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喫什麼?來,進來坐。”在位於彬州市城關鎮官牌村的胖嫂麪館前,焦拴玲正熱情地招呼着客人。

焦拴玲是彬州市義門鎮高渠村2015年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國家扶貧政策的幫扶下,她通過自身的頑強不屈和自強自立,於2019年底成功脫貧。

2014年,經過努力,焦拴玲和丈夫池和平終於從擺地攤上升到擁有一家麪館。可是,麪館剛營業不久,池和平卻因一場車禍,臥牀不起。本該充滿希望和幸福的家庭,一下子陷入了困苦和迷茫。

焦拴玲正在店裏忙碌。(資料圖)

“丈夫受傷後,我關掉了開張不久的麪館,全心全意地照顧丈夫和公婆,每天給丈夫按摩,給他喂喫喂喝,整整持續了3年。3年後,丈夫慢慢能下牀了,也能自己喫飯了。”說起過去的那些心酸,焦拴玲滿眼是淚。

自從丈夫臥牀不起,面對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壓力,焦拴玲常常獨自流淚,無形的壓力讓她身心俱疲。可當她看到丈夫、孩子、老人那期盼的眼神時,她立即變得堅強起來。焦拴玲深知如果自己不站起來,這個家就真的沒有指望了,老人和孩子也就無法生存了,她必須扛起這個責任。

痛定思痛後,焦拴玲重新規劃了一家人的生活。爲了照顧家人,她深思熟慮後,決定繼續在家門口開面館做生意。

焦拴玲說,以前開面館,丈夫還可以幫一把,現如今她不僅要一個人承擔所有的活計,還要不時擔心丈夫的安危。

作爲女人,一個人開面館確實很累,但是焦拴玲咬牙堅持着。每天她就像不停轉動的時鐘,從未停歇過。麪館雖然不大,但在焦拴玲的精心經營下,生意還算不錯,每天也能收入兩三百元。

自從被列入貧困戶,國家的各項扶貧政策在焦拴玲家落地生根,各種幫扶力量也經常深入她家訪貧問苦,這讓她逐漸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有了好政策,有了幫扶的力量,加之自身的努力和奮鬥,焦拴玲終於擺脫了貧困,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大道。

(本報記者王琦通訊員楊曉春 王應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