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17日,對越反擊戰正式打響,到了3月5日,越南的北部地區基本都已經被我軍攻克,尤其是攻下諒山之後,讓黎筍集團非常震怒,開始在河內動員準備打巷戰。

諒山距離河內雖然還有130公里的距離,但卻是越軍重兵防守的重鎮,這裏修築了很多永久性工事,加上四面地形都很險要,對於越南來說就是河內的北大門。

此處一破,130公里說遠也不算很遠,距離雖然稍遠,關鍵是途中沒有堅固的工事可以據守,所以不少人認爲如果解放軍一鼓作氣是可以拿下河內的。

那爲什麼最終還是就此返程了呢?其實原因有幾個。

一、顧及蘇聯

越南之所以敢一再挑釁中國,製造流血事件,就是因爲背後有蘇聯的撐腰,尤其是在1978年11月,黎筍飛往莫斯科,兩國簽訂了《蘇越友好合作條約》,裏面就有攻守同盟的意思。

我軍發動反擊後,蘇聯派遣了一支海軍到達南海,在北方又聯合蒙古搞軍事演習,雖然其沒有敢參戰,但是如果越南到了要亡國的那一步,很難保證蘇聯會不會加入。

如果蘇聯加入,那麼戰爭規模勢必將會擴大到難以控制的局面,這是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的。

二、戰略意圖

中國還擊的目的,至始至終都不是爲了侵略與佔領,根據這些年的解密文檔中顯示,預期目標本來就是:集中絕對優勢兵力,速戰速決、速殲速回,20天時間力爭殲滅越軍3-5個師,摧毀越軍邊境防禦體系及我國援助設施。

而在3月5日,這個目標基本已經達到了,讓越軍死傷約6萬,民兵約5萬,合計超過了11萬人。基本攻克越南北部地區,將這些地方的設施基本炸燬,這對於越南來說是非常致命的。

因爲當時越南剛剛統一不久,大部分的工業都在北部,越南方面想要恢復到戰前,必然要投入大量的時間與人力,這就給我國邊境很長一段時間的安寧。

沒想到的是越南方面不曾反思,在柬埔寨也不撤兵,還依然在中越邊境挑釁,於是又爆發了兩山輪戰,自此越南經濟被嚴重拖累。

三、見好就收

這個有國內的也有國外的,國內就是當時的後勤也很喫緊,就連戰爭前期很多部隊就斷過糧,中國多年未經歷戰爭,暴露出了很多問題。既然達到了目的,那就回去好好總結教訓,打下河內並不能收穫什麼,反而很可能陷入泥潭,得不償失。

國外就是中國才改革開放不久,這一戰已經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實力,打破了蘇越想要南北圍堵中國的企圖,正該好好回國發展經濟,加強與世界各國的貿易往來。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熱愛和平、深懂謀略的國家,不會去挑釁他國,也不會任人欺辱,更不會做一些平白無故的事。

感謝那些前輩的付出,換回了這幾十年的安寧,致敬!

相關文章