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爲海瑞不適合做首輔,因爲他太剛、剛得有些不會被官場接受。特別是在晚明已經有張居正的情況下,在張居正被誇獎了幾個世紀後,甚至有些被“神話”的情況下,海瑞更被人視作不適合做首輔。

首輔不首輔不重要,你能掌權纔行

其實,做不做首輔不重要。你是首輔也是臣,也打不過去君。那麼,臣子做老大,要麼是皇權無限制地給予支持,就像秦孝公對商鞅那樣;要麼自己做老大,讓皇權做傀儡,很顯然,明朝無權臣無外戚專權、宦官專政也只是皇帝想滅就滅的假專權。

明朝沒有秦孝公這樣心胸的皇權,更沒有商鞅這樣的時代背景。所以,海瑞做首輔確實不會超過張居正的歷史貢獻,很可能會被開除甚至掉頭。因爲,海瑞的改革方向需要有皇權徹底支持,因爲做不到,就算他幹五十年也不會超過張居正的歷史貢獻。

但這不是說張居正的改革方向比海瑞正確,我反而認爲海瑞的方式纔是徹底救明朝的方式。

海瑞應該是明清時期最被貶低的改革家,其能力和價值被嚴重低估

明朝的海瑞、清朝的左宗棠,都是在後人“有重點的、有目的地誇獎中在歷史中活着,已經與真實的歷史嚴重不同”。例如左宗棠不僅僅是軍事家,更是改革家,是晚清洋務運動的領袖之一。但我們會發現,左宗棠除了軍事上被不斷推崇外,左宗棠主張向西方學習、勇於向西方學習,在科技、企業等方面被一些人有意或無意地忽略。

同理,海瑞也是如此。人們只是在需要誇耀他吏治貢獻時,人們在遭受到不公時,纔會說海瑞。反而更多的是在“反傳統、反清官”的人和學者不斷鼓譟下,海瑞在一條鞭法、在法治建設上的貢獻不斷被忽視或者被抹黑。

一些歷史學家和暢銷書作家經常說,海瑞就是一個神像只適合供着。他在政治上不會有大作爲。這有一點點正確,但確實混淆了正確與錯誤下的錯誤結論。

海瑞爲何在晚明時代無法超越張居正

因爲,海瑞是個只論法而不論人情的人,他很像商鞅。既然中國古代改革唯有商鞅是成功的,那麼,商鞅這樣的人難以成功也就是正常的。我們每個人都只是希望他人做清官自己做貪官;我們每個人只是希望他人爲自己的不公去當青天,卻不想親近青天,因爲青天不招人喜歡、自己在平時不會得到好處。所以,用得着清官、青天的時候呼喚他們,用不着的時候就會冷嘲熱諷。

別跟我說什麼制度、什麼環境,制度是由人來執行,環境是每個人的問題。

在晚明時代,海瑞曾說舉朝皆婦人,這不是輕視婦女,而是指責朝臣爲了自己的利益患得患失,無法做出最對明朝有利的事情。因爲利益,晚明的官員絕大部分都貪腐,海瑞上臺將會有多少人人頭落地?因爲不關係利益,有些人可以盡情的埋汰清官、青天。

張居正的改革之所以成功,主要是他依靠皇權特別是宦官的支持,在官商家族支持下對官僚羣體進行適度整頓,對封建農業進行適度保證,對商業勢力進行大力支持下獲得的。

海瑞的政策則是完全相反,他要打壓商業勢力、對農業進行大力支持,對官場進行血戮。包括張居正、馮保甚至皇帝本身都是他要整頓的對象。他對於洪武體制的迷戀和信服支持就是如此。

在傳統中國,其實晚明只有重新實現“洪武體制”才能獲得永生。有人說:相對晚明來說,你這不是走回頭路,落後嗎?

不能自我革命就只能被他人革命

清初相對晚明落後多少?晚明如果能夠自我革命,怎麼也比那個時期先進吧

對於嘉靖隆慶萬曆時代,什麼樣的路是最有效的?答案只能是革命,沒有自我革命的勇氣當然就被被農民起義、被清朝革命了。

不要說什麼資產階級革命,那是幾十年後與中國國情完全不同的國家出現的事情,中國的條件不能自主產生資產階級革命。所以,革命其實就是重新回到明朝建國初的原點—洪武體制。

洪武體制很龐大,關鍵就是:重農抑商、嚴刑峻法、打擊官員和有錢人、大規模建立賑災救災系統的洪武荒政體系。

有人說這不是落後嘛,走回頭路嗎。那沒辦法,你沒有出路你不走回頭路能咋辦?你連政權都保不住,你還有啥先進落後可以說?

清初幾十年比明初還落後,你能咋樣?

有人說,你這是站在後人角度說那個時代。其實是錯的。包括張居正在內都是如此。張居正考評辦法就是對朱元璋朱棣父子曾經的考評進行整理細化,這也是爲啥史學界從來就沒有消失過的一種觀點:張居正改革不是改革只是一種革新。

最後提點一下,有些人笑話海瑞對於審判原則問題笑話,認爲那是不分對錯。很遺憾,海瑞所說的就是中國宋明清時代審判的原則。中國自儒家居於統治思想後,儒家理念就是捆綁法律,海瑞只不過將其大白話了。

而且海瑞的父子、兄弟、窮富從政治穩定和當時的法律現實、日常糾紛無對錯的現實看其實也是正確的。

因此,海瑞做首輔也是完全可以的。但他只適合自己開創或者有皇權的徹底支持,否則很難成功。至於官場容不容納他,小事一樁,朱元璋在不容那也得容納。所以,海瑞不是關鍵,有沒有朱元璋纔是根本問題。

明朝也有洋務運動?有的,嘉靖與崇禎的兩種不同作爲

海八鮮都有誰?天啓皇帝愛喫亂燉海蔘

近代落後賴清朝?非也,明宣宗後就註定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