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365》新媒体记者 田树兵 胡均星 湖北武穴报道

“拳拳赤子心,依依桑梓情”。11月28日,记者来到湖北弘杰电子有限公司——武穴市石佛寺镇连湖村能人回乡创业扶贫车间,采访了正在车间了解疫情防控和生产情况的回乡能人青年企业家邓必阳。

采访时,邓必阳重复最多的有句话:“树高千丈不忘根,难忘乡亲那份情。”顺着村两委和村民们饱经风霜期望脱贫致富的脸庞,2019年2月,邓必阳二话不说投资200多万元把扶贫车间建在乡亲们家门口,带着一颗感恩的心,他立即启动一条生产线,将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安置就业,人均月工资2000多元。负责扶贫车间日常管理的邓必新告诉记者,自从扶贫车间投产后,有力地发挥了村民就业的积极性,一年来,村民们得到了看得见、摸得到的好处。可以说,邓必阳为咱们村民脱贫致富作出了好大的贡献!

“机器嗡嗡响,车间笑语多”。奔波在苏州武穴,穿梭在忙碌车间。在家乡人眼里,邓必阳早已成为了村里人信得过、靠得着的能人。“你看记者,自从创建了扶贫车间,带动了50多个妇女在家门口上班,我们既能照顾了老人,又能赚钱,有时候来不了,还可以领些材料带回家里照样做,一天能做50-70元,收入有了保障。如今,扶贫车间成了成了咱们村里村外妇老人家最喜欢的地方。最近这批订单催得紧,咱们加把劲,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面对记者,这位带孩读书的年轻少妇边做边说。

“咱们老百姓心里有杆秤,自从有了扶贫车间,农闲时间,到车间做,农忙时,赶季节就做庄稼,一年四季可忙啦,家里收入增加了,好日子也更有盼头了。”见到有人来采访,隔壁村的这位夏大嫂乐呵呵地和记者推心置腹地说起来。

就是这个经常对咱们嘘寒问暖的邓必阳,说话服人心,做事暖人心。看到邓必阳回来,村民们都高兴地喊着要和小邓合个影,留个纪念!邓必阳连声说:“好,好!”话音刚落,村民们围着邓必阳温暖的脸上写满了笑意!

这位嫂子快人快语,她告诉记者:“必阳这伢儿,小时候就聪明伶俐,莫看他年纪轻轻的,做事就认一个理儿,不搞成不罢休;要说这些年,对于村里老年人吃饭喝酒咱不说,逢年过节这个200,那家300年年捐,去年他又把扶贫车间搬到咱们家门口,对于他个人,吃亏上当还少吗?可对于连湖村,咱们的村民受益了,富裕了!他真正算得上是咱们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恩人啊!”

“恩人”这个称号,有着怎样的含义?在村民们眼中,邓必阳把它理解为一种天职,一种责任,一种奉献,一种乡情。多年来,说到家乡,在邓必阳心里:“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是连湖村的子孙,父老乡亲大如天,只要大家愿意做,我要把扶贫车间和爱心的事业一直做到底”。

这一桩桩一件件好事,不是说在口头上的数字,也不是一纸空文,而是切切实实做到了,实现了。采访中的所见所闻,镜头得到了证实。当记者来到石佛寺园区湖北弘杰精密电子公司车间时,看到员工们研发、制作、包装、托运等一个个熟练的动作,此一时的邓必阳笑容中蕴含着睿智,如歌如诗。他说:“在武穴市委、市政府和石佛寺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伴随着新时代的节拍,生机勃勃的湖北弘杰电子产业将很快步入武穴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谈起发展,眉清目秀的邓必阳心里十分清楚,也许是起步的脚印深,磨砺的回味长。邓必阳说:“对于石佛寺这块热土我情深意长,石佛寺的山,还是那些山;石佛寺的水,还是那片水。对于石佛寺人来说,不再是荒凉,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璀璨,一种惬意,一种源源不断的磁力、动力和亲和力,把每一步每一程都当作生命的足迹去践行”。

