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乱污”企业,顾名思义,是指不符合产业政策或不符合产业布局规划,应办而未办理发改、经信、土地、环保、工商、质监等相关手续违法违规生产经营,不能达到环保、安全、质量、能耗等要求的企业,涉及行业多,覆盖范围广,既关系到民生福祉,又不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

正因为如此,近年来,内江坚持以内江沱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世代工程”为统揽,持续以高压态势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力促环境质量改善,不断提升工业领域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水平。

2018年以来,为巩固前期“散乱污”企业集中整治工作成果,着力解决“散乱污”企业污染问题,内江全面掀起“散乱污”企业整治攻坚战。通过“关停取缔一批、整合搬迁一批、整改提升一批”等措施,持续开展“散乱污”工业企业整治工作,按照“先停后治”的原则,实施分类整治,探索建立“发现一起整治一起”的长效机制,全力推动“散乱污”工业企业动态清零,在工业领域谱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看现场

昔日小砖厂如今“不见黑烟、不见尘”

11月30日,威远县山王镇裕华村,威远德丰建材(下称德丰建材)有限公司内,汽车、叉车穿梭于成排码放整齐的红砖间,忙碌而有序。

德丰建材厂房外的堆场,整齐有序

德丰建材董事长李德文指着烟囱里排出的白色烟雾告诉记者,“这是经过脱硫处理的,成分主要是水蒸气,完全符合环保标准。”

走进厂房里,偌大的生产车间,几乎看不到人,也闻不到传统旧式砖厂里那种刺鼻的气味。环绕车间走上一圈,几乎没有烟尘溢出。

德丰建材车间,符合环保要求的现代先进生产线

“与整改之前相比,变化很大!”此情此景,让长期奔走在“散乱污”企业整治一线的内江市经信局环境与资源综合利用科副科长周财亿深有感触。

据了解,德丰建材的前身,是位于山王镇的富民机砖厂,其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最红火时有工人二三百人。但随着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对制砖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依靠传统轮窑制砖的富民机砖厂,因废气、烟尘等污染问题,面临被关停取缔的窘境。

2018年,威远县经信局经实地查勘后,依照“散乱污”企业整治政策,给富民机砖厂提出了整改意见。

意识到“不改变,只有死路一条”的李德文等股东,自此走上了环保整改和技改升级之路。

公司更名为德丰建材,先后投入3000余万元,用于扩建厂房、引进先进节能设备,增加环保设施,包括场地硬化、脱硫设施、封闭车间、烟尘回收装置、喷淋设施等。

德丰建材智能控制系统

经过一番改造,2019年6月,德丰建材以整洁、无烟、无尘的面貌重新投产。

“现在公司总共只有30来人,其中有一半是行政后勤人员。每月能产标砖六七百万匹,产能比过去翻了好几倍,平均一匹砖的成本却比原来降了4分钱左右,一个月下来大概节约成本20多万元。”李德文颇有几分自豪地告诉记者,技改之后,机械代替了大部分的人工,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的余热和废气得以重新利用,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公司产品供不应求。与此同时,由于产品符合国家环保政策要求,公司每个月还能享受税收优惠,一年下来能省下一笔可观的费用。

德丰建材废气处理设施

尝到甜头的李德文表示,下一步还要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加大投入,与时俱进升级生产线和环保设施,争取效益最大化。

零容忍

两年“散乱污”销号近300家

德丰建材的改造升级,是内江整治“散乱污”企业成功销号的一个缩影。

同样是纳入整治的“散乱污”企业,但在一墙之隔的高石镇,威远县俊逸石材加工厂(下称俊逸石材)却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成立于2010年的俊逸石材,主要从事石材粗加工。2019年,高石镇经排查后发现厂区设置发生重大改变和环评批复不相符合,存在粉尘及噪音污染,遂将俊逸石材加工厂纳入“散乱污”企业治理范围。

然而,俊逸石材却一直未整改其相关环保问题,威远县高石镇环境保护站于 2019年4月给俊逸石材发了责令限期关闭搬迁的通知。

“不整改就关停!”2019年6月,由高石镇人民政府牵头,威远县公安局高石派出所、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威远分公司高石供电所配合,按照“散乱污”企业整治相关要求,依法对俊逸石材实施了强制停电措施。最终,俊逸石材于2020年6月30日将生产设备和原材料搬离,真正做到“两断三清”。

原俊逸石材已被拆除

“在‘散乱污’企业整治中,我们严格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和环保工作要求,高标准、严要求,抓落实,看实效!”内江市经信局环境与资源综合利用科科长张佳表示,自内江打响“散乱污”企业整治攻坚战以来,全市持续以“零容忍”的高压态势推进整治工作。坚持“关停取缔一批、整合搬迁一批、整改提升一批”工作原则,按照“先停后治”的原则,实施分类整治。

截至目前,全市共清理排查出300户“散乱污”工业企业。其中,首批246户“散乱污”工业企业已全部完成整改并销号,第二批“散乱污”工业企业54户正在验收销号。

防反弹

不定期督查+回头看

“散乱污”企业往往分散且隐蔽,如何巩固整治成效防止反弹,是一个难点。

张佳介绍,自开展整治以来,市经信局一直在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发现一起整治一起,强化“散乱污”工业企业动态“清零”,基本消除‘散乱污’工业企业污染问题。

目前,从市级层面到各县(市、区),均明确了政府的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和企业的整治主体责任。

市级层面印发了《内江市打好“散乱污”工业企业整治攻坚战役实施方案(2018-2020年)》和《内江市“散乱污”工业企业和砖瓦行业整治方案》,在对全市“散乱污”工业企业进行全覆盖摸底排查的基础上,建立了“散乱污”工业企业“一张表”,按“先停后治”原则分类施策,做到“一厂一策”,及时动态更新并上报“散乱污”企业整改完成情况。

与此同时,建立“散乱污”工业企业分片督导机制,以多部门联动+督查+回头看的方式,每月定期、不定期明察暗访,督促指导推进“散乱污”工业企业整治工作,协调解决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整改进度不达标的县(市、区)进行通报。

市县两级经信部门到企业开展督查

11月30日当天,张佳会同威远县经信局工作人员再次对威远县包括德丰建材在内的3家工业企业进行了督查和回头看。经过详细查勘,对标整改方案,3家企业均达到了整改要求。

张佳表示,“随着整治的深入推进,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企业主的环保意识也不断增强,开始自觉加大环保投入,采用绿色发展生产方式。科技进步无止境,高质量发展倒逼产业升级,工业挑大梁,环保治理永远在路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