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的造车进程正在不断提速。从六车齐发到恒驰车标和命名体系的公布,如今上海、广州两大生产基地全面试生产,种种动作都显示出,恒驰的量产下线越来越近了。

恒驰首期六款车全球发布

试生产:打通抢占市场的关键一环

毫无疑问,智能基地是恒大汽车量产的最强底气之一。早在布局造车之初,恒大便同步启动了工业4.0标准汽车生产基地的建设。

率先进入试生产阶段的上海、广州两大基地,装配了2545台智能机器人,采用世界最先进的装备、世界最先进的工艺,实现世界最先进的智能制造,全面达产后能做到每分钟生产1辆车。

以车身车间为例,各生产线上的智能机器人犹如熟练的技术工人般协同工作,轻松完成白车身的焊接、定型等工序,并能做到24小时不间断作业,是世界最先进的高端智能“黑灯工厂”。

如此高度智能化,自然是为了实现产能最大化。按恒大规划,到2025年,要实现每年产销100万辆的规模。一名“新兵”敢一上来就以成为龙头作为目标,足见恒大想要迅速做大做强的壮志雄心。

恒大汽车生产基地车身车间

产品力:恒大造车战略的重要根基

充足的产能,让恒大游刃有余地面对日益扩容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但想要真正赢得市场,还是要靠产品说话。

早在今年8月初,恒驰首期六款车正式亮相,款款造型出众,惊艳了整个汽车界。不仅如此,六款车覆盖了从A到D所有级别,以及轿车、轿跑、SUV、MPV、跨界车等乘用车车型。一出手便是全系产品矩阵的打法,也让市场看到恒大造车的实力和快速抢攻市场的野心。

按照恒大的目标,到2025年,恒大汽车要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如此进取的目标,更需要足够顶配的产品力来加持。

造车路:技术、品质、成本的最优解

惊艳的造型和完备的产品矩阵,只是恒大造车路上精益求精的缩影。

恒大在进入新能源汽车赛道之时,就提出了“核心技术必须世界领先、产品品质必须世界一流、成本控制必须行业最优”这一定位,并进行了一系列全球布局。

通过国际并购与合作,恒大在动力总成、3.0底盘架构、先进整车制造等各领域关键环节拥有世界最顶级核心技术。

在工程研发、造型设计、零部件等领域,恒大也通过国际合作整合资源建立系统性优势。包括引入全球多家汽车工程技术龙头、与世界前110家汽车零部件龙头强强联手、与15位全球顶级设计大师组建“设计天团”,确保恒驰的一流品质和“高颜值”。

而借助智能制造基地的打造,恒大也获得超强的成本控制能力。一方面确保了产品的品质高,另一方面则确保生产效率高、合格率高,进而确保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大幅提高全球竞争力。

恒大与世界前110家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正因如此,恒大只用一年多时间,就迅速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确立了后发优势。据了解,除了已公布的6款车型,恒大还有8款车正在研发中,随着产品矩阵的不断丰富,量产时间的不断临近,可以预见,恒大造车梦真正实现的那一天,已近在咫尺。

而在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产业主流及中国品牌风潮兴起的大背景下,恒大汽车更将成为市场首选的投资标的之一,估值有望迎来新一波上涨空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