们也正一步接一步成为自信一代。我们文化认同的自信感也变得越来越强,这种变化意味着什么?更开放还是更自我,更科学还是更玄学,更清醒还是更盲目,马保国告诉了我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