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对创业活动的关注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西方经济开始发生根本性转变,知识与技术替代资本和劳动力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见长的大企业遭遇严重危机,创业活动和小企业蓬勃发展,并在就业、创新和区域发展等方面贡献突出,创业活动开始引起格外关注。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引起了技术进步特征的变化,进一步强化了创业和小企业在经济系统中的重要角色。学者们将创业视为经济现象,聚焦于宏观层面创业经济功能实现途径的研究。

在微观层面,创业研究经历了不断探索、总结和反思的发展历程,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一些长期关注创业研究的学者在系统总结创业特质论的基础上,认为关注创业者特质的研究没有出路,并提出创业研究应关注创业者行为并挖掘创业过程规律的主张,得到了广泛的赞同和认可,创业研究开始从关注创业者特质转向关注创业过程,从将创业视为随机性偶然事件转变为创业可以管理并且需要管理的系统性活动过程,极大地推动了创业研究的进步。

来自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众多学科领域的大量学者倾注于创业研究,从各自不同的学科背景和理论视角审视创业现象,研究文献急剧膨胀,但研究主题较分散、研究成果零散。创业研究呈现出高度的可渗透性,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将各自领域的模型和概念运用到创业情境中,机械套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尽管如此,创业研究更加关注组织、过程、行为等问题,创业活动有其内在规律并可以被管理的思想成为主流。20世纪末以来,学者们系统反思先前的研究成果,围绕创业研究的边界、主题和方法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创业研究开始收敛并真正进入理论体系的构建阶段。首先,明确了创业研究的基本范畴,即主要关注新企业生成之前及新企业初期生存成长问题的研究。

其次,明确了一些研究重点。目前,多数人赞同创业研究应该以创业机会为主线的研究主张,认为创业研究的目的在于解释创业机会的识别、评价与开发过程。此外,关注创业者在活动过程中的决策和行为的主张也同样受到重视,其目的不是找出“谁是创业者”,而是理解创业行为出现的原因;强调创业过程的背景本质,认为创业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的结果,个人特质只是行为的附属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