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對創業活動的關注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西方經濟開始發生根本性轉變,知識與技術替代資本和勞動力成爲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以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見長的大企業遭遇嚴重危機,創業活動和小企業蓬勃發展,並在就業、創新和區域發展等方面貢獻突出,創業活動開始引起格外關注。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後,第三次科技革命引起了技術進步特徵的變化,進一步強化了創業和小企業在經濟系統中的重要角色。學者們將創業視爲經濟現象,聚焦於宏觀層面創業經濟功能實現途徑的研究。

在微觀層面,創業研究經歷了不斷探索、總結和反思的發展歷程,並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一些長期關注創業研究的學者在系統總結創業特質論的基礎上,認爲關注創業者特質的研究沒有出路,並提出創業研究應關注創業者行爲並挖掘創業過程規律的主張,得到了廣泛的贊同和認可,創業研究開始從關注創業者特質轉向關注創業過程,從將創業視爲隨機性偶然事件轉變爲創業可以管理並且需要管理的系統性活動過程,極大地推動了創業研究的進步。

來自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管理學等衆多學科領域的大量學者傾注於創業研究,從各自不同的學科背景和理論視角審視創業現象,研究文獻急劇膨脹,但研究主題較分散、研究成果零散。創業研究呈現出高度的可滲透性,來自不同學科領域的學者將各自領域的模型和概念運用到創業情境中,機械套用其他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儘管如此,創業研究更加關注組織、過程、行爲等問題,創業活動有其內在規律並可以被管理的思想成爲主流。20世紀末以來,學者們系統反思先前的研究成果,圍繞創業研究的邊界、主題和方法進行了有價值的探索,創業研究開始收斂並真正進入理論體系的構建階段。首先,明確了創業研究的基本範疇,即主要關注新企業生成之前及新企業初期生存成長問題的研究。

其次,明確了一些研究重點。目前,多數人贊同創業研究應該以創業機會爲主線的研究主張,認爲創業研究的目的在於解釋創業機會的識別、評價與開發過程。此外,關注創業者在活動過程中的決策和行爲的主張也同樣受到重視,其目的不是找出“誰是創業者”,而是理解創業行爲出現的原因;強調創業過程的背景本質,認爲創業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複雜過程的結果,個人特質只是行爲的附屬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