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蘇啓桃 實習生 劉敏

11月29日晚,認證信息爲“NOVA娛樂主理人、前華納音樂/環球音樂中國區市場總監”的微博用戶“相徵”爆料稱,蝦米將於明年1月關閉。

消息一出,引發市場廣泛關注。“相徵”的微博發佈後,更多蝦米音樂將關閉的消息陸續傳出。但蝦米音樂方面人士回應稱“不予置評”,金融投資報記者聯繫阿里官方求證,截至發稿對方也未給予回覆。

有意思的是,記者搜索蝦米音樂公衆號發現,其上一篇微信文章是11月20號推送的,這是今年4月以來第一次超過10天未推送新文章。

多次風傳要關閉的蝦米音樂,這次真的要和聽衆們說再見了嗎?

1

“親兒子”打不贏版權之戰

Fastdate極數發佈的《2020中國在線音樂行業報告》顯示,2020年10月,中國在線音樂月活用戶超6.2億,預計2020年全年在線音樂產值將超過140億元。目前,我國在線音樂市場馬太效應盡顯,但強者愈強,頭部平臺正快速佔領市場,中小平臺的用戶使用時間在不斷縮減。蝦米音樂即是後者。

公開資料顯示,蝦米音樂前身蝦米網成立於2006年,其中創始人王皓曾任阿里系統分析師。2008年,蝦米網獲得深創投的投資;2010年,蝦米網獲得了盛大網絡的投資;2013年1月,蝦米音樂被阿里巴巴集團收購。

然而,隨着版權意識的覺醒,各大音樂平臺進入“後版權時代”,版權問題對包括蝦米音樂在內的音樂應用形成了巨大的挑戰。在音樂版權爭奪戰中,蝦米音樂的大量歌曲下架。2015年11月,阿里音樂下架了上百萬首沒有版權的歌曲。

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爲,在後版權時代,中國音樂平臺應該以版權爲基礎,縱向深挖,增強平臺自身內容孵化能力,橫向擴張,拓寬內容宣發和變現的渠道。目前,在線音樂基本形成了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兩強並立的局面。

按理說,阿里巴巴“親兒子”蝦米音樂,不應該打不贏版權之戰。2017年,阿里音樂史上第一封CEO內部信《廣積糧、不築牆——阿里音樂未來發展三個方向》曝光,外界認爲這是蝦米音樂將受到更大的重視的表現。

無奈事與願違,雖然阿里不斷在資本、人氣和資源上加持,但曾站在在線音樂鄙視鏈的頂端的蝦米音樂,2018年卻走到各類音樂榜單全部墊底的位置。

而今,蝦米音樂連年虧損,阿里卻轉手投資“親兒子”的競爭對手。2019年9月份,阿里不僅全資收購網易考拉,還以阿里巴巴、雲峯基金等投資網易雲音樂7億美元,獲得了後者約10%的股份。這一手反常操作,也加深了外界對阿里將放棄蝦米音樂的猜測。且在此之前,就已經出現過蝦米音樂、網易雲音樂可能合併的說法。

2

蝦米亦難逃大文娛收購魔咒

尋找優越感,似乎已經被融入了每一個領域,音樂圈也不例外。

在音樂平臺用戶羣中有這樣一條鄙視鏈,用蝦米的瞧不起用網易的,用網易的瞧不起用百度的,用百度的瞧不起用酷狗的;然後,這些用戶一起瞧不起用QQ音樂的。

玩笑歸玩笑,有阿里支持的蝦米音樂確實曾有機會站上行業頂端。可是,從天天動聽到優酷土豆,到UC瀏覽器,再到如今的蝦米,似乎都被套上了阿里的“收購魔咒”:這幾家公司在被收購前都發展不錯,被收購後卻都紛紛從各自領域的頭部中掉隊。另一邊,昔日位於鄙視鏈底端的QQ音樂已晉升成爲了行業老大。

數據顯示,騰訊音樂今年前三季度收入達208億元,旗下擁有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等音樂平臺;同時,其橫向結盟全球音樂流媒體巨頭Spotify、入股全球音樂版權巨頭環球音樂、交叉持股華納及索尼,實現與產業鏈上游版權方結盟。因此,無論是版權能力還是用戶流量,都對網易雲音樂、蝦米音樂等形成碾壓態勢。

對比看來,蝦米被收購後的發展就不如騰訊音樂強勢了。

2014年,蝦米音樂斥資3000萬元買下了《中國好聲音》第三季的音樂版權。

2016年,高曉松、宋柯、何炅加盟阿里音樂,爲蝦米帶來了大量粉絲。

因此,蝦米音樂便選擇主打“算法”,稱自己除了能根據用戶已有的風格推算外,還會推薦用戶可能喜歡的風格。但這個“算法”還是沒有跳出傳統思維方式,並不能改變蝦米音樂所面臨的困境。因爲2017年末,出現了最會玩算法的一顆新星——抖音。而這些不痛不癢的操作,並不能從源頭上解決蝦米音樂版權稀缺的問題。

事實上,阿里的大文娛一直髮展不起來就是因爲缺乏內容,其對版權的漠視就是證據之一。甚至有網友在看到蝦米音樂將於明年1月關閉的傳聞後表示,“想要給馬雲寫信,拜託他多買一點版權。”

除了蝦米音樂,阿里旗下的阿里影業在電影上的投入很大,但也沒有留下讓人印象深刻的代表作。還有曾經以原創視頻爲主的國內最大的視頻網站優酷,在和排名第二的土豆合併後,因爲缺乏內容,現在也被騰訊和愛奇藝甩得越來越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