“像我们这样的农村青年,除了自己创业外就是学习一门技术跟着邓哥一起干,邓必阳回石佛寺工业园创办湖北弘杰精密电子落户家乡,我们都发自内心欣赏他的创业梦想和冲劲,但是创业是一场实战,不是光靠梦想和冲劲就能实现的,在奋勇拼搏中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说起邓必阳的创业经历的取得,背后都有很多人立足本职、无私奉献,正是她们跟着邓必阳用坚守和努力,在奋斗中奏响新时代青春之歌。面对今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无数个像我们这些被称为“闺女”为了照顾“一老一小”成了扶贫工厂和扶贫车间最大的受益者。

“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随着弘杰电子在石佛寺落户生根,原来冷清清的工业园和偏僻小山村变得热闹起来。它不仅给石佛寺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又给连湖村带来前所未有的美丽乡村发展机遇。

据邓必阳介绍,这是最近购置回来的一条高科技生产线,随着新生产线的上马,下一步就是广招人才和员工,扩大生产规模和就业,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定的拼搏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一件事情做好,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来。新时代的青春之歌,我们用自已的双手来谱写。

“看到员工们微笑的脸庞,邓必阳信心满满。”在石佛寺镇湖北弘杰精密电子公司各个车间,邓必阳陪同记者深入车间目睹了职工们生产全过程。邓必阳告诉记者:“苏州总部那边有300多人就业,武穴这边目前吸纳了150多名员工,对贫困户劳力让他们就近灵活上班,既可以上班赚钱,又可以照顾家庭,可以说是两全其美哈!”

“这位设计师来自广西,跟随我好几年了,爱惜人才,尊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底气。”据邓必阳介绍:为了夯实人才战略基础,把企业做大做强,下一步,我们将立足家乡实际,加强人才培训、加大扶智力度,切实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在推进贫困人口精神脱贫的同时,大力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从根本上扭转困难乡亲的“等、靠、要”思想,把外部“输血”向自身“造血”倾斜扶智,从而彻底拔掉穷根,消除贫困,为党和政府排忧解难。提到人才培养和智力扶贫,邓必阳信心满满并当面承诺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巍巍大别山,赫赫青年军。”作为生于1979年的邓必阳,记者送他:“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纵横华为天地间;专一业、敬一业、成一业,风生水起正扬帆。”他是苏州、湖北弘杰精密电子的行业骄子,记者看来,具有探索家精神的邓必阳,用他的话说:“在同事眼中,他科学管理、人性化思维,把流淌的大爱嬴得员工爱戴与信赖。”

一系列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人性化思路深入人心,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弘杰文化”。 采访中,在广大员工的心目中,邓必阳具有创业家的胆识,艺术家的灵气、实干家的敏锐和经济家的头脑。他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于创业,他建议所有的大学生还是先在企业或公司磨炼几年,通过实践积累经验再来进行创业尝试。否则,刚毕业就创业的话,失败的概率不可估量。”

晚上九点多,采访进入尾声,记者直问邓必阳刚开始哪来钱创业的?他直言不讳地回答:“2014年向亲人们东拼西凑120万元开始创业,经过6年的艰苦打拼,目前固定资产突破1.2亿元”。同时邓总还自信地告诉记者:“一路走来,创业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的便是资金流转,那些认为只有通过融资才能发展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说内心话,直到今天,我还没有向银行贷过款,更不向民间融资,“弘杰”人靠的是尽快实现企业盈利来支撑企业做大做强,把职工工资、福利安排好,每年过节,职工们的福利都由我们办好了,这才是长久之计,发展之宝。”

记者手记:从苏州弘杰精密电子总公司——到石佛寺工业园区的湖北弘杰精密电子厂——再到扶贫车间向家乡连湖村辐射。邓必阳(中)一路奔走,笑容满面,容光焕发。在他那充满朝气、锐气、勇气与和气,透露出人格魅力的帅哥面前,一种强烈的震撼让人心情久久难以平静,直到两天后,记者终于用平常的笔调写完这篇商海历练终究褪去的一个乡村后生的乡气与稚嫩,让一身正气、优雅、干练、深藏卓越才能的邓必阳呈现在读者们面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